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
        更新時間:2023-08-03 07:04:19
        • 相關(guān)推薦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1

          《泊船瓜洲》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賞析:

          《泊船瓜洲》是一首的抒情小詩,它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xiāng)的深切感情。從詩題中我們又知道,詩人的立足點是在長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的是遠眺所見,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只隔一條江水,由此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不過隔了幾座大山,也不遠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前者寫的是所見,而后者寫的是所想,這一想,就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再塑空間。同時,“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不僅寫了瓜洲與鐘山之間并不遙遠的距離,也流露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濃濃的情懷。

          “春風又綠江南岸”不僅點出了時令已是春天,也不僅僅是描繪“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個“又”字,又深深地蘊含了詩人多年的企盼。春風吹過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綠了多少回,如今春風依舊,明月依然,思鄉(xiāng)之情也在,可是詩人自己又身在何處?再看句中的“綠”字,它也不單單是今年吹綠了“江南岸”,而是年復一年,不止一次地“綠”遍千山萬水,就連整個江南都被染出了靈氣,卻終究難以染綠游子此時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懊髟潞螘r照我還”是由“春風又綠江南岸”觸動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懷自然引發(fā)而來,詩人滿目新綠,想起春風已經(jīng)不止一次吹綠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不覺寄情于明月:皎潔的明月啊,你什么時候才能陪伴著我回歸故里呢?再一次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情。

          詩人在詩作中十分注重用詞的準確性、生動性與形象化,“綠”字原本是一個形容詞,可在詩中卻是“吹綠”的意思,這在古漢語中叫做使動用法,是形容詞的動詞妙用,足見詩人遣詞造句的非凡功力。

          《月夜憶舍弟》

          年代:唐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賞析:

          在思鄉(xiāng)人的眼里,故鄉(xiāng)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想要寫卦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一層一層遞進。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由望月轉(zhuǎn)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jié)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qū)懗觥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zhuǎn)圓熟,結(jié)構(gòu)嚴謹!拔葱荼眲t“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zhuǎn),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2

          1、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2、驅(qū)馬傍江行,鄉(xiāng)愁步步生。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秋稼緣長道,寒云約古城。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杜荀鶴:《江岸秋思》)

          3、松下矛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4、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xiāng)樓。(李益:《行舟》)

          5、何處積鄉(xiāng)愁,天涯聚亂流。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張喬:《江上送友人南游》)

          6、瀘北行人絕,云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guān)山。(布燮:《思鄉(xiāng)作》)

          7、大野始嚴凝,云天曉色澄。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周賀:《冬日山居思鄉(xiāng)》)

          8、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游。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xiāng)愁。(戎昱:《云夢故城秋望》)

          9、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10、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孔紹安:《落葉》)

          11、逐名利長安日下,望鄉(xiāng)關(guān)倦客天涯,孤雁南來倍思家!獜埧删谩都t繡鞋·次韻劍擊西》

          12、雁行蔽虜?shù),魚貫出長城!愖恿肌顿澋律显絿珬钏亍

          13、四時佳節(jié)惟重九,況接君家鴻雁行!w蕃《寄周愚卿昆仲》

          14、應有新詩當尺書,日望南來雁!踔馈恫匪阕印そ袢崭淮I》

          15、白雁從中來,飛鳴苦難聞!畎住秾W古思邊》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3

          1、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李頎:《古意》)

          2、南山截竹為篳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飚風中自來往?萆@习睾`遛,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李頎:《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4、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5、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崔涂:《除夜有懷》)

          6、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杜牧:《旅宿》)

          7、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8、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盧綸:《晚次鄂州》)

          1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1、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醪峨蹰w序》

          12、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哌m《送鄭侍御謫閩中》

          13、蟬迎節(jié)又換,雁送書未回。——白居易

          14、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青。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涛募А逗帐伺摹

          15、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蹙S《過始皇墓》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4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賞析: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zhuǎn)向?qū)憣。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tài)。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xiāng)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的時候,也許曾經(jīng)聯(lián)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xiāng)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jīng)很深切強烈的鄉(xiāng)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tài):心里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并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xiāng)思,于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huán)歌》云:“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薄叭f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jīng)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nèi)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fā)出時的一個細節(jié)——“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jīng)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nèi)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fā)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nèi)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jié)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jīng)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么,又補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jié)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jié)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現(xiàn)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fā)又開封”的細節(jié),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yè)詩》),這是深得張籍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游子的心態(tài)。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jīng)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后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5

          悲歌 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注:這首古辭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寫游子思鄉(xiāng)不得歸的悲哀!氨杩梢援斊,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nèi)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于太傷心,以至最后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他為何這樣悲哀?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 人》在思想內(nèi)容上相似。最后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梢哉f,抒情詩的意境,并不在于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么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形象了。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注: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

          這是宋之問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jīng)大庾嶺時,題寫在嶺北驛的一首五律,創(chuàng)作時間約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本來,在武后、中宗兩朝,宋之問頗得寵幸,睿宗執(zhí)政后,卻成了謫罪之人,發(fā)配嶺南,在人生道路上從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滿了憂傷和痛苦。當他到達大庾嶺時,眼望那蒼茫山色,想到一嶺之隔,咫尺天涯,頓時,他那遷謫失意的痛苦、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一起涌上心頭,于是寫了好幾首詩。此詩是其中一首。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這首詩是詩仙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術(shù)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薄_@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注:高適是我國唐代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注: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注: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lǐng)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落葉 唐-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注: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shù)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yè)末,為監(jiān)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jiān)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nèi)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鄉(xiāng) 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注: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qū)W、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京師得家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注: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jiān)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6

          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賞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xiāng)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身”向榆關(guān),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的色彩,表現(xiàn)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guān)”是無可奈何的。

          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xiāng)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wèi)的優(yōu)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納蘭并不能夠安穩(wěn)享受那種男兒征戰(zhàn)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xiāng)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于扈從的情懷!薄耙股钋簟奔仁巧掀星獒j釀的峰,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zhuǎn)換,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經(jīng)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nèi)卻燈光熠熠,為什么羈旅勞頓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吧揭怀蹋怀獭迸c“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tài)。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凄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納蘭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更”是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二字反復出現(xiàn),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撲打著帳篷的情況。這怎不使詞人發(fā)出凄婉的怨言:“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蛇h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彌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zhuǎn)反側(cè),臥不成眠!榜猷l(xiāng)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jié)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xiàn)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jīng)歷的生動再現(xiàn),也是他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現(xiàn),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異鄉(xiāng)、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王國維曾評:“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xiàn)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xiāng)的情懷。格調(diào)清淡樸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思鄉(xiāng)詩詞鑒賞12-06

        思鄉(xiāng)的詩詞12-05

        有關(guān)詩詞鑒賞02-09

        毛澤東詩詞鑒賞10-21

        《牡丹》詩詞鑒賞08-09

        《對酒》詩詞鑒賞03-17

        古典詩詞鑒賞02-21

        古詩詞鑒賞01-11

        憫農(nóng)詩詞鑒賞02-09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