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認識角》教學反思
        《認識角》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3-06-14 11:48:44
        • 相關推薦
        《認識角》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角》教學反思1

          新課標明確指出: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數學知識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宗旨,讓學生觀察、猜測、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片斷一:

          多媒體播放《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生邊拍手邊唱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剛才播放的這首歌是什么歌曲嗎?

          生:《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師:誰來告訴大家少先隊員的標志是什么?

          生:紅領巾。

          課件出示紅領巾實物圖。

          師: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染成的。我們應該珍惜和愛護它。

          師:(課件閃動紅領巾圖中的一個角)認識這個圖形嗎?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這是角.

          師:對,這是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新課程觀要求教師和學生對現行教材有一個深加工、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以師生互動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科學、周密地設計教學內容,使其呈現生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很難想像那些抽象的、學生所不熟悉的學習材料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因此,課的引入注意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學習新知,這樣既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溝通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片斷二:

         。ㄕn件出示主題圖并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鐘面上的角、足球門框上的角、小朋友們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等)

          師:同學們,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出一些角嗎?同組的同學一起去找找,看看哪組的同學找的最多。

         。ǜ鹘M的小朋友們都很認真地在找角,有的小組還給角做上標記或號數)

          師:哪組同學能說一說你們發(fā)現了哪些角?

          生1:我們發(fā)現三角板上有角。

          生2:我們發(fā)現老爺爺剪彩刀上有角。

          生3:我們組發(fā)現操場上有角,足球門上也有角。

          生4:小朋友們做操時伸開的雙臂形成了角。

          生5:我發(fā)現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之間也形成了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F在,請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小組活動

          師:哪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我們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2:我們找到了窗戶上的角,

          生3:電腦上也有角

          生4:我們找到桌子上的角和椅子上的角

          生5:課本上也有角,

          生6:我們組還發(fā)現大屏幕上也有角

          ……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為了使全體學生“人人受益”,而非少數人參與、多數人陪襯。在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并且互相說說,一方面是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都創(chuàng)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同時也讓學生能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和價值,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親身經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發(fā)展。

          片斷三:

          課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龍頭實物圖

          師:這些物品中有角?

          指名學生上臺指認角。

          師:角到底是怎么樣子的呢?我們來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衣,就變成了這樣.這些圖形都是角。

         。ㄕn件顯示各種角)

          師:角到底是怎么樣子的呢?

          生1:角有尖尖的頂部。

          生2:角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3:角有兩條平平的線。

          生4:角有一個點。

          生5:角的樣子是那些物體中留下來的。

          ……

          師:為了叫起來方便,你能給角的各部分起個自己喜歡的或好聽的名字嗎?

          生1:角的點是尖尖的,叫尖點。

          生2:我認為角的點在尖尖的頂部叫頂點。

          生3:對,課本也叫做頂點。

          生4:角的線是直直的,給它起個名字叫直線。

          生5:平平的、直直的、滑滑的兩條線叫做滑線。

          生6:老師,我覺得他們應該叫做邊。

          師:剛才同學們給角的各部分起了好多好多的名字,那么它們到底叫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ㄕn件顯示:頂點、邊)

          現實世界是數學知識的豐富源泉,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在這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給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一方面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在這環(huán)節(jié)教學中也有個人反思的地方,比如當學生回答“角的樣子是那些物體留下來的”時,如果能及時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話去引導“生活中能沒有角嗎?”這樣就更能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表現,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觀點,并及時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導學生,調控整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深入,思維水平不斷飛躍,知識結構不斷完善。上完這堂課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學生才是學習的實踐者,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自己“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獲得有效培養(yǎng),我們的數學教學才會有新的突破和發(fā)展.

        《認識角》教學反思2

          《角的初步認識》反思說課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苯滩姆治觯

          《角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38——39頁的資料。

          這一教學資料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的角,再透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透過各種實際活動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資料,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角的其它知識奠定了基礎。

         、矊W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二年級的學生,基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背景,他們知識面窄,個別學生主動性不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潛力還比較欠缺,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只有透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構成數學的概念。因此本課應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以“數學活動”引領全課,從生活中認識角,從實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體驗中感悟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學生在理解中應用和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已有經驗,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苯Y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餐高^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潛力。

         、吃谔剿鹘堑闹R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三、教材處理:

          教材中先出示立體的主題圖,然后出示例1,我認為書里的情境圖比較復雜,而且又是立體圖形,角的特征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先出示例1,讓學生找角,然后再出示主題圖,這是由原先的立體圖形改為此刻的平面圖形,看起來簡潔明了,避免了由于立體圖形帶來的一些干擾,使角的特征得以在情境圖中突顯出來,便于學生觀察、感受、抽象角。

          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感知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小棒等。

          四、教學流程: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倡導做數學的理念,所以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做”中體驗、“做”中探究。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首先我采用談話法,這樣的導入簡潔,所以設計時我仍然采取這樣的導入。

         。ǘ┮龑骄浚瑯嫿ㄐ轮。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安排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聯系實際,找角。

          首先出示39頁例1,讓學生找角,由于這些實物都是學生平時經常見到的,學生對角也有一些感性認識,所以很容易找到角,然后把三個物體隱藏,出現三個角,這時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這天認識的新朋友。這樣設計的目的便于學生觀察、感受、抽象角。

          之后出示38頁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發(fā)現角,學生邊匯報,課件邊閃動角,采用演示法使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許多物體上有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二:初步感知,指角。

          我是先讓學生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發(fā)現,然后引出角的特征,但我沒想到學生摸三角板上的角,只是摸到角的頂點處,我沒有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自己糾正,我在黑板上點了一個點,問學生這是一個角嗎?這時學生明白原先這是一個點,我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指指看,學生自然就指出了角的全部。之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摸一摸三角板進一步感知角,然后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并揭示角的各部分名稱。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度到數學中的角,逐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之后出示從例1三個實物中抽象出的三個角,讓學生分別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出示練習八的第1題,透過讓學生辨別真假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決定潛力。

          活動三:小組合作,折角。

          讓學生獨立折角并組內交流,然后把學生折的角展示在黑板上,學生在折角的過程中,透過眼、手等感觀直接感知角的頂點和邊的特征,但在折角過程中,學生出現了折成半圓的狀況,這時我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等學生充分感悟了角的特征后再來決定,使學生真正的理解了角。同時,我讓學生把折好的角按照折痕畫出來,為畫角做好鋪墊。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我為學生準備了細繩、小棒、硬紙條等,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角并展示,師生、生生及時評價,在做角時有的小組還做出了活動角,并發(fā)現角有時會變大,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全體學生都獨立做出活動角并感受到角有大有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成功的,凸顯了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魅力,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

          活動五:體驗感悟,畫角。

          我先示范畫角,然后學生試著畫角,但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培養(yǎng),所以再上課時,我先讓學生用直尺獨立試著畫角,根據學情揭示畫角的方法。

         。ㄈ┩卣箲茫囵B(yǎng)潛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設計了三個練習題:第1題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第2題找書上的角。第3題練習八的第2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到達拓展應用,培養(yǎng)潛力的目的。

         。ㄋ模w納總結,課外延伸。

          課外延伸作業(yè),讓學生用角創(chuàng)作畫。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激發(fā)了學生大膽想象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本節(jié)課的教學和我的預設基本貼合,反思后也發(fā)現了不足之處:1、動手活動多,課堂紀律相對不是很好2、難點比較角大小,缺少學生自主探索,觀察實踐。只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模仿,中間也缺少了必要的比角方法的練習。沒有花太多的時間讓每一位孩子親自比一比,說一說比角的方法。

        《認識角》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說角——比劃角——創(chuàng)作角——畫角”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起來。

          這節(jié)課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建立起角的空間觀念來。學生已有的對角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事實上學生所認識的只是角的頂點,卻不知角還有兩條邊。要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我認為首先要打破學生的錯誤觀念,有破才有立。在此思路上,我在學生指給我看三角尺上的角就在尖尖的地方上時,我順勢利導把那點印在黑板上。學生看到那一點才意識到,其實他們剛才指的不是角,只是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

          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物體上的'角的樣子,然后讓他把想象中的角的樣子畫出來,通過讓學生想角,在腦海中建立角的表象。同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備課中對學生備得不夠,在讓學生摸角的兩條邊時,我問她感覺怎樣,她回答感覺很舒服,癢癢的。他的回答讓我當時無所適從,但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而是接著問她,為什么會感覺很舒服?他回答因為它很平、很直。還有在學生動手操作中指導得還不夠細致和到位。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是達到了最后的教學目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提醒自己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認識角》教學反思4

          一、從生活情境出發(fā),感知角的表象

          本課教材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出發(fā),讓學生來初步感知角,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節(jié)課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在抽象出三個角時,同時蘊伏著“銳角、直角、鈍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我們抽象出來的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中。

          二、參與觀察討論,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fā)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是直直的)。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然后再來指導學生正確的指角的方法,其中是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然后及時完成“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三、再次尋找情境中的角,鞏固對角的認識

          由于學生已經形成了角的正確表象,為了加深對角的特點的認識,我們又安排了“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的書本上、三角尺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過程,既能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性,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也能及時對某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與彌補。

          四、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

          “動手做一活動角”是本課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做一個角,然后再來指一指這一個角,這里鞏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變小一些來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最后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活動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與扇子(或剪刀)的打開與合攏有關。

          整節(jié)課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學生通過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做一做的活動過程,在多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了角。

        《認識角》教學反思5

          在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認角、做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jié)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并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雖然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但是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不是很好。應該先出示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小三角尺,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是有困難的,此時應該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如果這樣安排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一點。還讓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并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認識角》教學反思6

          相麗老師的《認識角》一課是在學生對角的認識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的教學中,相麗老師較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相麗老師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里特征,上課一開始就運用富有生活趣味的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恰當運用光盤,集圖、形色于一體,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象直觀地感知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重視小組學習、促進合作交流。

          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教學中,相麗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視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拉一拉,擺一擺等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輕松地認識了角,并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同時學生也養(yǎng)成了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3、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他們接受信息比較快,愿意想象,思維活躍。課堂教學中,相麗老師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采取不同的方式表達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如學生自我介紹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大膽想象,相麗老師站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思的高度,從低年級開始就激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的熱情,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比較,去思考。

        《認識角》教學反思7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jié)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于本節(jié)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征,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并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課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說一說)。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jié)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后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征,不斷反復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導致后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扎實。

         。3)對于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局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guī)范,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jié)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認識角》教學反思8

          片段一:尋找身邊的角

          師:小朋友,你們每天上學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

          生:紅領巾。

          師:我們都知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師拿出一條紅領巾)你知

          道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上都有三個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個新的圖

          形朋友。(板書“認識角”)

          師:大家說說看,你在哪里還見到過角?

          生:黑板上就有角。

          生:墻上的圖片里有角。

          師:是!生活中到處都藏著角,(課件展示一些角的圖片)老師

          這兒還有一些物體,你能找出它們身上藏著的角嗎?請一名學生上

          來指一指。

          片段二:做角并感知角有大小

         。1)做角。

          師:我們剛才看了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角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材料或者自己身邊的物體創(chuàng)造一個角,并且把你創(chuàng)造的角的頂點和邊指給小組里的朋友看看。趕快動手試一試吧。ㄐ〗M合作,教師巡視)

         。2)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做的角?(請兩名學生將所做的角用實物展示在黑板上)

          (3)感知角有大小。

          師:誰用硬紙條做的角比這兩位同學的大,也貼上來?磥硇∨笥褌円呀浿懒私鞘怯写笥行〉摹U埬悴乱徊,角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小組交流)

          師:老師真高興聽到你們這么豐富的猜想,角的大小到底與什么有關,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請小朋友把活動角一起變大、變小。從活動中我們可以發(fā)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有關。

          引申: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角?(扇子、剪刀)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體驗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變化。

          片段三:比較角的大小

          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到處都能發(fā)現數學中大大小小的角,瞧老師隨意轉動分針和時針,鐘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角,你們能看出哪個大、哪個小嗎?(出示兩幅鐘的畫面)

          生:有的說第一個大,有的說第二個大。

          師:那這樣吧,拿出畫有這兩個鐘面的作業(yè)紙,同桌合作想個辦法來比一比到底哪個角大,看看你身邊有沒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匯報交流,強調重合的注意點)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F在請剛才把角貼在這兒的小朋友用這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角,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較比較誰手中的活動角更大。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減,使教材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督堑恼J識》一課的內容應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課一開始以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引入,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了學生與教學的距離,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他們的思維一下就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促使他們愿學、好學、樂學。接著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數學活動,體現以生活為依托,以實踐為第一,讓他們在玩中發(fā)現問題,找尋數學知識。最后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放手讓他們主動探索,通過觀察、討論,自己總結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fā)展,個性可以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zhàn)性。

         。2)放手讓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皢酒饘W生的主體意識,注意開發(fā)人的智力潛能,發(fā)展學生的集體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如:在讓學生動手做一個角時,學生首先要從老師提供的材料里選出自己想要的,然后根據對角的理解動手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的手動起來了,眼睛動起來了,大腦更是積極思考起來了。這些不僅僅喚起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更激發(fā)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3)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知識應用過程。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和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發(fā)展數學。要通過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維、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數學回歸生活,并獲得學有所用的積極情感體驗。

        《認識角》教學反思9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新。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缺少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整合。

          2、不應只讓學生認識固定角,還要讓學生認識移動角,如生活中的雨刷器工作時形成的角等。充分的聯系實際生活。

        《認識角》教學反思10

          平角和周角是兩種特殊的角,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本節(jié)課充分借助學具“活動角”,讓學生先固定角的一邊,旋轉角的另一邊,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中的各種角,讓學生在“玩”學具中建立角的概念。理解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聯系。

          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兩種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讓學生聽了就忘記了,讓學生看了就會記住了,讓學生動手做了才是真正學會了!睘榱俗寣W生經歷認識的過程,我運用活動角,分別演示銳角、直角、鈍角,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角的共同點:角是從一個頂點出發(fā)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為使其認識特殊角,作好鋪墊。我制作的活動角,角的兩條邊特地用不同顏色的材料制作,而且兩邊也不一樣長,(為認識周角做準備,演示周角,兩條邊重合時,讓學生看清楚)再加上一個醒目的頂點。這樣制作的教具對學生認識特殊角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課的教學,從挖掘機工作的生活場境入手,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角,從而來復習角的知識,進一步研究角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養(yǎng)成注意觀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習慣。在研究學習中對于平角、周角的認識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得用對活動角的操作來感受各種角的形成,進而形成一個新的角的特點討論,來認識平角、周角,掌握其特點。我感覺對于學生來說知識的形成過程比較自然,并變抽象為具體,有利于學生的很好把握。

          3、多媒體直觀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平角和周角的畫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另外,在運用展臺的展示功能認識平角和周角時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學生的整體認知學習。

          4、難點的突破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學生對角認識的基礎上,先從最熟悉的直角、銳角、鈍角入手,最后認識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認識是本節(jié)課難點,雖然學生已經認識了直角、銳角、鈍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現仍然與學生的認知經驗相沖突,為了突破難點,我抓住這一認知沖突,精心設計了兩場辯論賽,力圖在辯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形成相互碰撞,使整個辯論過程成為學生認真思辨、積極探索和自我建構的過程,也力圖教給學生從定義出發(fā)分析問題的方法。

          5、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一直認為日常生活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并且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因此本節(jié)課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從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機工作時鏟斗臂形成的各種角入題,到課末讓學生找身邊的各種類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種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發(fā)出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積極性。

        《認識角》教學反思11

          【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夠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并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一、游戲導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談話:同學們,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 游戲:老師這里有一個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誰能閉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圓來?

          (學生紛紛舉手。)

          指一名學生上臺來摸。學生摸出后,加以激勵。隨后提問:如果讓你

          們來摸你也能摸出來嗎?(生齊答:能!)

          師:你們都這么確定能摸出圓來,請問有什么竅門嗎?

          (學生答:因為別的圖形都有角,可是圓邊上都是滑滑的,沒有角。)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國里的一個成員。(板書:認識角)

          2、找角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除了圓,其余的圖形中都有角,那么我們就先拿出三角形,請你把角找出來。

          指名學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學生找角只摸頂點。)

          教師示范指角:剛才同學們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確的摸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頂點出發(fā)摸兩條邊)。

          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構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學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進行交流。)

          師:將這些物體面上的角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教師邊說邊點擊課件從剪刀、三角形、鬧鐘上抽象出角。如圖:)

          2、畫角

          師:(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下面看一看老師怎樣畫角?先畫一點,再從這點出發(fā)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里面畫一條弧線,就成了角。(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出以上三個角。)

          3、角的組成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畫的三個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板書:如圖)

          邊

          邊 邊

          頂點 頂點 頂點

          邊 邊 邊

          提問:角的邊又有什么特點呢?(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追問:如果有一條邊是彎的行不行?

          4、練習

          判斷: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題。

          判斷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在追問: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操作,指名到視頻展示臺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況。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1)談話:我們的'這個新朋友真的很調皮,它還會變化呢!

          出示一個分針和時針夾角很小的鐘,然后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逐漸變大。提問:分針和時針形成的夾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再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變小。

          提問:現在這個角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了角怎么樣?(板書:角有大小。)

          (2)課件出示例題2中的三個鐘面。

          讓學生比較那個角最大,那個角最小,并說說是怎么比較的。

          全班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是觀察邊叉開的程度,也可能數格子,都肯定鼓勵學生。)

          2、 做角活動

          (1) 談話: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用準備好的材料做活動角。

          (2) 同桌每人做一個角,比一比誰的角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發(fā)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角,讓這兩位學生上臺全班進行比較。

          引導學生用重疊法比較。

          多媒體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觀察。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發(fā)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題。

          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剪刀、扇子)引導學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開或合攏,觀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變化。

          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明確題意。

          學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發(fā)現折出的角中,那個最大?那個最小?指給同桌看。

          四、全課總結,拓展角

          1、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那個圖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樣介紹自己。指名學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角娃娃非常高興,要出個腦筋急轉彎:4-1=?,課后試著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剪法多?

          3、實踐作業(yè):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學反思】

          其實,“角”對學生而言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學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與我們數學中“角”的概念就不盡相同了。而怎樣使學生經驗與新課的教學完美結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體現教師的教學理想的呢?

          一、 生活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游戲的導入引出“角”,然后教師點題說明本節(jié)課就來認識“角”,從生活實際引入,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使得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有一種親切感,不是突如其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同時因

          為他們對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學生學習新知的信心!懊恰焙偷缴钋榫持小罢医恰币约昂髞淼摹白鼋恰苯o了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展現自己并有機會展現自己,在實踐中探索新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愿意嘗試的勇氣和實踐探索的精神。

          二、科學性與準確性的完美統(tǒng)一

          “角”對學生并不陌生,“摸角”便是檢驗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學生頭腦中的角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概念,讓他們摸就是讓他們知不足。雖然只摸了頂點,但得肯定他們的摸法有可取之處(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導他們如何正確的進行摸角。這樣的設計既照顧到學生的心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使他們在放松自然的情緒中來科學的認識角,明白數學中的“角”是區(qū)別與我們先前所認識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范上教師也作了推敲,從頂點出發(fā)摸兩條邊,在畫上小弧線。這樣的做法并不是隨意之舉,因為教師們都知道:角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的平面圖形,畫射線就得從頂點開始。在后來的畫角中教師也滲透了這一點。之后再讓學生說一說摸邊時的感覺,得出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的。

          三、系統(tǒng)性與拓展性的無痕滲透

          從游戲引入角到實際摸角,然后讓學生在例題情境中找角,并運用正確的方法指角,緊接著從物體中抽象出數學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圖)。一切過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后再通過畫角、對比,認識角的共同特點: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并且兩條邊必須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過判斷、做角進一步鞏固角的概念,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

          這里充分體現了知識建構的系統(tǒng)性,雖然是很簡單的教學內容,卻蘊伏了許多的數學思想。正確的摸角方法、畫角方法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睘橐院蟾咭患壍膶W習奠定了基礎;抽象出的三個角蘊伏著“銳角、直角、鈍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我們的課堂并不局限在“40分鐘”,而是給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間。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學習延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簡單并不意味著教學的設計簡單,如果我們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就大錯特錯了。因此,我們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應多研讀教材,多系統(tǒng)學習學科專業(yè)知識,多研究學生,這樣才能把握低年級的教學特點,使我們的教學更藝術,使學生的學習更便捷。

        《認識角》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角的知識,雖然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并不陌生,但是有些知識學生學起來還是抽象和難以理解的。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在講的時候組織孩子們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變,所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這簡單而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難點,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認識角》教學反思13

          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應該首先讓學生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多讓學生操作和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也就是說重點應該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么關系,但是由于一心想著內容多,沒有給很多的時間讓學生操作,從而導致他們在沒有完全感知到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情況下,直接被我牽著鼻子走到了我要設定的目標,這個個過程是不符合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規(guī)律,這一做法很不符合新課標理念。

          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突出學生的合作,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高。在“折直角”和“畫直角”的片斷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罢壑苯恰钡倪^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找到了判斷直角的方法。在“畫直角”的片斷中,采用了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同學之間互相糾正,互相改進畫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認識角》教學反思14

          1、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認識角”的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教師設計了認一認、比一比等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2、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度較大的學習空間與時間。

          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尤其是比較角的大小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判斷思維的空間,學生依據對角的`各部分認識,在相互交流中發(fā)現角是有大小的,進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一層緊扣一層,層層都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由易到難,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加深了學生對直角的認識。通過用重疊法、比一比等練習,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讓學生體會到這些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認識角》教學反思15

          本節(jié)課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角是一個抽象圖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fā)現數學的課堂。通過讓學生感知角、找角、畫角、做角演示角、欣賞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仡櫛竟(jié)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

          “角”這一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們生活中學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角,在學生腦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實物上,沒有一個具體的幾何圖形的概念。因此我結合教材內容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出發(fā),讓學生來初步感知角,并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節(jié)課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二、數學離不開細心觀察

          在從具體物體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導學生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fā)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是直直的)。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然后再來指導學生正確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時完成“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三、數學離不開有序活動

          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畫一畫”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的書本上、三角尺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過程,再次加深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皠邮肿鲆换顒咏恰笔潜菊n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做一個角,然后再來指一指這一個角,這里鞏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變小一些來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最后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活動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與扇子(或剪刀)的打開與合攏有關。

          本節(jié)課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堅持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思想。當然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較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二是教師要作一名好的引導者、組織者并不是那么容易,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因此在今后組織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能夠靈活調控,緊緊抓住數學本質性的東西進行交流,要引導好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有思考、有觀察、有交流,同時要保證學生的參與面要廣。

          三是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斷積累和探索。

        【《認識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認識角教學反思04-16

        《認識角》教學反思10-2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0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2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篇03-19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4-03

        《角的分類與畫角》教學反思04-22

        二年級上冊角的認識教學反思04-18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