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
        更新時間:2023-07-20 11:10:32
        • 相關(guān)推薦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精)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

          一、多音字。

          應(yīng):yīng(應(yīng)該)yìng(答應(yīng))落:luò(落后)là(丟三落四)

          二、解釋。

          游園不值: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值:逢、遇到。應(yīng):應(yīng)該。憐:愛惜。蒼苔:青苔。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疏疏:稀疏。徑:小路。

          深:深遠。樹頭:樹枝頭上。未:沒有。陰:樹陰。急走:快速奔跑。

          三、填空: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遇主人,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題意:去游園,卻沒有遇到主人。

          詩意:應(yīng)該愛惜這里的'景物,不要讓木屐下面的齒踏壞了這翠綠的苔蘚。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很長時間也沒有人來開門。滿園的春色是關(guān)也關(guān)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jīng)伸出墻外來了。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幽靜安逸的田園風光,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和對田園風光的贊美。

          題意:在新市一位姓徐的人開的旅店里住宿。

          四、拓展:

          1、關(guān)于描寫春色的詩: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2、關(guān)于描寫兒童的詩句: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2

          語文S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古詩三首》,分別是《出塞》、《題臨安邸》、《示兒》,三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當我看到同學們用比較飽滿的語調(diào)在誦讀三首古詩,特別是能夠誦讀出自己的一點感悟時,我覺得本單元三首古詩的教學成功了一條:古詩教學教師要將抽象變直觀,要將詩句化故事。具體而言如下:

          一、《出塞》教學啟示:

          學生對于古代的沙場征戰(zhàn)并不陌生,因為好多歷史劇、古裝劇,甚至現(xiàn)今的一些以古代戰(zhàn)爭為主題的大片電影,學生應(yīng)當有所認識與了解,教學時我充分地借助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揣摩圖畫中人物的行為、心理、精神。特別是在課堂中我與學生一起生動地再現(xiàn)戰(zhàn)馬嘶鳴、沙場征戰(zhàn)的場面,又與學生回想了家中親人的牽掛與思念,此舉較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詩的大意,為積累、吟誦做好了鋪墊。

          二、《題臨安邸》教學啟示:

          此詩教學的啟示是:經(jīng)過師生共同的努力,我們總結(jié)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對朝廷官員生活腐敗極端諷刺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透過“西湖歌舞幾時休”一句,悟出了詩人的強烈諷刺。由此分析,古詩教學亦應(yīng)當善于抓住關(guān)鍵句、重點詞來予以突破。

          三、《示兒》教學啟示:

          此詩教學我感覺最成功,只是我自己體驗頓悟的多了些,如果時間允許我會給同學們表演的空間的.,為此感到可惜,今后應(yīng)當引起教學設(shè)計上的注意!為幫助學生充分地理解詩人陸游飽滿的愛國激情,學生充分朗讀全詩后,發(fā)覺學生朗讀得沒有將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體現(xiàn)出來,我大膽地采取了當堂表演詩人臨終前的情景,并且讓學生扮演詩人的兒女,我完全將詩句的意思演變成了真實的劇場,隨著一聲聲急促的咳喘聲,在憂郁悲憤中我念念不忘告誡兒女:等到朝廷軍隊向北平定中原收復失地的時候(咳喘聲由強至弱),在祭祀我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告訴我國家統(tǒng)一的喜訊吶!經(jīng)過如此生動地表演,既再現(xiàn)了詩文的內(nèi)容,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與頓悟,再次朗讀與吟誦,學生的感情自然投入、深厚。

          古詩教學,我一向有個比較致命的缺點:不喜歡學生記住教參的詩句理解答案,也不喜歡學生借助手頭資料書去讀背標準正確的詩句理解答案,因而學生對于古詩的理解,總是答案不客觀,有時考試時也理解不徹底,看來今后是否需要在古詩教學上靈活對待,不能再如此偏執(zhí)了。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3

          第三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一組呈現(xiàn)鄉(xiāng)村晚景的PPT。

          先讓學生看圖說話,簡單描述一下圖片的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疑問與理解,最后教師導入課題。(板書課題:村晚)

          2、帶著問題來讀讀古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2、生字讀音。陂(bēi)漪(yī)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議讀音。

          4、師生互動交流詩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讀懂的語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討。

          三、誦讀古詩。

          1、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jīng)讀懂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古詩。

          2、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教師解惑并范讀古詩。

          3、以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詩意。

          (全詩大意: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丶业暮⒆訖M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曲子)

          四、品讀古詩。

          1、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自由誦讀古詩。想象一下古詩描繪的畫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作業(yè)。

          1、背誦《稚子弄冰》《村晚》。

          2、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選擇其中一首改寫成一篇短文。

          板書設(shè)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村莊男女:耘田績麻各當家忙

          童孫:學種瓜樂

          勞動人民:勤勞贊美

          教后反思

          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理解詞句和詩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夠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遷移運用。于是,在教學設(shè)計中大膽“放”手讓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質(zhì)疑,協(xié)作解疑,了解古詩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處啟發(fā),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guān)鍵處點撥,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如《村晚》詩中的“銜”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夾在兩座山巒之間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詩中抓住對“橫、無腔、信口”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牧童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生活,這不僅是在教給學生學習詩人錘煉詞語的態(tài)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導學生鍛煉思維的準確性,激發(fā)想象的豐富性。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4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yuè)·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住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秱骷覍殹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偶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印

          楊氏之子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福覆辉,乃呼兒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5

          一、在加點字正確讀音下打“√”。(6分)

          一水間(jiānjiàn)數(shù)重(chónɡzhnɡ)風一更(ɡēnɡɡanɡ)泊(pōbó)船意萬重(chónɡzhnɡ)照我還(huánhái)

          二、看拼音,寫詞語。(6分)

          luyánɡ qiānzhànɡbóchuányúɡuānɡuāzhōu

          三、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解釋。(填序號)(3分)

          1.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A.幾次B.幾座C.很多次

          2.復恐匆匆說不盡。()

          A.反復擔心B.又擔心C.擔心

          3.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A.過路的人B.遠行的人C.捎信的人

          四、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6分)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讀《長相思》回答問題。(13分)

          長相思,山一程,____________,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____________。風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園無此聲。

          1.把這首詞補充完整。(3分)

          2.“故園無此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聲音。(2分)

          3.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請說說上闋的意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身離故鄉(xiāng)之遠,行軍之難!癬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了行進的方向。(4分)

          六、填空。(6分)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__________之后,望著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_,想到離京口不遠的自己的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濃濃的.__________之情。

          2.《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這首詩借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寄家書時的__________活動和__________的細節(jié),非常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對__________深切的________。

          七、1.把《泊船瓜洲》改寫成一篇小故事。(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秋思》改寫成一篇小故事。(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6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內(nèi)容,大概緣于我對古人文化的情有獨鐘吧!所以在上古詩的時候,我特別有激情,也渴望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輸給我的學生們。雖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掌握古詩的背景和一些相關(guān)的文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還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一些文學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學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卻還透露著些許的興趣,個個饒有趣味的聽我講著……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詩人的巨作,在導入課題時,我運用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古詩《回鄉(xiāng)偶書》的作者引出李白(因為我在《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提過李白與賀知章是好友的事實),此環(huán)節(jié)也可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回鄉(xiāng)偶書》的作者。然后,我又向?qū)W生介紹了有關(guān)李白浪漫主義色彩中的豐富想象的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詩歌時要多讀多想。果不其然,學生對于浪漫主義的概念猶如霧里看花,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詩學習中多讀多想了,畢竟學習李白的詩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還要多繞幾個彎。

          李白的這首詩,字里行間充斥著濃濃的愁味,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中,也緊緊抓住“愁”這一詩眼,開展了朗讀教學的訓練,來理解與體會詩人的情感。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入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寫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也確實投入進了古詩的境界中,細細地品著詩歌。只是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些許失誤以及課堂的時間關(guān)系,使學生缺少了一次鍛煉想象表達能力的機會。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nèi)容的!赌镣肥翘拼娙藚螏r所作,呂巖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xiàn)了牧童悠閑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后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jié)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jù)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chǔ)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精妙。并以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閑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苯虒W本首詩,我重點運用“情景教學法”、“設(shè)景想象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chuàng)設(shè)學生樂于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意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

          此外,我還采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一)以明快的音樂入手,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歡快的樂曲《田園之歌》,讓學生聽。隨后問學生:歡快的音樂帶給你什么樣的心情?然后順勢引導:其實,能帶給人快樂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就很快樂。見到久別的朋友,會很快樂。認識一位新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F(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一顆快樂的心跟隨詩人呂巖去結(jié)識一位新朋友。由此導入古詩《牧童》,并板書:牧童

          這樣的安排,我旨在“快樂”二字上展開教學,不但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又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情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課堂基調(diào),課堂教學也因?qū)W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tài)。

          (二)三讀古詩,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韻味。在此,我采用了“誦讀法”,設(shè)計了三“讀”環(huán)節(jié):

          1、一讀字正腔圓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認讀“鋪”、“蓑”、“臥”。

          2、二讀抑揚頓挫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chǔ)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jié)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3、三讀詩中意境

          通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并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會讀詩的孩子一定能讀懂古詩,請你在心里品一品每一句詩,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1)讀出詩中所蘊含的畫面

          此環(huán)節(jié)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意境,讓學生用一個合適的詞形容一下這景、這人、這物。此時出示課件:你會填嗎?

         。ǎ┑牟荩ǎ┑牡崖暎ǎ┑哪镣ǎ┑靥芍

          ()的草場()的月光()的的晚風()的月夜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jīng)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詩中的景、人、物變得鮮明生動起來,并為下面的古詩理解降低了難度,體現(xiàn)了學習的階梯。

          (2)讀出牧童愉快的心情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北臼自姷奶攸c是敘事抒情,情景交融。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我從詩中人物“牧童”切入,讓學生邊讀邊悟。要求學生把所填的詞語放到詩中去讀一讀,并猜一猜這是位什么樣的的牧童?大多學生通過反復的讀能感受到牧童的快樂心情。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板書:快樂、悠閑。

          “三”讀古詩環(huán)節(jié),我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維。充分體現(xiàn)了“快樂讀美文,輕松學古詩”的理念。

         。ㄈ┤朐娋,悟詩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chǔ)上,我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首詩的題目為《牧童》,可整首詩并沒有出現(xiàn)“牧童”二字,你是從詩的什么地方看到了這樣快樂悠閑的牧童?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教學。

          預設(shè)一: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當學生回答從“笛弄晚風三四聲”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牧童時,我接著引導:誰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這個問題旨在引出第一句古詩。接著,運用畫面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感受牧場的遼闊,并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詩中的的哪一個詞看到了青草的繁茂,草場的遼闊?引導學生領(lǐng)悟了“鋪”字的精妙后,我話鋒一轉(zhuǎn):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場,你喜歡嗎?誰更喜歡?什么原因是他如此喜歡?

          這一教學設(shè)計為牧童的出場做好了鋪墊。這最后一問必會引起學生積極地思維,他們會給出牧童喜歡草場的種種原因,可能會說:快樂地做游戲、翻跟頭、打滾、捉蛐蛐、吹笛子等等。我適時播放樂曲《牧笛笛子》,用音樂來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仿佛走進了這美麗的原野,和這位快樂的牧童一起嬉戲。鼓勵學生也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實際上也是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況。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北经h(huán)節(jié)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先運用畫面與音樂再現(xiàn)情境,后用語言描述情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

          預設(shè)二:想象“臥月明”,感悟詩中情

          有的學生會指出從“不脫蓑衣臥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樂與悠閑。我出示課件:《牧童休憩圖》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再領(lǐng)引學生回到文本中,讓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覺得詩句中的那個詞更能體現(xiàn)牧童的無拘無束?

          在班級交流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見解,我分別預設(shè)了以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與想象:

         。1)不脫蓑衣:為什么不脫蓑衣?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賞一下?

         。2)“臥”什么是“臥”?臥在怎樣的地方?怎樣的時間?怎樣臥?把臥換成“坐”或者“立”,放到詩句中讀一讀,感覺如何?

          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避免了古詩教學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講串問,而是抓住重點字詞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接著,我采用“設(shè)境想象教學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音樂漸起)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著青草的芳香,望著天上的明月,享受著晚風的撫摸。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也許他睡著了,又會夢見什么呢?讓我們輕輕地背一背這首詩,送給他一首催眠曲吧。

          這樣,讓學生進入詩境,走進牧童的內(nèi)心世界,抒發(fā)情懷,發(fā)表見解。此時,學生化牧童為自己,化自己為牧童,與詩中人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

          (四)探作者,體會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xiàn)。這對孩子們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這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這樣引入:快樂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僅令牧童陶醉,令我們大家陶醉,也令詩人呂巖陶醉。其實,呂巖喜歡喜歡牧童,還有另外的原因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呂巖的資料,快速讀一讀,看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同時出示課件。)

          這樣的引入,我旨在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與探究的欲望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用自己敏銳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去窺探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獲取信息,得出結(jié)論,增強了他學習的信心,使他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透過詩,看到了詩人心靈深處的一種追求。了解到了詩人向往遠離喧囂、悠閑自樂生活的原因后,我再次引領(lǐng)學生誦讀古詩。這不僅使教學回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的情感在回歸和升華,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拓展閱讀,體會詩作美

          學習古詩,就是要讓學生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愛上古詩,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情猶未止”時,我出示了一組以“兒童生活”為體裁的詩句賞析

          牧童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桑茶坑道中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同時出示的還有袁枚的《所見》和其它的詩句,并要求學生課外積累和背誦此類古詩。將本課的古詩輻射到其余相關(guān)詩句,真正做到課內(nèi)外的有機融合,從而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

          自此,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在教學中,我努力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將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去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語文課堂中進行學習,這也體現(xiàn)了我“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設(shè)計

          最后,我說一下板書。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了然。“快樂、悠閑”二字彰顯了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是教學內(nèi)容的精華體現(xiàn),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附板書)

          牧童

          呂巖

          鋪

          蓑

          快樂

          悠閑臥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8

          一、說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席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guān)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四年級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和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學習生字,明確多音字“朝”、“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依據(jù)教學目標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文。

          2.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yīng)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還提出“有些詩文應(yīng)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感悟。”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jié)合《新課標》理念,我將采用通過誦讀引導學生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讀出感情,從而自然而然的就進入到古詩的意境中,以期達到:情,在讀中悟;畫,在讀中呈現(xiàn)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1.大綱要求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為了變課堂上教師教為學生自主的學習,讓教師和學生成為課堂上的雙主體,課堂上采用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前,采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通過音樂的渲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離別憂傷的氛圍中,自然的進入送別題材的古詩意境中。從而導入課題,理解題目的意思。介紹作者,了解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2.理解詩意

          本首詩的意思并不難懂,在課堂教學中我沒有對詩歌的`意思做過多的解釋,而是讓學生對照注釋,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濕潤的意思,更盡就是再飲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繼而全班交流。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缎抡n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蔽以诮虒W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的機會。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為下面感悟送別情懷奠定了基礎(chǔ)。

          3.感悟詩情。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詩人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能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成為送別詩中的極品呢?肯定是有它獨樹一幟之處。那么詩人王維究竟是怎樣表達他對元二這份依依惜別之情的呢?在感悟詩情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將解決該問題,這無疑是教學中的難點,我想從如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突破這個難點。

          感悟渭城美景,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俺辍痹谶@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而現(xiàn)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gòu)成了一幅色調(diào)清新明朗的圖景。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景,指導學生讀出景色的美。

          從美景的背后感受淡淡的憂傷。此時的王維和元二正在喝送別酒,已經(jīng)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過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更為強烈。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再讀詩句,哪些景物表現(xiàn)出他們的憂傷,

         。1)雨,似乎老天也為他們的分別而傷心。

         。2)柳,告訴學生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體會到因這些景物產(chǎn)生的愁緒后我又采取層進式的引讀,讀出這種淡淡的憂傷。為指導學生感悟詩的后兩句離別情懷奠定基礎(chǔ)。

          從地域上的距離和差異感受離別之情

          要讓學生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guān)”。當時陽關(guān)離渭城路途遙遠,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nèi)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那么安西離渭城到底有多遠呢?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件明確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出示唐朝地圖,讓學生明白渭城與安西的具體地點,這距離大概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元二遠去千里之外,與王維從此天南海北,詩人怎能不留戀呢?這是地域上的距離帶來的離別感傷。不僅如此,我還引導學生想象兩地生活的差異: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呢?我先讓學生想象,然后出示課件,當學生明白安西哪兒黃沙滿天,滿目荒涼!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飄泊,前途渺茫,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全都在酒里。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詩人與元二的依依惜別之情,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元二呀,你這一去。通過說話訓練去解讀和領(lǐng)悟王維的內(nèi)心,這既是一種想象語言訓練,又是對朋友情的感悟。實際上還表達了學生自己的心聲與人、人與己的相遇交融。最后,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飽含深情地吟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在朗讀中再次體會朋友之間的濃濃深情。

          4.品味詩

          在學生對古詩體會的基礎(chǔ)上,播放古曲《陽關(guān)三疊》,使學生再一次領(lǐng)悟詩情,感受古詩的音韻之美,感受中華經(jīng)典文化的無窮魅力。

          5.拓展,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讓學生誦讀其他的送別詩,進行比較。感悟我國古詩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說板書設(shè)計

          除了課題和作者之外,我為本詩設(shè)計了這樣的板書。

          安西

          陽關(guān) 渭城(客舍)

          長安

          依依惜別------------------------ --景色優(yōu)美

          這樣,我邊介紹詩中的地點邊板書。讓學生明白地理位置。根據(jù)詩句內(nèi)容點明渭城景色的優(yōu)美和詩中的依依惜別之情,點明本詩的中心。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認讀、書寫的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嗎?那我們來開一個古詩的交流會,怎么樣?你喜歡哪首古詩就馬上站起來背,由你開始!(學生背)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咱們班同學平日里特別注意積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教師板書)請同學們跟我齊讀一遍課題。

          二、自由讀詩

          同學們,我們知道敬亭山是一個山名,那你能根據(jù)圖片的內(nèi)容來說一說獨坐敬亭山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

          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誰能來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聲音真響亮!那現(xiàn)在我們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最好多讀幾遍。開始吧!

          老師從同學們的讀詩熱情中可以看出你們非常喜歡這首古詩,那肯定讀得也不錯。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愿意像他一樣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咱們班的男子漢來讀一讀?不愧為男子漢,讀的聲音就是響亮!女同學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三、朗讀古詩

          1、錄音聽讀:

          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聽聽播音員是怎么讀的?(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件錄音)誰能說一說播音員讀得和你有什么區(qū)別?(學生說:有感情、有拖音、字讀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那我們就小聲地隨著播音員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看大屏幕讀)剛才我們是隨著播音員一起讀,你能單獨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嗎?(能)我們先來練習練習。誰想讀?還有誰?想讀得我們就站起來一起讀!

          你讀得已經(jīng)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只小黃鸝!

          老師認為你就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2、讀中領(lǐng)悟:

          同學們讀得這么有感情。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怎么樣?在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條,你們小組能不能通過合作把它組成一首完整的詩,粘貼在這張白紙上。第一個先完成的小組就可以到臺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檢查一下他們的答案對嗎?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小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不僅答案正確,而且還粘貼的工整、美觀。讓我們掌聲鼓勵這些小組的同學。在座的同學和他們的答案一樣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我們同學都這么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那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師范讀。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來說一說,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說)教師相應(yīng)板畫。

          同學們說得這么好,那你想不想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誰來讀?你也來試一試?老師認為你也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你讀得這么好,肯定小組讀得也不錯,小組起來讀一讀?

          四、理解詩句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了解,F(xiàn)在就讓我們對照著圖片(課件掃描)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你都讀懂了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古詩的?(學生交流)在這首古詩中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句呢?為什么?同學們說得這么好,看來你對這首詩理解很深。

          同學們,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當時景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教師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同學們我們就是詩人李白,讓我們帶著孤獨、寂寞的心情,獨自坐在敬亭山的對面吧!一群群的鳥兒都全部飛走了,就連一片白云也飄然而去;詩人靜靜的看著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著詩人,怎么看也不厭倦。)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不能帶著與詩人同樣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來地感情地讀一讀。(讀得形式多樣)

          五、隨樂唱詩

          同學們讀得太精彩了,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想如果我們把這首詩唱一唱,那會怎么樣?我們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試一試?會唱的同學大聲地唱一唱!剛才我們隨著音樂唱了這首詩,那你能不能自己來編曲子把這首詩唱一唱呢?自己先來試一試?誰愿意來唱一唱?同學們唱得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嗎?教師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數(shù)鴨子》曲子、《阿門、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學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讀詩、畫詩、唱詩,那你想不想來當個小詩人來作一首詩呢?(想)課件播放:老師這有四幅圖畫,它們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jié)來作一首詩。開始吧!

          老師找學生到臺前來展示一下,你能大聲地來讀一讀你所寫的詩嗎?(學生讀)

          你真棒,真像一個小詩人!

          你寫得詩太美了,真讓老師大吃一驚!

          看了你的詩,老師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從你的詩中,讓老師感覺到春天真美!

          七、教師小結(jié)

          老師相信同學們還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句來?墒沁@節(jié)課的時間到了,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交流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寫一寫。下節(jié)課我們就來開一個自編詩的展示會,好不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望洞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6、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⑴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引導學生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理解得真不錯。

          引導學生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后記與反饋】

          《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詩人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出一副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這兩首詩我主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對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這也有可能是孩子們搜集資料的不足,對詩人當時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夠,開學之初,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細細備課,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上了這節(jié)課,很多問題都是請教同組的老師,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抽出時間來好好備備課,每節(jié)課講求效益,讓孩們享受快樂學習的樂趣!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0

          古詩三首

          教材說明

          使至塞上(節(jié)選)

          〔解題〕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五言律詩。公元736年,吐蕃發(fā)兵進攻唐屬小國小勃律(在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唐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這首詩作于王維赴邊塞的途中。

          《使至塞上》共8句,本課節(jié)選其中4句,即3、4、5、6句。原詩第1、2句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第7、8句是:“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中直寫作者奉命出使,前去慰問將士。詩人以雄渾的筆觸,描繪了大沙漠上奇異壯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戍邊將士的深情贊美。

          〔結(jié)構(gòu)分析〕

          本課節(jié)選的4句詩,在內(nèi)容上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前兩句),寫詩人出使邊塞的萬里行程。這是敘事,敘寫出使的季節(jié)和遙遠艱苦的行程。

          第二部分(后兩句),寫大漠邊塞的.奇異景觀。這是寫景,描寫大沙漠上孤煙垂直,渾圓的落日與滔滔黃河相輝映的景象。

          〔語意理解〕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征蓬”,指隨風飛動的蓬草!皻w雁”,指由南方北飛回歸故地的大雁。詩中借征蓬和歸雁指代出使塞外的人。“漢塞”,即邊塞!昂臁保春,古代將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稱“胡人”,胡人居住的地方稱“胡天”。兩句詩表明出使的季節(jié)(南雁北歸為春季)和遙遠艱苦的行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大沙漠。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稱“大漠”。“孤煙直”,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沙漠荒涼,沒有別的景觀因此稱“孤煙”!爸薄,表現(xiàn)煙的勁拔、堅毅。“長河”,指黃河。大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橫貫其間的黃河顯得分外“長”。“落日圓”,傍晚圓圓的太陽。傍晚,在大漠看西下的落日分外渾圓。這兩句貼切自然的寫景,表現(xiàn)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浩茫的大沙漠上,一股烽煙筆直上沖,單調(diào)而醒目,渾圓的落日與滔滔黃河交相輝映,構(gòu)成凄涼壯美的景觀。

          〔寫作特點〕

          1.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作者寫沙漠抓住“煙”“河”“日”三種典型事物加以刻畫。刻畫煙為“孤煙直”,刻畫“河”與“日”為“長河落日圓”,形象地描述了大沙漠既單調(diào),又雄渾的景物,勾勒出闊大、壯美的大沙漠中黃昏日落的景色。

          2.敘事、寫景、抒情交融。

          前兩句寫作者出使,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這既是敘事,也是寫景。后兩句寫大漠、烽煙、長河、落日,活現(xiàn)出一幅邊塞圖。讀這兩句詩,使人可以感受到邊塞的荒涼、凄苦。然而戍邊將士正在這里浴血奮戰(zhàn),實在可歌可泣!盁煛彪m“孤”,但卻“直”,大有頂天立地之感。長河落日本極平常,但作者卻有獨特感受。說“長河落日圓”,流露出親切、喜悅之情,足見詩人開闊的胸襟。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1

          第一課時

          《牧童》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chǔ)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fā)了黃巢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jīng)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薄⒆杂勺x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ㄗ⒁鈴娬{(diào)“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础⑼瑢W反饋并質(zhì)疑:

         。◣熯m時板書并回答同學的質(zhì)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薄⒃僮x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ńo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反饋:

          你讀懂了什么?

         。场⒏鶕(jù)同學回答,教師適時小結(jié)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础⑷帻R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師配樂朗讀,同學閉目想象。

         。、同學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础Ⅲw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自由讀詩:

          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病⒗斫庠娋涞囊馑。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薄⒆杂衫首x,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diào)讀準字音:篙、棹。)

         。、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础⑿〗M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小組內(nèi)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請同學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匯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并讓同學加以解說。

         。ㄒ詡憬栾L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感情朗讀:

          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薄⒊醪搅私庠~的有關(guān)知識。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薄鍟n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diào)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nóng)村閑居的人家”!肚迤綐贰ご寰印愤@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jié)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础⒃僮x全文,同學質(zhì)難問疑。

         。I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教師配樂范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病⒄埻瑢W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同學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础⒄埻瑢W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nóng)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小組內(nèi)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病⑷嗬首x,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兩首古詩在內(nèi)容上是有聯(lián)系的,都是寫童年生活的`。在學習課文時,既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nèi)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huán)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又可以重點學一首,放手讓學生自學其他一首。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兩種教學設(shè)計都是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學《牧童》可以這樣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jīng)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過這一段導語,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會被大大的激發(fā)起來,他們肯定會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寫的詩會是什么樣的,這時候我們要投其所好,趕緊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三次朗讀,達到對古詩的初步理解。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

          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jié)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通過以上的三讀,學生對這首古詩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這種理解到底準不準確,這時候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很自然的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分四步進行:

         。薄⒃僮x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jié)出各詩句的意思。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學生發(fā)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兩首詩都是敘事詩,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讀的時候突出故事的特點,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把古詩正確地背誦下來。

          五、總結(jié)學法,自讀感悟,總結(jié)學習方法

          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ㄏ旅嬗蓪W生自學《舟過安仁》。)

          六、課外拓展

          1、課外讀讀描寫兒童生活的詩,比如:

          《所見》、《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2、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shù)孛鑼懭宋锏膭幼骱驼Z言,從而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xiàn)手法。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課時】

          2~3節(jié)。

          第一節(jié)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

          (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yīng)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2、諳、暗:區(qū)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讀熟三首詩。

          2、借助注釋在組內(nèi)試講每首詩大意。

          3、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nèi)解疑。

          五、班內(nèi)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節(jié)

          〖教學目標

          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xiàn)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云:少(孤) 慢慢飄走(閑)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閑、 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

          3、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了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悶時所作,因此通過眾鳥高飛、孤云閑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chǎn)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huán)節(jié)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 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詩人通過恰當?shù)谋扔靼讯赐バ闵珜懙梦┟钗┬,請找出詩中的比喻?/p>

         、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jīng)打磨的鏡子。

         、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釋題:

          憶,在此當回憶講!皯浗稀睘樵~牌。

          2、根據(jù)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疑問補充注釋:

          舊:過去。

          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這樣的景色的:

          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 (比較、比喻)

          4、請聯(lián)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后的反問句寫完整:

          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參考篇目: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yè)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xiàn)的畫面。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2

          一、看漢字寫拼音。

          蓑 遮 醉 媚 鋤

          ( )( )( )( )( )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1.草鋪(pūpù)橫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zhào)坐船中。

          3.清平樂(yuèlè)

          4.最喜小兒亡(wánɡwú)賴。

          5.溪頭臥剝(bāobō)蓮蓬。

          三、辨字組詞。

          牧( ) 哀( ) 醉( )

          枚( ) 蓑( ) 碎( )

          綠( ) 遮( )

          剝( ) 蔗( )

          四、選擇正確的義項填空。

          1.《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的作者分別是___代___、___代___、___代___( )

          A.宋 呂巖 宋 楊萬里 宋 辛棄疾

          B.唐 呂巖 宋 楊萬里 宋 辛棄疾

          C.唐 呂巖 宋 辛棄疾 唐 楊萬里

          2.“笛弄晚風三四聲”中“弄”的意思是( )

          A.做;干 B.逗弄 C.耍:玩耍

          3.“最喜小兒亡賴”中“亡賴”的意思是( )

          A.放刁撒潑,蠻不講理

          B.游手好閑的人

          C.頑皮、淘氣

          五、填空

          1._______________,收篙停棹坐船中。

          2._______________,溪上青青草。

          3._______________,白發(fā)誰家翁媼?

          4.“清平樂”是,我還知道這些詞牌名:___、___、___.

          5.讀了本課三首古詩詞,我體會到了_______________.

          六、課內(nèi)閱讀。

          1.默寫《牧童》,并用“/”在詩中畫出朗讀的節(jié)奏。

          2.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想想它們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2)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七、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稚子

          (宋)楊萬里

          稚子①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鉦②(zhēnɡ)。

          敲成玉謦(qìnɡ)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①稚子:小孩子。②鉦:古代行軍時用的打擊樂器,形狀像鐘。

          1.根據(jù)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2)敲成玉謦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2.讀了這首詩,你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夸張 B.比喻 C.擬人

          八、楊萬里寫田園詩善于利用兒童稚態(tài),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從以前讀過他的田園詩中選一首寫下來,也可以寫其中印象最深的詩句。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3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guān)、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jīng)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么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四總結(jié)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xiāng)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jié)

          學生自由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jié)上節(jié)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后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么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后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4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是蘇軾在1084年,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jīng)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后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此時王安石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

          兩首古詩在從全篇的立意構(gòu)思看,都寓情理于詩境之中,可謂異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xiàn)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九冊剛學過了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還學習了描寫王安石的文章《千錘百煉為一綠》,學生對兩位詩人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誦讀古詩文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哲理詩在遣詞造句謀篇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和跳躍性,似斷實續(xù),留下了萬語千言道不盡的藝術(shù)空白,這就給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入情入境。

          同學們,你們等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wù)摚?/p>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c評: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學習兩首古詩作鋪墊)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ㄔO(shè)計自學的環(huán)節(jié),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學習、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兩首詩,邊讀邊想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指名簡介王安石和蘇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jīng)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寫。寫的什么?(借機解題)

          《題西林壁》西林:廬山上的西林寺。這首詩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登飛來峰》飛來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寺前。

         。3)都借寫景說明道理。(我們平時學得比較多的是唐詩,由于唐詩幾乎把所有的藝術(shù)領(lǐng)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詩人只能另辟蹊徑,這樣他們在讓宋詞的創(chuàng)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時,在詩歌領(lǐng)域也開創(chuàng)了哲理詩這個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智慧之花。)

          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點評:在開課伊始,即將兩首古詩全盤托出,以初知大意為整合基礎(chǔ),聚焦兩首詩的共性,將兩首詩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知人、知時,整體論詩)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峰》

          1、指名朗讀《登飛來峰》,然后說說詩意。

          2、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千尋,言高。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高高的飛來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聽人說早上公雞鳴啼時,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麗景觀。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第二句以見日升,從一個側(cè)面襯寫古塔高聳,直入云霄,能聽見雞鳴,這還是寫塔高。兩句都是寫塔高,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擔心浮動的云遮住我的極目遠眺的視線了,那是因為我已身處凌空的最高層呀。(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學生質(zhì)疑,重點解讀: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不怕困難,相信變法一定能成功。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zhuǎn)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其實,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變法,他就不會害怕朝廷小人刁難、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變法一定能成功。體會詩人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和豪情萬丈。

         。3)乍聽起來,是在談?wù)撚^賞風光的體會,抒發(fā)自己的壯志情懷?梢粚の,便會從中領(lǐng)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A:觀察景物時是站得高看得遠,高瞻遠矚

          B: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C: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結(jié)合學生學習實際談:平時要多積累,這樣才能有遠見卓識。

         。ù颂庴w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要求統(tǒng)一答案,只要學生能體會出站得高看得遠這一道理即可,但是要讓學生受到詩人情感的感染和激勵。)

          3、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4、參照,《登鸛雀樓》,深化感悟。

          學到這里我們想到了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里的著名詩句,引讀: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

          杜甫在《望岳》中的詩句,引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ㄟ@兩首是學生的必備古詩篇目)

          是啊,同學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的全面呀!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下面我們來看第二首詩《題西林壁》。

          (二)學習《題西林壁》。

          1、指名讀古詩。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作者身在廬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這景象是廬山的真面目嗎?

          讀一、二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cè)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先想像廬山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風景,再觀賞廬山圖片。思考此時此刻游歷在廬山之中的蘇

          軾有什么感慨?(移步換形、廬山的風景千姿萬態(tài)。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有感情的讀前兩句。

          3、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此時此刻作者會想什么?

          讀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c評: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想象出詩人描述的情景,站在詩人的角度上體會詩人的情感。)

          4你從這兩句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反映動畫: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茶壺。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也就是說登高才能望遠。

          結(jié)合實際說說我們?nèi)绻鯓涌创磉叺娜?(要全面的看待一個人。)

         。ㄟM行人文滲透,滲透做人的道理。)

          5帶著感悟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四、二次整合,學習觀察方法。

          1、自由讀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身在最高層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帶著感悟背誦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語言積累。

          1、填空《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上面填的四句詩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2、檢查背誦兩首詩。召開小小賽詩會看誰背誦的最有感染力。

          男、女生賽詩;同位賽詩;以小組位單位進行賽詩等。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讓每一個孩子動起來,因為競賽可以促使學生繼續(xù)保持學習積累的激情)

          我們再想想通過學習這兩首詩你又想起了那些詩?咱們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誰平時積累的詩多!

          A想起了登高詩:杜甫的《望岳》,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

          B想起了詩人的其他詩篇:如學生學過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海棠》《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ㄍㄟ^本課兩首古詩這個點引導學生回憶思考一個面)

          二、課外拓展,補充哲理詩。

          1、中國傳統(tǒng)詩歌發(fā)展到宋朝,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轉(zhuǎn)變:由唐詩的以意象取勝轉(zhuǎn)而喜歡談?wù)芾。宋朝是個哲學思辯十分活躍、哲理學家輩出的時代,寫哲理詩理所當然成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特長。下買我們看朱熹的《觀書有感》,發(fā)給學生閱讀。

          半畝萬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簡單了解:全詩用形象思維和比興手法,寫讀書的樂趣和重要。讀書本是很理性的事,在這里卻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畝方塘比作一本書,因書為長方形,故有半畝之說。把書打開,就好像打開一面鏡子,既雅趣又新穎。二句借用天光、云影這些為人們所喜愛、欣賞的自然美景,喻寫書中豐富的內(nèi)容,情趣更濃。三句一個問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緣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識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

         。c評:這首詩亦理趣詩,以理語成詩,補充給學生閱讀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強化他們對宋朝哲理詩的感悟。)

          三、作業(yè)設(shè)計:

          1、抄寫、背誦本科所學的古詩。

          2、選擇其中一首詩寫一篇讀后感。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15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誰來說說,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樣的呢?(自由、天真、無憂無慮……)在同學們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辛酸也罷,都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現(xiàn)在,老師將帶領(lǐng)大家穿越時空,去宋代感受一下當時人們的童年樂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首古詩,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與同桌交流。

          2.(出示7個會認的字)

          (1)學生齊讀,注意讀準“磬、陂、漪”的讀音。

          (2)認讀多音字“供”。

          3.(出示4個會寫的字)指名學生讀,師正音。

          4.學生齊讀三首古詩,師正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讀完這三首古詩,結(jié)合注釋,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種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讀懂的還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一首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板書詩題)

          2.大家從詩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四時、田園、雜興)

          (1)(出示相關(guān)資料)《四時田園雜興》是宋代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田園詩,共六十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這首詩就是第三十一首!芭d”在這里讀四聲,“雜興”就是隨興而寫的詩;“四時”在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題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chǎn)生的感想。

          (2)學生齊讀詩題。

          3.學生再次齊讀全詩,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1)指名學生說說詩的意思,其他同學補充。

          (2)理解詞語:

          雜興:隨興而寫的詩。

          晝:白天。

          耘田:在田間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兒女:男女。

          當家: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孫:孩子們。

          解:理解,懂得。

          供:從事。

          傍:靠近。

          陰:樹蔭。

          (3)結(jié)合注釋,嘗試完整地將全詩的意思說出來。(白天鋤地,夜晚搓麻線,農(nóng)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小孩子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也在桑樹蔭附近學著種瓜。)

          4.(播放純音樂)請同學們伴著這古樸典雅的音樂,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說一說這首詩展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1)詩中先寫了哪些人物?(村莊男女)他們在做什么?(耘田、績麻)后面還寫了誰?(童孫)他們在做什么?(學種瓜)

          (2)詩中哪些描寫讓你印象深刻?(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為什么?(因為這兩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可愛。)從哪里看出來?(小孩子雖然不懂耕織,但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去種瓜。)這兩句除了表現(xiàn)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可愛,還表現(xiàn)了什么?(農(nóng)家孩子的勤勞好學)

          5.(出示相關(guān)圖片)你能根據(jù)圖片的提示背誦全詩嗎?試一試。

          四、課堂小結(jié)。

          學到這里,你能說說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嗎?(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主要表達了對天真可愛、勤勞好學的農(nóng)村兒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鄉(xiāng)村是那么恬美、秀麗,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以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田園風光著稱,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這樣的詩,就叫田園詩。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xù)搜集、品讀更多的田園詩。

          板書設(shè)計怎樣做好預讀課文呢?

          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

          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中的“湯”(shāng)容易讀錯,當“水流大而急”講。

          “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當“昏暗”講,這樣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

          細讀就是認真細致地讀。

          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

          例如,預習《孔乙已》這篇小說,文章為什么說“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畫一道線,打上一個“?”號,等上課時,帶著這個疑問用心聽老師講解,那時,會很快明白的。

          當然,預習時,千萬別忘了研讀每課前的“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

          “預習提示”主要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去理解和掌握。

          預習可以使同學們嘗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相關(guān)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6-22

        (精選)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7-20

        【熱門】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07-20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4-05

        語文古詩詞04-12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總結(jié)04-27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計劃01-17

        五年級下冊語文工作總結(jié)03-15

        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05-29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