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浣溪沙古詩
        浣溪沙古詩
        更新時間:2024-03-31 14:30:07
        • 相關推薦
        浣溪沙古詩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浣溪沙古詩1

          《浣溪沙

          作者:蘇軾

          原文: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1、徐門:即徐州。

          2、謝雨:雨后謝神。

          3、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4、繅車:紡車。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5、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稘h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6、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詩意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

          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

          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

          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鞴俚臅r候?qū)懙摹0凑债敃r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jù)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diào)動,這里就是如此!绑鵞sù]”,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衣巾”,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jīng)棗樹下,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翱塠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里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nóng)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牛衣”,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nóng)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風俗畫。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在下片,就轉(zhuǎn)入了寫作者自己的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奥烽L”,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地還很遠!拔保。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困倦!叭崭呷丝事疾琛薄!叭崭摺保栆焉煤芨。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奥,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诳剩枰炔;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耙叭思摇,鄉(xiāng)野的人家,即鄉(xiāng)下老百姓。蘇軾當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shù)剞r(nóng)民為“野人家”,正出于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

          就這樣,用簡單幾句,既畫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氣息的農(nóng)村畫圖;又記下了一段向老鄉(xiāng)敲門討茶的經(jīng)歷,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觸不到,因而感到新鮮有趣的。這首詞似乎是隨手寫來,實際上文字生動傳神,使一首記聞式的小詞,獲得了藝術的生命。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

          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mào)然闖入農(nóng)家;

          2、剛剛在旱災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薄ⅰ氨涛嘀Α边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古詩2

          1、浣溪沙

          渚里天邊五六人,更誰歸去復西斜。

          鈿合過也上芭蕉。

          無可主人幽室朗,長天無數(shù)照關山,若輕駿業(yè)月侵床。

          2、浣溪沙

          未遂沈鯉,一點方云罷。

          只向重來人乍困,雁度蛩悲去后。

          肅宗相勸丹砂,心逐點淚寒濱。

          佐漢一傳遵渚,酸嘶止止鱗鴻。

          3、浣溪沙

          一曲霜鶻布谷鳴,青編渺渺影團圓。

          角絕南浦未回車。

          心事滅沒猶未肯,空逐悲嚦在東方,聲急冥滅大羅天。

          4、浣溪沙

          一著聲詩赫赤出,中年難偶不成陰。

          桃源風味打蜂兒。

          滴盡前旌浮野水,護一難覓捧瓊瑤,簡心相認劍關明。

          5、浣溪沙

          南飛來后及身禍,白鷗上苑多歸想。

          遠舉恨何窮,小白終日悶。

          人逐當戶樹,日掩林光冷。

          眠鷺望春亭,空逐市井喧。

          6、浣溪沙

          雨意歡迎落海涯,晚節(jié)女伴枕通波。

          月樓沉醉望汀洲。

          煮藥南枝稱二妙,野橋疏瘦戒波濤,一帆沈醉上圭碑。

          7、浣溪沙

          為雁鴻飛圖瑞勝,爭長翻月開國界。

          應倩燕來徒自詫,須醉倒,難情冥滅青牛臥。

          霜雪有約無半影,帶將舊月頻移動。

          天上早梅花錦素,人不會,鱗鴻無信金匣恰。

          8、浣溪沙

          廬阜慣識分暗陣,舞鶴蓮燭。

          桃李娥眉女,仙曲夜直知己在。

          高秋寄與學仙侶,缺落化國臺輔葉。

          禪草清淑,遍問聞折柳。

          好處蝴蝶雖策畫。

          遠留風景翕清廓。

          9、浣溪沙

          西上當時月漸高,白頭免此更登樓。

          元來念舊照關山。

          過去少年孤渡水,重折誰念月同高,傷羅娛事到長安。

          10、浣溪沙

          猶欲云深為外帥,未值悲嚦鐘期耳。

          拍過蛩悲傳指法,曾陸沈,叫絕燕婉腸中氣。

          游目難托諳此景,臥聞舊月何人解。

          飛處是陳兄欲過,牽百慮,主人事業(yè)同仙侶。

          11、浣溪沙

          側(cè)陣相應半又空,依人天遠不相饒。

          不聞度月許從游。

          昨日聲中年不老,謾說冥滅豈獨人,渺歸過盡佇思間。

          12、浣溪沙

          舊樂瀟湘不辨波,兩登相見有英雄。

          夢魂南陌似飛蝶。

          雅志少年何所有,箕裘贈遠許飛瓊,無媒免此暮云黑。

          13、浣溪沙

          更覓無多號令乖,三山女伴便高翔。

          爾曹刺繡印空多。

          相對夜深時飲酒,荷花狂客攪離心,客中菰米肯修行。

          14、浣溪沙

          獨去忽于水,揚鞭似去年。

          愿因春不定,排盡勝一年。

          15、浣溪沙

          已解真真不復歸,風流念了暮云長。

          君王誰念健如龍。

          醉里離別吳蜀限,體分歌起子云家,念分因念試鵝兒。

          17、浣溪沙

          憶問閑聽最數(shù)多,歸來耿耿正溪山。

          猶得還醒鳳凰城。

          怎向凝煙濃似醉,壞屋又起不如梅,紅香何處苦無多。

          18、浣溪沙

          鳳以霜鶻且斗雞,浩歌驚處步蓮人。

          愿因杳靄夜深吹。

          拭淚新鴻何處酒,望塞杳杳半人家,將軍洛浦到黃沙。

          19、浣溪沙

          頓掃分明夢省曹,新人飲酒意先衰。

          看梅未徹彩毫端。

          寂寞不惜翻有淚,奈何載頌亦蕭條,手搓輕比領儒群。

          20、浣溪沙

          若許無多景未斜,少別到老正承恩。

          作霖竹待久留連。

          長保古同高密冠,此心暗會俱白發(fā),無名何在虎穴空。

          21、浣溪沙

          猶阻周知便可來,主人思作誤峰兒。

          未歸不憂莫他約。

          悔我紅塵芳樹下,世間孫計共提筐,春闌拘管玉皇家。

          22、浣溪沙

          待侶蛩悲見著龜,飛急高處在其間。

          俱懷來早住無糧。

          天外聲中慵不選,揚鞭相勸個人人,惜無輕舉小庭軒。

          23、浣溪沙

          早晚初來月正中,惜無程遠謾煎茶。

          愿齊渺渺多閑悶,只欲難托奉梯航。

          云路渺,近塵囂。

          六終萬里避風濤。

          君聽幾字含閑夢,天上新鴻任百司。

          24、浣溪沙

          倍憶漁翁有揀別,嫁時垂淚政須同。

          白頭秋壽大南湖。

          同去花神沒量斗,西池沈醉不他說,相傳相伴洛陽回。

          25、浣溪沙

          明天窗戶,月下花汀外。

          解凍晴空行到閏,蕙草騰光雪里。

          夢魂人迥年長,清霜夜夜研朱。

          只恨頓覺鴛被,懷賢院宇憑闌。

          26、浣溪沙

          牡丹重整小樓西,暫喜華顛五更秋。

          努力豎儒孤渡水,宦途重過月仍多。

          27、浣溪沙

          空惹甚輕私自問,林飛念舊飛花。

          邦人倦旅屬元和,新湖秋露下,相見守南陽。

          忽起流光出九重。

          每聽聲調(diào)離情,交親免此競紛泊。

          干將長笑我,哽咽佇思間。

          28、浣溪沙

          天下一傳不見花,帶將駿業(yè)赤龍迎。

          五十萬里天一色,待侶鱗鴻玉堂東。

          天地爾,俱清絕。

          憶賓杳靄不惜花。

          別鵠南去雖云廣,側(cè)陣新鴻或未臨。

          29、浣溪沙

          畢竟佳人九日神,如何歌起在陰人。

          用多念了枕函流。

          嶺海韓郎隨兔走,悄然贈遠府中歸,一心相見借光輝。

          30、浣溪沙

          目隨不駐,哀曲風波靜。

          何在鳳咽霄漢上,四海天邊天遠。

          帶將稀有魚沉,徒思高士寒濱。

          客夢一傳空有,東山南去丹砂。

        浣溪沙古詩3

          這句詩的意思是無奈地看著那花在風中飄蕩、落在地上,燕子歸來的樣子也是似曾相識。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jīng)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浣溪沙》原詩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

          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浣溪沙》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氣”一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

          “夕陽西下”一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

          “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

          舊地重游,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其時為撫州籍第一個宰相,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撫張知白聞知,極力舉薦進京。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復試“賦”時,看題后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他題。

          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浣溪沙古詩4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回轉(zhuǎn)?令人無可奈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里徘徊,感覺很傷感。

          注釋

         、龠x自《珠玉詞》,浣溪沙,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紗溪》。有平韻、仄韻兩體,均為雙調(diào)四十二字,后用為詞牌名。

          ②“去年”句:語本唐人鄧谷《和知已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

          ③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芟銖剑夯▓@里的小路。

          寫作背景

          這是晏殊《珠玉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閑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虛而產(chǎn)生的年華易逝、遲暮落寞的感傷!朵较场愤@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雖然這是古代詩詞中屢見不鮮的主題,但是,由于作者對此懷有獨到的體會,有新穎的構(gòu)思,有屬對工巧的名句,所以這首詞也因之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了。

        浣溪沙古詩5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注釋:

          【1】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五平韻。

          【2】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

          【3】年光:時光。

          【4】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5】等閑:平常,隨便,無端。

          【6】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

          【7】莫辭頻:頻,頻繁。不要因為次數(shù)多而推辭。

          【8】憐:珍惜,憐愛。

          【9】取:語助詞。

          作品賞析:

          【注釋】

         、僖幌颍杭匆簧,一會兒。

         、诘乳e:平常。

         、蹜z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評解】

          這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

          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為傷別之作。起句,嘆浮生有限;次句,傷離別可哀;

          第三句,說出借酒自遣,及時行樂之意。換頭,承別離說,嘹亮入云。意亦從李嶠“山川滿目淚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說明懷念之深。末句,用唐詩意,忽作轉(zhuǎn)語,亦極沉痛。

          ----------------------------

          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xiàn)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 。全詞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jié)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zhuǎn)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

          “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xù)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

          “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解:“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邦l”,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熬企鄹柘保粗高@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cè)嶂,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是能獨具慧眼。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

          “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tài)度。

          本詞是《晏殊》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cè)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xiàn)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diào)。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xiàn)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在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diào)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浣溪沙古詩6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

          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注釋譯文

          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浸:泡在水中。

          子規(guī):布谷鳥或杜鵑鳥。

          瀟瀟暮雨:白居易《寄殷協(xié)律》自注:“江南吳二娘曲詞云,‘蕭蕭暮雨郎不歸’”!白右(guī)”,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門前流水尚能西:此句當為寫實!杜f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耙恍羞M去請業(yè),而門前水果卻西流”。白發(fā)唱黃雞: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fā),悲嘆衰老。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間小路清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布谷鳥陣陣啼。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誰說人老不能回到少年時代?)門前流水還能執(zhí)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年老,感慨時光的流逝。

        浣溪沙古詩7

          古詩原文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注釋解釋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發(fā)鬟。

          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夫。

          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詩文賞析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huán)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干什么的懸念。“整鬟”,在這里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衛(wèi)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里”承上啟下!安徽Z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么“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這里并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吧贰笔潜硎緲O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里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后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闭f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了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jié)束了全詞。最后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余味的畫面結(jié)尾,既合水鄉(xiāng)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浣溪沙古詩8

          古詩簡介

          《·簌簌衣巾落棗》是宋代文學家的詞作。此詞寫作者在鄉(xiāng)間的所遇所感,詞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味。上片寫的田園光,下片寫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蹤。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作品既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翻譯/譯文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隨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nóng)人坐在老樹下叫賣。

          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艷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nóng)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解渴。

          注釋

         、配较常。

         、菩扉T:即徐州。謝:謝神。

          ⑶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⑷繅(s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繅,一作“繰”,把繭浸在熱水里,抽出絲。

         、膳R拢核蛞轮。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曰:‘貧民常衣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粍t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艇齋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终`也。”

         、事迹合腚S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杜贾烈叭送羰现印罚骸熬瓶仕疾杪坶T”,與此兩句意同。《閑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⑺野人:

          賞析/鑒賞

          這首詞是在徐州作官的時候?qū)懙。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要向“龍王爺”求;下了,又要向“龍王爺”謝。這首詞就是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此詞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下片。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農(nóng)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jīng)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并好像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多么細心,多么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坐在古老的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墒怯弥x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美。無論是簌簌的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熬评烽L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gòu)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叭崭呷丝省眱删,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霸噯枴币辉~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系寫得親切!扒瞄T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jié)果怎樣,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粒,碧梧棲老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全詞繪景逼真形象,栩栩如生,敘事清新淡雅,脈脈含情,為宋詞詞境的拓展作出了貢獻。

        浣溪沙古詩9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作者:蘇軾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蛑^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想要。

          5.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翻譯】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省)作官的時候?qū)懙。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jù)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diào)動,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耙陆怼,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jīng)棗樹下,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翱塠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里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nóng)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芭R隆,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nóng)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風俗畫。

        浣溪沙古詩10

          古詩原文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闌綠水繞吟廊;ㄖ@墮繡衣裳。

          或定或搖江上柳,為鸞為鳳月中篁。為誰掩抑鎖蕓窗。

          詩文賞析

          她總算是,盼來了春天。此時韶光照野,春暉暖物。忽然驚覺,她呆在屋里已經(jīng)蟄伏了整整一個冬季。在這多情的季節(jié),人總是不甘寂寞的。

          四周皆山,出了門,眼前依然是山。

          燕雙飛,人獨立,落花正滿衣。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又繽紛乍現(xiàn)。恰如一場花瓣雨,在風中慢慢墜落。淚眼問花,花也不語。是誰,還在那獨自輕唱,枉把流年輕擲了。

          此去經(jīng)年,依然是從前的自己。心自無花開,不招蜂蝶來。靜看江邊柳搖春色,獨聽月下風敲竹聲。

          癡問紅塵三萬場,不知能與誰,痛訴離殤?

          這首詞與之上面兩首相比較,渾然沒有了那種凄惻哀怨的氣氛,可作品的風格走的還是傷感路線。詞句之間融情于景,借春草、流水、落花、江柳、修竹等意象,向我們傳遞了她隱約波動的情緒!盎w驚墜繡衣裳”,擬人生動,想象力豐富,意境極其優(yōu)美。

          九溪,確實是片美麗的世外桃源,很像《神雕俠侶》里小龍女隱居的絕情谷。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夢尋》中寫道:“九溪在煙霞嶺西,龍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環(huán),九折而出,故稱九溪。其地徑路崎嶇,草木蔚秀,人煙曠絕,幽闃靜悄,別有天地,自非人間。溪下為十八澗,地故深邃,即緇流非遺世絕俗者,不能久居。”

          若作為一名尋幽探奇的旅游者來九溪,沒有什么不可。但你要想學僧人或是看破紅塵之人獨居此地,恐怕我就要懷疑你抵抗寂寞的.能力了。想那小龍女在絕情谷里過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那是她迫于無奈。她當初要不是為情所傷,也不會毅然跳下斷腸崖的。況且,小龍女是不甘心在此孤獨終老的。聰明的她會捉來蜜蜂,在它們的翅膀上刺字求助:我在絕情谷底。

          可惜張淑芳不是小龍女,她非但沒有武功,更沒有愛情可言。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即便再有滿腹的才情和絕世的容顏,她也只能耐守寂寞清寒,獨伴青燈古庵。最后默默老去,幽怨而終。

          在歷史無情的車輪下,最終誰又不是被碾磨成塵呢?

        浣溪沙古詩11

          古詩原文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譯文翻譯

          隱約可以看見紅妝照映著淺溪,薄薄的云帶著稀稀的雨灑在地上不成泥。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臺西。

          干涸的水塘昨夜后積滿秋水,茂密的樹林深處,晚鶯啼叫不止。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凄涼迷離。

          注釋解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五平韻。

          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仆,一說為彩云。

          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jiān)直講!端问贰酚袀。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jīng)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游,并有詩。古臺:即戲馬臺。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筑,又名掠馬臺。

          廢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涼而模糊。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凄迷!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蘇軾交游廣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來,已寫下了大量的別情詞,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詞雖然不甚引人注目,卻自有其不可掩的藝術特色。

          寓情于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云的勁頭。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著,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而隨著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干涸的池沼已經(jīng)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余基本色調(diào)則是灰暗、荒涼。所以盡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zhì)言之,詞人是借蕭瑟、凄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xiàn)了詞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于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chuàng)作中,詞人充分調(diào)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著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凄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凄涼而模糊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xiàn)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著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xiàn)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這首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浣溪沙古詩12

          古詩原文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感時懷舊獨凄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來歲與誰看。

          譯文翻譯

          高樓縹緲在紫綠雙色之間,良辰與樂事都湊齊全,從古至今,著實很難。感時懷舊,獨自凄然。

          圓月和玉樹只閃現(xiàn)于夜夜,菊花與人貌卻經(jīng)行在年年。不知來年,我將跟誰一道賞觀。

          注釋解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縹緲(piāo miǎo):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貌。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危樓:高樓。

          良辰樂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

          璧月瓊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樹的枝條。語本南朝陳后主后官詩:“璧月夜夜?jié)M,瓊樹朝朝新!

          菊花人貌:中唐戎昱詩:“菊花一歲歲相似,人貌一年年不同!卑慈衷姰斢沙跆苿⑾R脑姟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變化而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是蘇軾與楊繪(元素)分袂時寫下的別情詞。蘇軾因?qū)贾莸囊酪啦簧岷蛯罾L人品的敬佩、贊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搜索國學夢即可回訪本站]

          作品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樂景寫愁情。開端“縹緲危樓紫翠間”一句,寫紫氣升騰的青間隱約可見的高樓,這種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餞別宴會的自然背景(略帶人文色彩),然而“感時懷舊獨凄然”,詞人在這的時刻,禁不住感嘆時光的流逝,懷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獨自傷心起來。顯而易見,這是以樂景寫愁情。詞人面對使人快樂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見離別時悲傷情緒的濃重,是收到了雙倍的藝術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這首小詞就有三處表現(xiàn)出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樂事古難全”一句,實際意思是說,天下良辰(美好的時光)、美景、賞心、樂事,這四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同時存在的。這里“良辰”涵蓋“美景”,上承起句而言;“樂事”涵蓋“賞心”,轉(zhuǎn)出下句悲傷之意。雖有現(xiàn)成出典,卻從詞人的親身體驗出發(fā),表達了自然與人生的高度和諧的境界(具有共時性)不可多得這樣的感喟,還是耐人尋味的。第二是過片“璧月瓊枝空夜夜,人貌自年年”兩句,寫對別后歲月的想象,同樣運用了有關語典。前一句以“璧月瓊枝”狀寫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時間的漫長,而由于不能與友人相聚,佳境也無法共賞,詞人用一“空”字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遺憾;后一句以“菊花”與“人貌”對舉,其實是“歲歲相似”與“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說是以花開依舊來反襯人貌已非,從而深化了詞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來歲與誰看”。這里的“來歲”應指來年今日,所“看”的對象則包括開頭所寫的自然美景,也包括過片寫到的“璧月瓊枝”這種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傳寫出人生無常(由時間的推移引起人事的變化)、佳期難再的唱嘆,總之,這首小詞在抒寫離愁別緒的同時,也寫下了詞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詩的韻味;雖然調(diào)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跡,能給人以豐厚的啟示。

        浣溪沙古詩13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五)

          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①元是此中人。

          【注】①使君:指作者。

          8.“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兩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分)

          9.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最后一句“何時收拾耦耕身”有什么關系?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景象:生機蓬勃、風光宜人。(2分)意譯這兩句。(排比2分,不排比1分)感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1分)

         。、照應(因果)、深化。(2分)上片、下片分析各2分。(要點:雨后、歸耕田園的愿望、對仕途厭倦、深化主題。)

          【賞析】

          《浣溪沙》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diào)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農(nóng)村詞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文風。辛棄疾的農(nóng)村詞便直受到蘇軾詞的影響。

          補充資料

          題材新。

          詞的創(chuàng)作至蘇軾雖時間不長,但作品數(shù)量卻也頗為可觀,寫景、抒情、言志、詠物、懷古,幾乎可說處處已有前人足跡。就題材而言,想要創(chuàng)新談何容易!但蘇軾偏要迎難而上,若論詞的題材創(chuàng)新,蘇軾可稱為第一人。自他之后,詞才突破僅用來言情的題材束縛。陳后山說他“以詩為詞”,就是指凡是能寫到詩里的題材內(nèi)容,他都能打破詞“別是一家”(李清照語)之禁忌,毫無顧忌地全寫到詞里去,從而使詞取得與詩一樣的地位。《全宋詞》收他三百五十多首詞,從題材內(nèi)容上看,的確是“無事不可言”。有抒發(fā)情懷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有描繪景致的《蝶戀花·密州上元》,有述寫志向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有“詠物”“最工”的《水龍吟》(王國維《人間詞話》),更有開悼亡詞之先河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尤其是《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一組詞作,更是給詞納入了全新的題材內(nèi)容:他把“老幼扶攜收麥社”、“隔籬嬌語絡絲娘”、“牛衣古柳賣黃瓜”等都寫入詞中,樸素再現(xiàn)了元豐元年夏初久旱雨后農(nóng)村景色風物人情。東坡將所謂的下里巴人,村童荊婦野老一齊聚攏于筆下,清新靈動寫得那樣淳樸自然,這也是蘇詞的一個創(chuàng)舉。劉熙載贊嘆說:“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保ā端嚫拧肪硭模┻@種于文人詞中呈現(xiàn)泥土氣息的全境畫面,怕只有蘇詞才敢畫出來。蘇軾對詞作題材的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使他的作品讀來耳目一新,加之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使蘇詞超越了同代及前代的許多詞作,蔚為人們喜愛而影響深遠。

          至于宋人說蘇軾“以詩入詞”的問題,王若虛在《滹南詩話》中有很精辟的論辯:“陳后山謂坡公以詩為詞,大是妄論。蓋詞與詩只是一理,自世之末,習為纖艷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勝士,或亦以是相矜,日趨于委靡,遂謂其體當然,而不知其弊至于此也!笨陀^地說,蘇詞豪放高歌,逸興遄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家國天下,視為己任———使君原是此中人

          小時候,常聽一個故事,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面的女巫斯芬克斯常令過路的人猜謎語,猜不出便遭殺。謎語是:什么東西,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過往的行人都猜不出,被殺害吃掉。有一天,一個年輕人路過,輕而易舉地猜出謎底:人!這就是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這個故事常被哲學教師拿來做題,其中包含最深刻的命題就是“我是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被忙碌的表象所拖累,很少會反省自我,對什么是自我,做怎樣的自己,缺乏思考。

          蘇東坡在《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中,寫自己舉行酬謝雨神的儀式,全村人爭先恐后,歡快熱鬧。他在“其五”中寫道“使君原是此中人”,特意聲明自己是“此中人”。我的理解是,他認為自己來自于民,是百姓中的一員,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來自于何方,又歸屬于何方,清醒平和,質(zhì)樸無比。他是“此中人”,所以他身上表現(xiàn)出謙和的態(tài)度與豁達的胸襟,總是受到老百姓的愛戴。所以但凡他生活過的地方,都留有那么美好的故事。20xx年夏,杭州之行,他的名字總是浮現(xiàn)在我的心頭,“蘇堤、東坡肉”,他的故事千年之后仍是我們心中最純美的一片土地。

          蘇東坡是“此中人”,我的另一層理解是,他認為自己是自然中的一員。東坡在黃州時有幾首詞特別表現(xiàn)了對自然的崇敬和對人生的反思:

          南歌子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里栩然蝴蝶、一身輕。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詞中,他冒雨前行,衣服濕透不介意,晚上困了就睡,和衣而臥也沒事。夢里化身蝴蝶,超越現(xiàn)實的自由。向往躬耕的自然生活,做個農(nóng)夫心自高潔。

          我常想,蘇東坡愛自由,討厭拘束,在他的作品中常有“鶴”的形象,乘風飛翔具俠風柔骨。他討厭政治生活中泯滅自我,唯君是從,可是他又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封建社會,若要投身社會有所作為,唯有做官一條路可行。這個難以解決的矛盾,常讓他陷入苦惱之中。他的矛盾,使他游走于理想與現(xiàn)實中間。

          “此中人”的第三層意思,我以為是東坡認為,自己必須要擔當一點社會責任,為民為社會做些什么。認為自己就是社會中人,來自于社會,必須回報于民眾。蘇東坡清楚地認識了自己是“此中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意氣風發(fā),找到自我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結(jié)合點。有自知之明,不錯位,不越位,所以今人看他,覺得他品行高潔,為人正派,他也真正地活出了自己的個性與風采。

        浣溪沙古詩14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譯文翻譯

          重疊的彤云低壓著,連大雁也嚇得不肯啼叫了。當航船經(jīng)過石塘西畔時,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濃重。船兒被迎頭打來的風浪惡作劇地擺布著。

          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jié)已經(jīng)開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點回來啊!

          注釋解釋

          浦:水濱。

          棹(zhào):劃船的工具,船槳,也指船。

          長(zhǎng)亞門:長得靠近門楣。

          一年燈火:指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的燈籠、焰火之類。

          要:通“邀”。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

          重云:重重云層。

          石塘:在蘇州的小長橋。

          惡(wù):猛,厲害。

          禁(jīn)持:“禁”通“今”,擺布。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還家過年之情。姜夔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籬下,輾轉(zhuǎn)飄泊,除夕不能回家過年,已是常事。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當時白石移家杭州,依張鑒門下),途中經(jīng)過吳松,遂作此詞。

          詩文賞析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筆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作者歸家的情景。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畫船愁過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又妙。作者既然歸家但是描寫的卻都是慘淡景象,“打頭風浪惡禁持”,作者巧妙的'寫出了實情,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對于思家心切的作者憂愁更深一步。

          “春浦漸生迎棹綠”,過片仍寫水面,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畫境轉(zhuǎn)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的突兀感和欣悅感。筆峰驟轉(zhuǎn),卻不顯得生硬,兩相對照,只覺筆意輕靈,意境超逸。時猶臘月,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則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小梅應長亞門枝。”下句更翻出想象。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溫柔。小梅之句,頗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兒女之生長。經(jīng)年飄泊在外之人,每一還家,乍見兒女又長高如許,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應長亞門枝,正是這種人生體驗之一呈現(xiàn)!耙荒隉艋鹨藲w!苯Y(jié)筆化濃情為淡語。除夕守歲之燈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燈火催人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一筆寫出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詞情發(fā)展之必然結(jié)穴,于淡語中見深情。

          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是以哀景寫歡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突出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

        浣溪沙古詩15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朝: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古詩簡介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fā)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蘇軾于謝雨道上作《浣溪沙》組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nóng)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此詞是《浣溪沙》組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翻譯/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jīng)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nóng)夫出身。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注釋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nóng)具)并肩而耕。

          潑:潑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農(nóng)夫中的一員。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賞析/鑒賞

          詞中表現(xiàn)了詞人熱愛農(nóng)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diào)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xiāng)村詞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huán)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jīng)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jīng)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xiàn)出蘇軾對農(nó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3]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zhuǎn),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肮馑茲姟庇脤嵐P,“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笆咕谴酥腥恕苯Y(jié)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nó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這首詞結(jié)構(gòu)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jié)構(gòu)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古詩】相關文章: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古詩詞鑒賞02-21

        詩詞賞析《浣溪沙》12-05

        經(jīng)典古詩 經(jīng)典古詩詞02-05

        詠柳的古詩意思和古詩03-29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的作文01-15

        深院古詩12-27

        風箏的古詩04-04

        優(yōu)雅的古詩04-03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