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古詩詞賞析
        古詩詞賞析
        更新時間:2023-03-07 14:52:41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賞析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詞賞析1

          《送別》(又名《送楊子》)(李白,一說岑參作)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yīng)圓。

          首聯(lián)“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描寫的是送別的地點以及送別酒宴的熱鬧場景。詩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興,宕開一筆,鋪陳敘述。李白在送別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這是李白對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個性的寫照。酒是李白詩文的一大母題,詩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澆愁,酒早已成為了李白詩的象征!盎ㄩg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為詩題的《金陵酒肆留別》,“白門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問取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酒的意象在李白詩中大量出現(xiàn)。

          頷聯(lián)“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此聯(lián)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詩文中多有出現(xiàn),同樣出名的還有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頷聯(lián)對仗工整,使詩文具有形式、音韻之美。而“梨花”、“楊葉”的意象又具有唐詩典型的形象美的特點,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千樹梨花競相開放,柳葉新芽迎風(fēng)搖曳。然而這美好的春景中卻蘊藏著對友人即將遠(yuǎn)行的不舍之情,“以樂景襯哀情”,美好的春日風(fēng)光卻無人陪伴自己欣賞。此外,“楊葉”即柳葉,“柳”“留”諧音,古人折柳相送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李白送別詩歌與眾不同,往往能夠?qū)⒎謩e之情寫成普遍化的集體感受。在這首《送別》中,沒有提到送別的.友人到底是誰,卻把自己的深情厚誼寄托在“梨花”“楊葉”這些意象中,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

          頸聯(lián)“惜別傾壺醑,臨分增馬鞭”這句是全詩的點題之句,詩文明確地交代了舉行酒宴的目的——送別友人。在送別友人的宴席上,詩人“傾壺”一飲,這是男人之間的送別方式,沒有溫婉的語言,也沒有依依惜別的柔情,只是把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飲而盡。待到真的要分別之時,“馬上贈鞭”,以示紀(jì)念。同樣也是男人的贈別,盡管舍不得卻故作豪邁。

          尾聯(lián)“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yīng)圓”,回味無窮,“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目送友人“潁上去”,想象著友人的路途,這在李白詩文中同樣也是很常見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寫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聯(lián)翩,因景生情,因景結(jié)情,等到友人到達(dá)目的地應(yīng)該是在月圓之日吧,從缺到圓的明月都是詩人依依惜別之情的寄托。而無論何時何地的人們在送別之時,都會產(chǎn)生“云帆望遠(yuǎn)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揮手再三別,臨歧空斷腸”的共鳴。我想,詩人也會擔(dān)憂友人旅途的勞頓吧!

          中國古代文化源遠(yuǎn)流長,這是五千年的積淀,一言概括則為“雅”。無論是送別,還是思念,古人都將自己的濃情蜜意寄于詩文中。古典詩歌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送別詩在這顆顆明珠上閃爍著一縷縷的光芒。在交通發(fā)達(dá),通訊便捷的今天,沒有“勞勞亭、長亭”這些專門為送別而建造的場所,離別之情已顯彌足珍貴,不用鴻雁傳書,也沒有古人的離愁別恨,F(xiàn)在的我們也許只有從古詩詞中才能感受到離別的傷感了吧!

        古詩詞賞析2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釋: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白水:明凈的水

          為別:分別

          游子:離家遠(yuǎn)游的人

          一:助詞,加強語氣。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fēng)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yuǎn)行的朋友。

          征:征途,遠(yuǎn)行。

          茲:此,現(xiàn)在。

          蕭蕭:馬鳴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yuǎn)離的馬。(注:不要寫成“斑馬”)

          譯文:

          蒼山翠嶺橫臥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環(huán)繞東城流。

          此地一為別,你將如蓬草孤獨行萬里。

          游子的行蹤似天上浮云,落日難留,縱有深深情誼。

          揮手告別,你我各奔東西。蕭蕭長嗚,馬匹也怨別離。

          注評: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橫:橫陳,橫對。郭:外城。白水:明凈的水,潘岳詩有“白水過庭激”句。繞:環(huán)繞!鹗茁(lián)用對仗句交待送別的地點及自然環(huán)境,充滿著詩情畫意。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一:副詞,表示動作剛一發(fā)生,隨即會產(chǎn)生某種結(jié)果。為別:分別,送別。孤蓬:孤獨的蓬草,比喻孤身遠(yuǎn)征的友人;蓬草易隨風(fēng)飛轉(zhuǎn),脫離根本,古人常以轉(zhuǎn)蓬喻飄泊流浪。萬里:極言其遠(yuǎn)。征:遠(yuǎn)行。呼應(yīng)題目中“送”字。依依不舍,對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為關(guān)切、似有千言萬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飄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緒,落日的余輝似故人的戀情!鹩靡宦(lián)名詞語含蓄表達(dá)了此時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維。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自:介詞,常與賓語組成介賓短語,表示與動作有關(guān)的時間、處所等的起點。茲:代詞,近指,義為“這”“此”,F(xiàn)在。去:離開,離去。蕭蕭:象聲詞,馬鳴聲;《詩·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人;《左傳·襄公十八年》“有班馬之聲。”杜預(yù)注:“夜遁馬不相見故鳴。班,別也!薄鹗謸]目送,馬亦有情,人何以堪!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首聯(lián)是一工對,“青”“白”是顏色對,“山”“水”是同類對,“橫”“繞”一動一靜為反對,“北”“東”為方位對;“郭”“城”為同類對。其中“城”與“郭”互文見義。此聯(lián)不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風(fēng)景畫,交待了送別時的大場景,而且山靜水動又是詩人與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靜一動,我留君去,一北一東,自然的引起下聯(lián)。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一切景語皆為情語”之說,此聯(lián)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頷聯(lián)是應(yīng)該用對仗的。此聯(lián)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lián)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xiàn)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fēng),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nèi)容的看法。此聯(lián)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zhuǎn),將上聯(lián)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佛教將“愛別離”視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諳人性的;今人猶視出遠(yuǎn)門為畏途,何況交通不便、信息難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離愁別苦?之語。離別之苦是雙方的,但詩人在此最為關(guān)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風(fēng)霜,“孤蓬萬里征”一句有不盡的關(guān)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外當(dāng)時難”,更何況此行是!叭f里”長征呢!古人常以飛蓬、轉(zhuǎn)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diào)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無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接下來頸聯(lián)則感情平緩,止住了傷痛。離別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銘記此斷腸時刻,牢記住對方,慢慢的將一種相思化作兩地閑愁吧。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從語法修辭角度看,此聯(lián)是名詞語,四個名詞短語之間不用謂語連接,其間留有空隙,可由讀者去填充創(chuàng)造。

          浮云既有飄忽不定的特點,也有相對靜止的特點,當(dāng)無風(fēng)之時,云的凝重常讓人看不出其動態(tài),杜甫有“云在意俱遲”詩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為游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fù)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跋﹃枱o限好”、“落日長河圓”,但愿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如此理解又呼應(yīng)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lián)瀟灑自然,余味無窮。再見了,朋友!揮手之余,友人身影漸漸遠(yuǎn)去,不可復(fù)識,但那可親的友人坐騎似諳人性,仍從看不到的遠(yuǎn)處蕭蕭長鳴,娓娓辭別而又報導(dǎo)平安的信息,將離別的場景及情緒變得很長!很長!

        古詩詞賞析3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譯文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jīng)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rèn)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xué)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rèn)為(這話)是精當(dāng)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xué)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yīng)當(dāng)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dāng)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jié)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注釋解釋

          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jīng)滄州。)干,水邊,河岸。

          山門:寺廟的大門。

          圮:倒塌。

          并:一起。

          沉焉:沉沒在這條河里。焉,兼詞,于此,在那里。閱:過了,經(jīng)過。

          十余歲:十多年。歲:年。

          棹:名詞作動詞,劃船。

          求石獸于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竟:終于,到底。

          曳:拖著,牽引。

          鐵鈀:農(nóng)具,用于除草平土。鈀,通“耙”。設(shè)帳:講學(xué),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豈能:怎么能。

          為: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沒。

          顛:通“癲”,瘋狂。

          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rèn)為(這話)是精當(dāng)確切的言論。為:(認(rèn)為)是。

          河兵:指鎮(zhèn)守河防的兵。清代設(shè)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蓋:因為。

          嚙:本意是“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惭ǎ嚎佣础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倒擲:傾倒。

          如是:像這樣。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但:只,僅僅。

          據(jù)理臆斷: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耳:罷了。

          其一:表面現(xiàn)象。

          其二:根本道理。

          詩文賞析

          《河中石獸》是紀(jì)昀(jǐyún)(紀(jì)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nèi)容是河里掉了石獸,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慮問題時,要從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確的解決根本方案。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fù)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jù)常情主觀判斷。應(yīng)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沖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jìn)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反沖力對河床形態(tài)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jié)論。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

          1.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實踐出真知。

          3.實踐經(jīng)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啟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盡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

        古詩詞賞析4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翻譯

          關(guān)關(guān)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譯文二

          雎鳥不停地在水中的綠洲上和鳴歌唱。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

          長長短短的荇萊,在船的左右兩邊求取。

          文靜美好的少女,是少年日夜美好的追求。

          文靜美好的少女難以追求,朝思暮想,魂牽夢繞。

          思悠悠,思悠悠,唉!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的荇萊,左邊右邊來采摘。

          對那文靜美好的少女,鼓瑟彈琴迎她過來。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來挑選。

          文靜美好的少女,敲鐘擊鼓讓她笑逐顏開。

          注釋解釋

          關(guān)關(guān):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yīng)和的叫聲。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tài)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xì)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fù)袢≤舨。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輾轉(zhuǎn)反側(cè):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zhuǎn),即反側(cè)。反側(cè),猶翻覆。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芼(mào):擇取,挑選。

          鐘鼓樂之:用鐘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雎》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為中國先秦時代民歌。是《詩經(jīng)》的首篇,又為十五國風(fēng)第一篇。詩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贊揚她的“美狀”,又贊揚她的“美心”,可說是前后呼應(yīng),相輔相成。又如“輾轉(zhuǎn)反側(cè)”句,極為傳神地表達(dá)了戀人的相思之苦,后來白居易《長恨歌》“孤燈極盡難成眠”,喬吉《蟾宮曲·寄遠(yuǎn)》“飯不沾匙,睡如翻餅”,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对娊(jīng)》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yuǎn)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詩經(jīng)》是漢族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

          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jù)說《詩經(jīng)》中的詩,當(dāng)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可分成風(fēng)、雅、頌三類!帮L(fēng)”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fēng),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把拧卑ㄐ⊙藕痛笱,共105篇!把拧被旧鲜琴F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绊灐卑ㄖ茼、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nèi)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fēng)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梢哉f,《詩經(jīng)》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jīng)》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jì)到公元前6世紀(jì)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詩文賞析

          《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而《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xué)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zhì)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chǎn)生的年代應(yīng)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xué)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guān)雎》。

          當(dāng)初編纂《詩經(jīng)》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認(rèn)為《關(guān)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jīng)》),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guān)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guān)雎》是表現(xiàn)“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边@里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chǔ)!睹娦颉返淖髡哒J(rèn)為,《關(guān)雎》在這方面具有典范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fēng)》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于“鄉(xiāng)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于“邦國”即統(tǒng)治階層。

          《關(guān)雎》的內(nèi)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jīng)》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dāng)?shù)牡匚坏。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yīng)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dāng)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dāng)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guān)雎》當(dāng)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dāng)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guān)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guān)。就是在現(xiàn)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jīng)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jié)構(gòu)來說,從見關(guān)雎而思淑女,到結(jié)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dāng)作表現(xiàn)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jié)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fù)責(zé)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lián)系的結(jié)合!熬印笔羌嬗械匚缓偷滦须p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jié)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jié)制性。細(xì)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xiàn)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zhuǎn)反側(cè)”,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guī)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chǎn)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guān),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jié)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人生態(tài)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wěn)定對于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wěn)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guān)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帮嬍衬信,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當(dāng)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復(fù)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保ā墩撜Z》)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yǎng),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這當(dāng)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為合適,卻是復(fù)雜的問題,這里牽涉到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水平、政治結(jié)構(gòu)、文化傳統(tǒng)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dāng)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quán)利采取徹底否定態(tài)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xiàn)嚴(yán)厲禁制。相反,當(dāng)一個社會處于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guī)范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xiàn)恣肆放流的情形;氐健蛾P(guān)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jǐn)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biāo)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dǎo)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關(guān)雎》既承認(rèn)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fā)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guān)雎》的權(quán)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quán)利。所謂“詩無達(dá)詁”,于《關(guān)雎》則可見一斑。

        古詩詞賞析5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nóng)民終年沒有閑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來暖暖南風(fēng),地里小麥蓋壟熟黃。婦女用筐挑著食物,孩子提壺盛滿水湯。相伴到田里送飯食,男人勞作在南山岡。腳被地面熱氣熏蒸,背烤著火辣的陽光。精疲力竭不覺酷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貧苦農(nóng)婦,抱著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為她悲傷。為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饑腸。如今我有什么功德,從來沒有種田采桑。一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注釋

         、咆(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聘(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同“壟”,這里指農(nóng)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里泛指麥地。

          ⑶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fù),肩擔(dān)。簞食:裝在簞笥里的飯食。《左傳·宣公二年》:“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韧(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绅A(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前蜀韋莊《紀(jì)村事》詩:“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歸?”

         、识眩呵鄩涯昴凶。《史記·循吏列傳》:“(子產(chǎn))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chǎn)去我死乎!民將安歸?’”南岡(gāng):地名。

         、俗阏羰钔翚猓匙蒲滋旃猓弘p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痰褐弧OВ号瓮

          ⑼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nóng)民。傍:同“旁”。

         、伪(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穗,指收獲農(nóng)作物后遺落在田的麥穗。

          ⑾懸:挎著。敝(bì)筐:破籃子。

          ⑿相顧言:互相看著訴說。顧:視,看。

         、崖?wù)撸喊拙右鬃灾。?w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

          ⒁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dá),引申為繳納,獻(xiàn)納!读簳埑鋫鳌罚骸鞍腠曋,足以輸稅,五畝之宅,樹以桑府!

         、游遥褐缸髡咦约。

         、栽(céng)不事農(nóng)桑:一直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nóng)桑:農(nóng)耕和蠶桑。

          ⒄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dāng)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吏祿:官吏的俸祿!妒酚洝て綔(zhǔn)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

          ⒅歲晏(yàn):一年將盡的時候。晏,晚。

         、啄畲耍合氲竭@些。

         、乇M日:整天,終日。

          賞析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jié)構(gòu)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biāo)明是五月麥?zhǔn)盏霓r(nóng)忙季節(jié)。接著寫婦女領(lǐng)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guān)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shù)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像“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dāng)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tài)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队^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nóng)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lián)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nóng)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fā)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古詩詞賞析6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斗嚴(yán)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dá)作者的情趣。

          全詩分前后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后四句抒懷。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起筆不凡,筆勢突兀。早梅與別的花卉不同,在萬物沉寂的寒冬綻開了花蕾,眾花搖落獨暄妍(林逋《山園小梅》)。一個發(fā)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yuǎn)廣闊的碧藍(lán)的天空,不僅映襯著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不同凡俗。而發(fā)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寓詩人不茍合流俗行高于時人。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緊承開頭兩句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huán)境,表現(xiàn)梅花不同凡花的風(fēng)骨。這兩句詩與陸游《落梅》絕句里的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意同,都贊頌了梅花傲視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處環(huán)境的朔吹、繁霜實際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環(huán)境的縮影。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到邊遠(yuǎn)落后的南荒之地,過著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嚴(yán)重的摧殘。面對腐朽勢力連連不斷的打擊,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懷抱堅定的自信,他表示:茍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nèi)。(《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遠(yuǎn)方的親友,于是借物抒懷: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前兩句由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吏,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陸詩灑脫,柳詩沉郁,這是因為柳宗元作詩的情境與陸凱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罪謗交織,群疑當(dāng)?shù),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親友們啊!

          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yuǎn)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更何況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憂,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為憂其早開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

          事實上在永州雖然被迫離開了政治舞臺,但他自強不息,把閑居的時間用在訪求圖書,認(rèn)真研讀和對自己前半生實踐的總結(jié)上,奮筆疾書,在理論上做出了重大建樹,在文學(xué)上取得了光輝成就。這就是他對親友的告慰。欲為萬里贈四句詩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是很復(fù)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輔時及物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個用世之心極強、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過的'是遠(yuǎn)離政治活動而浪跡山水的生活,貶謫所造成的痛苦時時激蕩在內(nèi)心,反映在他的詩歌里,正如孫昌武先生所說是表現(xiàn)上的簡淡清爽與內(nèi)在感情上的深沉熾烈的統(tǒng)一。這首詩就是這樣,用簡樸、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fēng)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的風(fēng)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古詩詞賞析7

          望月懷遠(yuǎn)——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佳節(jié)對著明月懷念親人的詩。詩的開頭兩句話,就直接點出了詩的主題,作者用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景色――中秋之夜,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主人公仰望著月亮,想起遠(yuǎn)在天涯的親人,是不是也在明朗的月光下想著自己呢?這兩句話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我也特別喜歡這兩句話。接下來,詩人通過對主人公的“夕起”、“滅燭”、“披衣”等一系列動作敘述,和“怨”、“憐”、“覺”等心理描寫,給我們描繪了主人公因為思念親人而半夜起床,在月光下披著衣服,望月相思的動人情景。最后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表達(dá)了主人公想念親人的無奈,和期盼團(tuán)圓的強烈愿望,語言形象真切,溫柔纏綿,回味無窮。

        古詩詞賞析8

          望岳

         。ㄌ疲┒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也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2、選自《杜少陵集》

          3、詞義: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鐘神秀:聚集天地間的一切神奇和秀麗。鐘:聚集,匯集。

          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割:劃分

          蕩胸:滌蕩心胸。

          決:裂開。

          眥:眼眶

          會當(dāng):該當(dāng),終當(dāng)。

          絕頂:頂峰。

          4、背景:杜甫應(yīng)舉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題

          本詩通過描寫了東岳泰山的雄渾景象,贊美了泰山高達(dá)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和氣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由于大自然的偏愛,給了這兒神奇秀麗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

          層層云升騰,心胸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

          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俯瞰群山會是多么渺!

          改寫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大地。大自然給你的偏愛,使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漾,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余!

          7、賞析:

          首聯(lián):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頷聯(lián):“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鐘”字為凝聚的意思,以擬人的`筆法突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睞東岳泰山,故而把神奇與秀麗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庇迷谶@里,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側(cè)面突出泰山巍峨險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達(dá)了詩人對泰山的熱愛和贊美。

          頸聯(lián):“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尾聯(lián):“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飽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登攀,才能進(jìn)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對自己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藝術(shù)手法:

         。1)語言凝練,對仗工整。對偶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2)寫景、抒情、哲理融為一體。

          (3)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落筆由遠(yuǎn)及近,筆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將來登岳。意境開闊高遠(yuǎn),氣勢雄偉渾樸。

         。4)虛實結(jié)合。"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高大;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用細(xì)節(jié)描寫,表達(dá)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造化"句寫泰山的秀美,是虛寫;"陰陽"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

        古詩詞賞析9

          人月圓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fēng)草綠,殘照花開。

          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當(dāng)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

          [作者簡介]倪瓚(1301-1374),字元稹,自號云林子、風(fēng)月主人等,無錫(今屬江蘇)人。元至正初,棄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閣全集》。散曲現(xiàn)存小令十二首。

         。蹖懽鞅尘埃葑髡呱钤谠┟鞒,作為元代遺民,他始終不能忘記元兵南下、宋朝滅亡那段悲慘的歷史。因此,他一生都沒有在元政權(quán)下做官,隱逸山林,在他晚年時常追憶舊事,緬懷故國,抒寫愁思。

          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紹興越王臺時所作,包括江浙廣大地區(qū)在內(nèi)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踐報仇雪趾的歷史傳統(tǒng),又是南宋政治經(jīng)濟(jì)的中心,人到這里尤其容易激發(fā)起亡國的慘痛和恢復(fù)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當(dāng)年勾踐點兵復(fù)仇的越王臺,感情不能抑制。

         。圩⒔猓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臺: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建,為駐兵處。

          素曩:皎潔銀白的月光。

         。圩g文]不要再問前朝那些傷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臺。鷓鴣鳥哀婉地啼叫,東風(fēng)吹指初綠的衰草,殘陽中山花開放。

          我惆悵地獨自仰天長嘯,青崇山峻嶺依舊,故國已不在,滿目盡是喬木布滿蒼苔,一片悲涼。頭上的`明月,柔和皎潔,仍是照耀過前朝的那輪,可是它又是從哪里飛來的呢?

        古詩詞賞析10

          【原文】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fēng)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fēng)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fēng)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fēng)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睆倪@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xí)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dāng)此時,一些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墨客,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云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xiàn)為撫州東鄉(xiāng)縣上池里洋村),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謚號“文”。

          曉云,一作“晚云”。

          低徊,一作“低回”。

          繚繞,回環(huán)旋轉(zhuǎn)。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陰沉沉的,低低的烏云含著雨意,在天空徘徊著,陰晴不定。既不愿望對岸的'青山,山勢曲折纏繞,江流迂回婉轉(zhuǎn),心頭不禁涌起一陣?yán)Щ,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間,無數(shù)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處隱約駛來。

          王安石晚年辭官閑居于江寧府(南京)城東的“半山園”,飽覽山光水色,寫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絕句。連黃庭堅也“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贝嗽娋褪撬谇锝爸蝎@得精神啟悟而作。

          詩的頭兩句寫天,后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界開闊而幽深。寫天的同時既交待了地點(江北)、季節(jié)(秋)和時辰(曉),又寫出了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敖鼻镪幰话腴_”,似乎有了由陰轉(zhuǎn)晴的趨勢,誰料想都秋天了,氣候還如此變化無常,逆轉(zhuǎn)為“曉云含雨卻低徊”。陰——半晴——濃陰,不僅是天氣變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調(diào)的變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還有一個低首徘徊的詩人。然而從事的后兩句可以明確看出另一層深意,詩人不甘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追求光明。詩人放眼遠(yuǎn)望,視野被“青山繚繞”的阻斷,陷入了“山重水復(fù)疑無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這時,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在“青山繚繞”之中,忽然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隱隱約約向近處駛來。

          視野一下子就變得豁然開朗,眼前開闊了,暢通了。詩人在字里行間巧妙地暗含著對時事與某種人生哲理的深刻體驗。這種思理與抗?fàn)幨欠e極的,向上的,與婉約派詞人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消極頹廢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

        古詩詞賞析11

          古詩詞賞析:《絕句》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jìn)行了細(xì)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這里用一個“上”字很巧妙。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詩人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jìn)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yuǎn),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yuǎn)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dāng)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dá)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jié)構(gòu)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jīng)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后嚴(yán)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zhuǎn)入帳內(nèi)。風(fēng)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jìn)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顒觼肀憩F(xiàn)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xiàn)奇異一樣是很恰當(dāng)?shù)。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xùn)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nèi)心的熱,更表現(xiàn)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xiàn)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xiàn)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xù)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nèi)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fā)傾泄出來,達(dá)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jié)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fēng)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jié)構(gòu),抑揚頓挫的韻律,準(zhǔn)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cè)嵯嗤,急緩相?jì),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chǎn)生的惆悵之情。

        古詩詞賞析12

          廣州蒲澗寺

          蘇軾(宋)

          不用山僧導(dǎo)我前,自尋云外出山泉。

          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來薝卜祖師禪。

          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學(xué)仙。

          從廣州市中心驅(qū)車十幾公里,就到了南粵名山之一的白云山,這里家喻戶曉,是廣州的名片。人們常用“白云珠!眮硖刂笍V州,“白云”指的就是白云山。

          入春后的廣州溫暖濕潤,漫步白云山,只覺空氣清新,滿目林木花草。在桃花澗,炮仗花、桃花、櫻桃花、玉蘭花等鮮花盛開,將春天裝點得分外繁華,最引人的是炮仗花覆蓋的長廊花簾,令人流連忘返。

          從古至今,白云山的`美景吸引了眾多文人志士來此一游,宋代文豪蘇東坡也曾多次來此,并留下詩篇。當(dāng)年,蘇東坡被貶謫惠州途經(jīng)廣州,聽聞白云山盛名,到山上古寺蒲澗寺游覽,還欣賞了宋元清時期“羊城八景”之一的“蒲澗濂泉”。由此寫下《廣州蒲澗寺》一詩。

          蒲澗位于白云山南麓,據(jù)介紹,因澗邊生長有菖蒲,一寸九節(jié),故稱“蒲澗”。蒲澗東邊有飛泉掛壁如簾,名“簾泉”,或稱“濂泉”。

          如今,古寺雖已不見蹤跡,但詩里的景色仍可觀覽!扒д鹿拍九R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山間林木高大茂密,蒲澗猶在,泉水蜿蜒,只是水量已不復(fù)當(dāng)年。走到微汗時,掬一捧溪水于臉上,溪水流到嘴邊,甘洌清爽。

          沿蒲澗溯溪而上,一座蘇東坡石像映入眼簾,東坡手扶竹筒,一旁石刻“東坡引水”四字。相傳當(dāng)年,廣州城瘟疫肆虐,蘇軾分析發(fā)生瘟疫的主要原因是飲水不潔,便提議在白云山滴水巖下鑿一石槽,承蓄百尺飛濤之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順著地勢將山上泉水引到廣州城內(nèi)。這個方法實施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廣州不再發(fā)生瘟疫,這也被稱為“土自來水”,于是有了東坡引水的典故。了解故事再看雕像,東坡先生眉頭微蹙,凝神深思,好像仍在為民生思慮。

          轉(zhuǎn)眼間,一下午的時光悄然而過,乘纜車而下,俯瞰白云山景,那些與名山有關(guān)的典故盤旋腦中。此一游,自然風(fēng)光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并享,心中愈發(fā)開闊,好不愜意。

        古詩詞賞析13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注釋】

          1.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lǐng)導(dǎo)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dāng)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應(yīng)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dāng)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dāng)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古詩詞賞析14

          【原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jìn)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俳饴洌航馍,散落。《淮南子·時則訓(xùn)》:“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

          ②解:分解。

          ③二月:春季的第一個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天。

         、苋铮恨r(nóng)歷九月,指秋天。

          ⑤過:經(jīng)過。

         、扌保簝A斜。

          【賞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fēng)的小詩,它是從動態(tài)上對風(fēng)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fēng)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fēng).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陣微風(fēng)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fēng)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fēng)的節(jié)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xì)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fēng)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dāng)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xì)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fēng)過千山秀、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春風(fēng)拂拂,像“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fēng)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fēng)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fēng)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fēng)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dāng)它發(fā)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fā)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zhàn)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dāng)它悲哀的時候,會發(fā)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fēng)是神奇的,風(fēng)是千變?nèi)f化的,風(fēng)是柔弱的,風(fēng)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fēng),多情的風(fēng),凄婉的風(fēng),千姿百態(tài)的風(fēng),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zāi)難,風(fēng),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詩人簡介】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古詩詞賞析15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

          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圪p析]

          在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作者用富于想象的詩句,給我們描寫了月亮上、廣寒宮里的景色,“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白了中庭的地面,樹上棲息著烏鴉,一個冷冷清清的夜晚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袄渎稛o聲濕桂花”,月亮上的露珠已經(jīng)悄悄地濕透了樹上的桂花,說明了夜已經(jīng)很深了,天氣透著細(xì)細(xì)的寒意,展現(xiàn)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的意境。“今夜月明人盡望”,詩人用了極為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今天的月亮很明亮,天下所有的.人都在望著它。緊接著詩人馬上用了轉(zhuǎn)折語句“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道誰還在想念自己的親人。同是望月,人各不同。詩人有感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顯得更悠遠(yuǎn),更耐人尋思。可以想象詩人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這首詩的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月明人靜、中秋望月、思念親人的特定環(huán)境,非常動人。

        古詩詞賞析16

          新年作

          (唐)劉長卿

          多心新歲切①,天畔獨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岑猿同旦暮,江柳共風(fēng)煙③。

          已似長沙傅④,從今又幾年⑤。

          《新年作》作者簡介:

          劉長卿(? -786至791),字文房。唐河間縣(今屬河北)人,一作宣城(今屬安徽)人。天寶中進(jìn)士。官監(jiān)察御史。因性情耿直,開罪權(quán)貴,一度被誣下獄。不久,被眨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縣)尉。官終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的詩多反映仕途坎坷、社會離亂之作。五言詩歌長寫景,時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

          《新年作》賞析注釋:

         、偾校逼。

         、咪(shan)然,流淚貌。

         、埏L(fēng)煙,風(fēng)塵,比喻紛擾,艱辛的世俗生活。

         、荛L沙傅,漢代賈誼,為大臣忌謗,貶為長沙王太傅,故稱。

          ⑤“從今”句,指被貶生活不知又要度過多長時間。

          《新年作》賞析:

          新年佳節(jié),家人團(tuán)聚,其樂融融。而詩人卻海角天涯,客居他鄉(xiāng),自然倍感寂寞,鄉(xiāng)思綿綿而潸然淚下了。但詩人劉長卿的`筆鋒沒有就此止步,而導(dǎo)引著人們的思緒拾級而上。“老至居人下”,一個“老”字平添了孤獨的悲哀,而況又“居人下”,點出了貶官異地,寄人籬下的苦況。步步深入,多層次地剖現(xiàn)了詩人痛感時光流逝,歸心似箭的沉重心情。最后四句以具體形象描繪了劉長卿與山猿、江柳同度歲月的寂寞凄涼生活,委婉地發(fā)出了對權(quán)貴、奸佞小人的控訴!缎履曜鳌啡娙缟介g嗚咽的流泉,曲折而下,宛轉(zhuǎn)動人。

        古詩詞賞析17

          不見

          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

          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

         、偈廊耍褐附y(tǒng)治集團(tuán)中的人。

         、诳锷剑豪畎咨贂r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試題】

          1.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的詩句有:,

          2.結(jié)合具體詞句,分析詩中李白的形象,

          3.詩歌中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或“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2.“佯狂”“飄零”等表現(xiàn)了李白的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獨憐才”“詩千首”等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橫溢。

          3.①對好友的掛念;

          ②對李白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

          ③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鑒賞】

          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許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詩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對摯友的深情。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積于內(nèi)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fā)出來了!安灰姟倍种糜诰涫祝磉_(dá)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diào)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自天寶四載(745)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緊接著第二句,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滿現(xiàn)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時的接輿。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并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tài)度來抒發(fā)欲濟(jì)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一個有著遠(yuǎn)大抱負(fù)的人卻不得不“佯狂”,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把鹂瘛彪m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罢婵伞眱勺中揎棥鞍А,生動地傳達(dá)出詩人無限嘆惋和同情的心事。

          這種感情在頷聯(lián)中得到進(jìn)一步展現(xiàn)。這兩句用了一個“反對”,產(chǎn)生了強烈對比的藝術(shù)效果。“世人”指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牽連,這些人就叫嚷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這里“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與“世人”態(tài)度的.對立。“憐”承上“哀”而來,“憐才”不僅是指文學(xué)才能,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以蘇武、黃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賈誼、孔子之典來寫他政治抱負(fù)不能實現(xiàn)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也同樣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嗎?“憐才”也是憐己。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這就是杜甫深切哀憐的根本原因。

          頸聯(lián)宕開一筆,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澆其塊壘,慰其憂愁。這一聯(lián)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層地抒發(fā)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深情的懷念最后化為熱切的呼喚:“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痹娨獬猩稀帮h零”而來,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dān)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dá)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翱锷健,指綿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時讀書于此,這時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歸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開頭慨嘆“不見”,結(jié)尾渴望相見,首尾呼應(yīng),全詩渾然一體。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飾。律詩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結(jié)合,胡應(yīng)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后結(jié),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保ā对娝挕罚┒鸥ν蚱七@種傳統(tǒng)寫法,“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不裝點景物,感情深厚,同樣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采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散文的成分入詩,首先是剝落華藻,語言質(zhì)樸自然,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便于傳情達(dá)意,如本詩用虛字轉(zhuǎn)折詩意,使對偶不切等。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tǒng)的妃青儷白、四平八穩(wěn)的老調(diào),增強了律詩的表現(xiàn)力。

        古詩詞賞析18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fēng)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yuǎn)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注解】

          雨收云斷:雨停云散。

          蕭疏:蕭索清冷?埃嚎梢。

          蘋花:一種夏秋間開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傷:令人傷感。遣:使得。

          文期酒會:文人們相約飲酒賦的聚會。

          幾孤風(fēng)月:辜負(fù)了多少美好的風(fēng)光景色。幾:多少回。孤:通辜,辜負(fù)。風(fēng)月:美好的風(fēng)光景色。

          屢變星霜:經(jīng)過了好幾年。

          瀟湘: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時分。

          空:白白地。歸航:返航的船。

          立盡斜陽:在傍晚西斜的太陽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陽落山。

          【賞析】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為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shù)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望處雨收云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yuǎn)處天邊風(fēng)云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yuǎn)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悄悄,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涌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yuǎn)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xiàn)秋天景物特征的東西,作精細(xì)的描寫。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fēng)輕輕地吹拂著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jié),梧桐葉變黃了,正一葉葉地輕輕飄下。

          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chǎn)生凄清沉寂之感。輕、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jié)的這種感受。蘋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著詞人寄跡江湖、華發(fā)漸增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飄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fēng)、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遣情傷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詞中是一轉(zhuǎn)折。景物描寫之后,詞人引出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啟下,又統(tǒng)攝全篇,為全詞的主旨。煙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盡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chǎn)生的茫茫然的感情,這里情與景是交織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為全篇之精華。

          換頭難忘二字喚起回憶,寫懷念故人之情,波瀾起伏,錯落有致。

          詞人回憶起與朋友一起時的文期酒會,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分離之后,已經(jīng)物換星移、秋光幾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無心觀賞而白白地過去了。幾孤,屢變,言離別之久,旨加強別后的悵惘。海闊山遙句,又從回憶轉(zhuǎn)到眼前的思念。瀟湘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yuǎn)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不能與思念中人相見而產(chǎn)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的,以寓與友人欲通音訊,無人可托。盼友人歸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句詞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癡情。一個空字,把急盼友人歸來的心情寫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這里替對方著想,從對方著筆,從而折射出自己長年羈旅、悵惘不堪的留滯之情。

          黯相望以下,筆鋒轉(zhuǎn)回自身。詞人用斷鴻的哀鳴,來襯托自己的孤獨悵惘,可謂妙合無垠,聲情凄婉。立盡斜陽四字,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佇立夕陽殘照之中,如呆如癡,感情完全沉浸回憶與思念之中。立盡二字言憑欄佇立之久,念遠(yuǎn)懷人之深,從而使羈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現(xiàn)。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完整,脈絡(luò)井然,有效地傳達(dá)了詩人感情的律動。同時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雋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賞。

        古詩詞賞析19

          [宋]周文璞

          還了酒家錢。便好安眠。

          大槐宮里著貂蟬。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古梅邊。也信前緣。

          鵝黃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吸取。明日新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抒懷的小詞,意味雋永。詞中所寫到的事,是“還了酒家錢”之后的一些活動,如酒后的安眠,美夢的歡欣與破滅,伴隨著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邊的“盤礴”。不難看出作者是嗜酒的。然而,他的嗜酒貪醉,與他所處的時代及個人的遭遇有關(guān)。他生活在多災(zāi)多難的南宋末期。他個人的遭遇也頗不幸。在金兵南下、宋室南渡之際,“室廬既焚蕩,飄零住江潭”均見《呈鞏睡翁禮》他的祖、父輩都隨著宋室的南渡而輾轉(zhuǎn)江南。他曾任過溧陽縣丞,又曾隱于方泉,窮愁潦倒,坎坷不遇。他不愿意與當(dāng)時的污濁社會同流合污,因而“獨抱于潔清”《方泉賦》。他的這種行動,又往往受到時人的嘲弄,他對自己的不幸是悲憤的,但又不直接多發(fā)憤慨激烈之間,反而婉轉(zhuǎn)其辭:“噫吾命濡滯于此丘(按指方泉)兮,又何敢怨懟而舛差。”《方泉賦》他往往是在醉中討生活,求解脫,如他在《閑居日有幽事戲作》詩中所說:“自知癡得計,常用醉為醒!敝懒诉@些背景,對我們了解這首詞的深意就容易了。

          詞人的嗜酒、醉眠,他的美夢及其破滅等等,都是處于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下郁郁不得志的反應(yīng)。詞中“大槐宮里著貂蟬”,是用來批判當(dāng)時富貴無常、得失不定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曾任過小官,也算在“大槐宮”里呆過的人物,然而詞人對“宮”內(nèi)的沉浮、冷暖深有體察。作者將醉眠后的情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有更深層的弦外之音,即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一種曲折而委婉的批判。

          “雪壓漁船”,自然是作者在夢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實景物,卻也未嘗不是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形象表現(xiàn),寫其嚴(yán)酷,寓有作者的指斥之意。至于“盤礴古梅邊”等,則是作者性格另一側(cè)面的表現(xiàn)!氨P礴”,即箕踞而坐。一般說來,傍梅而踞,對于文人而言,自然是一種絕好的'境界。但這里卻別有用意!盎帷边@種坐法,是以屁股坐地,兩腿斜前伸出,狀如簸箕,是一種傲慢不敬的姿態(tài)。這是作者以自己的放浪形骸去嘲弄禮法以至憤世的一種行動表現(xiàn),是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一種反抗形式。

          從詞的語言風(fēng)格來說,這首詞寫得謔而不虐,幽默詼諧。吃酒還錢,事極平常,但以之入詞,就表現(xiàn)了一個不賒不賴的醉漢形象,饒有興味,卻令人耳目一新。詞的下片,作者將他在“古梅邊”那種放浪形骸的“盤礴”,說成“也是前緣”,是前世定下的緣分,顯然是小題大做,故弄玄虛,把本來不相連系的事情硬是湊在一起,意在構(gòu)成幽默。這種表達(dá),盡管作者寓有嘲弄禮法的用意,但在文字表達(dá)效果上,首先征服讀者的,卻是它的幽默詼諧!谤Z黃雪白”,在這里,“雪白”指雪;“鵝黃”是指早春楊柳枝條上所泛出的那種淡黃色,作者有“歲歲鵝黃上柳條”《跋鐘山賦》的詩句,這種初春的消息,與白雪相映,醒然在目,預(yù)示著作為新春佳節(jié)的新年很快就要到了。

          最后一句的詼諧與奇特,更是超出常人想象之外:“一事最奇”,猛提一筆,突如其來,形成懸念;“君記取”,使讀者自然形成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就在人們屏息而待的時候,詞人卻出人意料地說出了一件盡人皆知、無“奇”可言,更無加“最”之理的答案:“明日新年”,把嚴(yán)肅的懸念立刻化為輕煙,隨之而來的是讀者的釋懷,甚至捧腹。這是一種虛張聲勢、大起大落的筆法,從而構(gòu)成語言、語意上的起伏跌宕。但在這里,作者也并非為詼諧而詼諧,詼諧之中也流露了他的傷感。“鵝黃雪白又醒然”以至“明日新年”,誦讀之下,在一陣捧腹之后,細(xì)味深參,便覺一種逝者如斯、流年暗換的傷感情緒隱然可見。詞中的“又”字,將作者的這種傷感,傳達(dá)了出來。原來作者的詼諧只是其表象,腹中卻有郁結(jié)。

          這首詞的好處便是這樣:在詼諧幽默之中,作者將要奚落的,奚落了;將自己的狂放不羈的性格和傷世之情,相當(dāng)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嚴(yán)肅的內(nèi)容,發(fā)之以詼諧幽默的形式,這就是它的特色所在。

        【古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15篇02-23

        杜甫《春望》古詩詞賞析04-07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2-2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2-23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27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4篇)02-23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