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3-04-04 18:34:45
        •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一、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應該說,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觀的,從課堂的1/5來看,學生現有5份中的1份,現在1/5的1/2就是把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么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相當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么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進行教學的時候,發(fā)現2/5×2/3為什么分子是2×2,其實第一個2表示是有2豎,第二個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涂出的部分。

          二、如何從分數乘整數到分數乘分數。

          分數乘整數有幾個數的'幾分之幾和幾個幾分之幾相加兩種意義,到底哪一種意義可以遷移到分數成分當中來呢?1/5的1/2,感覺好像是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那么是否可以從這里入手,那么時候可以從3的1/2遷移到1/5的1/2呢?感覺不是非常的好,不利于分數圖形的理解。那么情景圖中的1/5×3理解成3個1/5,那么1/5×1/2就可以理解成1/2個1/5。比較之后,最終我選擇了1/5的3倍來理解,1/5的1/2。進行遷移。

          三、給學生一個自主的機會。

          練一練在第2小題完成之后,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于每一個乘數嗎?在教學中,兩個班,一個班一帶而過,一個班花大力氣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先思考,再從這道題目當中找出有哪幾道題是小于的,那幾道題目不是的?再讓學生觀察為什么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么?觀察發(fā)現當乘大于1的數的時候,就是大于另一個乘數了。這時候引導學生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結論,小數當中也是如此,讓學生把新知建構到舊知當中。

          比較兩次不同的教學過程,關于時間與效率兩者之間的矛盾,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的確是一個值得去探究的問題。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奧運會》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七單元第二課時,是在學生認識、讀懂扇形統(tǒng)計圖,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之后安排的。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tǒng)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

          教學中我先呈現了我國從第25屆奧運會至第29屆奧運會獎牌情況統(tǒng)計表,然后呈現三幅統(tǒng)計圖,分別表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金牌獲得情況,29屆我國金牌分布情況、獲金牌的變化情況;用三種統(tǒng)計圖從不同角度來描述數據,讓學生體會到三種統(tǒng)計圖各有特點,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緊接著我提出教材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每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折線統(tǒng)計圖上能明顯的看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tǒng)計圖上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tǒng)計圖上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在此情況中進一步認識和歸納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并能在現實生活中正確靈活地運用。

          本課重點是讀懂三種統(tǒng)計圖,了解特點后,再選擇統(tǒng)計圖來表示數據。因此,讀懂統(tǒng)計圖,了解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關鍵。學生只有充分了解統(tǒng)計圖的特點,才能正確選擇統(tǒng)計圖。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如下策略:結合教材中提供的現實生活中的統(tǒng)計表,引導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中各欄目的內容和相對應的.數據,結合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比較;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從而得出各種統(tǒng)計圖的作用和特點,最后結合“練一練”來檢測、評價學生的達標情況。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課,首先由復習舊知入手。PPT出示53-8=,21-9=。讓學生回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方法“借一當十”。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有了生長點,能夠聯系已學知識,起到正遷移的作用。

          新課教學時,通過提問學生你是怎么計算的?引出學生的多種算法:分步口算,擺小棒,撥計數器,列豎式計算等方法。體現出算法的'多樣性。下一步組織學生通過同桌合作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算法,更進一步用直觀操作來感知退位減法的方法“借一當十”。最后一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多種算法的共同性,發(fā)現這幾種的算法的精髓都是“借一當十”。引出列豎式計算是簡單有效的算法。指名學生板演豎式計算,進而指導學生列豎式計算的方式和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豎式計算的教學目標。在評價方面:做到了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

          本課需要改進之處:

          1.在數學教學中,注意數學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從3捆小棒中取出2捆,應表述為:3個十減2個十。強調位置值,給學生灌輸位置值思想。

          2.在組織學生進行擺小棒的操作活動時。指令要明確,引導學生有序的進行合作活動。搜集強化課堂秩序的方法。

          3.在以后備課中,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設計的練習題意。練到講到習題的設計的目意圖。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教學中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與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要把把情境的創(chuàng)設、舊知的復習和新知的引入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顯得自然樸實,真實有效。

          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進率和建立相應的空間觀念是教學的'難點。教學站在新的課程標準的高度,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出發(fā),在復習中感知,在觀察中大膽猜想,在課件的演示和計算活動進行驗證,讓學生經歷了從舊知到新知,從感知到理解的過程。同時,把課件的演示、學具的觀察與擺一擺,數一數緊密的結合,學生在掌握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同時,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間觀念,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課注重要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在舊知識的復習中趣味引入,在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兩個方面,為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奠定了基礎;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觀察與計算中驗證,在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構建,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同時,對課件的使用簡潔明了,體現了常態(tài)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與學,本節(jié)課有以下一些特點及問題。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能夠把活動課與復習課有機地整合,使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問題、解決問題,并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內化。如:設計獎杯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似美術課,其實里面包含著辨認圖形及圖形的運用等數學知識。正是由于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所以比較好地體現了本節(jié)課是數學的復習課,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復習課。

          2.體現學習方式的變革

          本節(jié)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不但有自己的觀察思考,更有小組的合作探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發(fā)展自我——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同時,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認知方式,從而達到個性發(fā)展的目的,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如:這些運動員怎樣安排在兩輛車內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經過學生的討論,他們的回答讓你驚奇,“小狗和松鼠一輛車,猴子和兔子一輛車,車上空余的位置給它們放行李”。

          3.注重數學應用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會應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現實的問題,了解數學的價值。如設計獎杯、安排車輛等問題,都是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與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如:可以把“動物們的運動會”改為“學校學生自己的運動會”;另一方面是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一些知識整理與歸納的方法,潛移默化,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

          2.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雖然本節(jié)課已經精心設計了小組的分工協作,如: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問題并記錄,一人解答寫算式,然后交換。但實施時,出現一些學生代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做練習等現象。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6

          圖形的縮放是學習比例尺的前奏,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和縮小的實際意義;通過圖形的縮放,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人人皆知的問題情境----相片,相片上的人或物都比實際照的這個面要小許多,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學習內容,一節(jié)很有趣的數學課——圖形的縮放。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學習激情后,再組織他們研究討論,他們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然后就自然過渡到圖形縮放的方法研究上。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交流、分析、比較教材上安排的兩幅主題圖,第一幅是一張賀卡,長6厘米,寬4厘米。第二幅圖是三個小朋友笑笑、淘氣和小斌在方格紙上畫的這張賀卡的示意圖。圍繞這三個小朋友誰畫得像,展開討論,究竟誰畫得最像呢?為什么?誰畫得不像,理由何在呢?學生們的興趣很濃,四人小組合作很快就得出了結論:淘氣和笑笑畫得像,小斌畫得不像,并將理由一一闡述,非常清楚。在集體交流中,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圖形縮放的意義,使他們漸漸明白了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這樣與現實相結合,不僅生動具體的再現了圖形的縮放,而且使學生了解到學習本節(jié)課的實際意義及學習本知識點的應用背景。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7

          《買衣服》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通過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較大面額的人民幣,通過購物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縱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學習回歸生活。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jié)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本節(jié)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提出換錢、算錢的問題,然后學生自己體驗買一件衣服如何付錢,再是幫老師估算100元買兩件衣服是否夠,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認識人民幣之后,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傊,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yè)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這些問題,有待在教學設計中妥善處理。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

          《分數混合運算(一)》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下面結合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優(yōu)點:

         。薄⒊浞掷们榫硤D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問題情境改為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為學習素材,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把它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使學生正確地選擇了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綜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病㈥P注學生的學情

          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一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通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系、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通過由先分步,再列出綜合算式這一過程,學生很自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說明學生有自己豐富的數學現實,并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注重對學生的課堂生成的及時捕捉和對比反饋,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注意格式的規(guī)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重視數學的體驗發(fā)展提升數學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如在“通過畫示意圖,列分步、綜合算式,著重說明綜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從而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和通過讓學生分組解答不同的提問,回答這道題要先求什么等思維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在學完本節(jié)課后,讓學生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使學生又體驗到豐富的數學內容,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

          4、能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的基礎上開展探索與交流,鼓勵學生在嘗試、交流中學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及其方法,體會一次性約分可使計算相對簡便。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分數運算。

          不足:

          1、教師放手不夠,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充分表達的時間,更好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在教學中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所以造成一些時間的浪費,影響了學生的情緒,也影響了老師的情緒。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9

          課題:購物小票

          內容:小數加減法綜合應用

          課時:1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超市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和小數打交道,最常接觸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買完東西,我們就會拿到一張電腦小票,見過嗎?有沒有在超市買東西出過錯誤的`?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出示電腦小票,觀察。

          2、誰能解釋一下這張電腦小票?

          3、我們來核對一下吧。怎樣核對?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書上。

          4、還可以怎樣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試一試。4.2+12.3+5.8+2.7,15—1.2—3.8仔細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嗎?發(fā)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 a+(b+c)

          a-b-c=a-(b+c)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能結合電腦小票的問題說一說嗎?

          三、運用數學模型

          1、第17頁第2題。

          2、第16頁第2題。

          3、第17頁第3、4題。

          四、總結。

          教學反思:教材創(chuàng)設了核對電腦小票的情境,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課改精神。學生討論如何核對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的問題?梢杂脙煞N方法計算。找出更簡便的方法。這樣聯系實際,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

          《組織比賽》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統(tǒng)計部分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體驗到了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認識了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同時,在統(tǒng)計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統(tǒng)計結果對可能性進行猜測,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源于學生生活,做到了真實、有趣、有價值。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注意觀察學生的一些興趣愛好,發(fā)現了我們班的同學都比較喜歡動畫片,于是本節(jié)課在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時,我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動畫片情景,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這些動畫片鏡頭引入,真實、有趣,從生活實際接近學生,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坝^看哪部動畫片好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體會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統(tǒng)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2、力求做到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師是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知識的引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體驗,主動獲取知識,增強統(tǒng)計觀念。

          另外,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去想、去說、去做,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選擇的開放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多提供給他們動手操作的機會。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自行完成小組的統(tǒng)計表,再匯總成全班的統(tǒng)計表,最后每個人都動手繪制全班的統(tǒng)計圖,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有動手做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身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的必要性。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1

          《去游樂園》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米,建立“1米”的空間表象,了解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能夠估測和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能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通過教學自認為有以下幾方面是值得借鑒的:

          1、創(chuàng)設實際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標》中指出:在教學中,要加強現實生活與課堂教學的聯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新課伊始,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超過1米要買票”的情景,設置了“1米到底有多高呢?”這一懸念,激起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舉例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米”,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體育課中的跑步距離,學校跑道長等,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體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安排大量的測量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方面地理解和體驗長度單位。

          當學生建立了“米”的概念后,為了讓學生多方面地理解和體驗1米的長度,我安排了大量的測量活動,讓學生測量講桌的高(我們學校的講桌高是1米),測量教室門的高度(學校教室的門高是2米)等,來加深學生對1米長度的印象。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除以一個分數,等于乘它的倒數”,否則,會使學生陷入只背結論,不明道理的誤區(qū),這樣的結果或造成學生出錯率高,為了很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做了如下的設計:

          一、動手操作,增加直觀性。

          1、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圓形的紙,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操作,很快說出了,“1除以2等于二分之一”的正確答案;

          2、問:這半張紙,也就是整張紙的二分之一,那么這張紙里有幾個這樣的二分之一呢?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們通過觀察和思考,得出了“1除以1/2等于2”的結論。我對學生的做法進行了肯定和鼓勵。

          3、再問:如果把整張紙每1/3一份,又可以分成多少份呢?每四分之一、每五分之一呢?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很快得出了“1除以1/3等于3,1除以1/4等于4的正確結論”,到了1除以1/5時,根本不用動手折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而且大部分學生都總結了“1除以幾分之一,就等于幾”規(guī)律。看著學生們興奮的表情,我提出了以下的問題:觀察以上的算式河的`書,你發(fā)現了什么?

          二、觀察討論,形成規(guī)律

          學生們通過觀察,討論終于發(fā)現了“除以一個分數,等于乘它的倒數”,我又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大家通過回憶分數的意義,也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大部分掌握了計算方法,但有個別學生在計算時有除號不變的現象。所以,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全部掌握計算方法。在解答方程時也不會出錯,提高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3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這凝練成公式就是“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教師對過去的教學行為做出理性的審視和評判,在看似無問題的地方發(fā)現問題,揭示出行為背后所隱含的觀念和意識,促進智慧的生成和實踐行為的進一步提升。

          實踐表明,培養(yǎng)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反思題結論,可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思思維的敏捷性;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yè)之后盡量寫反思,利用作業(yè)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yè)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因此,培養(yǎng)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yè)之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么?也可以是聯系他人的實踐,引發(fā)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

          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僭诮鉀Q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谠诩w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chuàng)新。

          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后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并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茉诜治鼋忸}方法中反思,體驗優(yōu)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于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yè)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yōu)劣,優(yōu)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fā)展。

         、菰趯ふ义e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于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yè)錯誤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yè)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yè)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yǎng)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后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yè)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業(yè)之后盡量寫反思,利用作業(yè)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yè)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

          鼓勵學生結合解題后的反思,提出問題,并將其指定為反思內容之一,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保護和培養(yǎng)。這無疑對學生“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顯”是十分有益的。通過解題后對習題特征進行反思,用自己的語言或數學語言對習題進行重新概述,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提高解題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由于我要求學生對學習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堂上對新知進行自我探究,尋求規(guī)律;課后進行復習檢查。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反思意識明顯有所增強。有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針對前期的錯題主動重新練習,由此可見,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一鐘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種主動的獲取過程。學生初步實現了“學會學習”、形成了反思行為習慣化。大部分學生能在學習之前、之中、之后會就學習計劃、學習過程、學習結構等進行自覺、自主反思。在課內,善于對同學的觀點提出批評意見,甚至于對教師的、課本中的一些觀點提出反思意見。經過一段時間的具體實施,我發(fā)現許多曾經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都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使我真正體會到只要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4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連減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通過問情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

          1、情景再現《乘船》讓學生在經歷乘船的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在情景再現后,我讓學生估計一下,兩艘船能不能裝下?并說說為什么?意在讓學生把兩艘能裝多少人合起來。再與92人相比,從而推斷出:裝不下。緊接著問:那么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呢?學生很快發(fā)現:92人中上和諧號44人,上希望號26人,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數。寫出算式:92-44-26= 在算出得數后,說說還可以怎樣算?學生一時半會沒反映了,我也感到有些著急了,沉思片刻后,我讓學生想想:你們先前是怎樣估計兩艘船裝不下的呢?是怎么想的`?學生豁然開朗。哦 先把兩艘船上的人數合起來,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2減去兩艘船的上一共的人數 就等于剩下的人數。緊接著問:哪艘船返回接剩下的人最合適?這就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則需要把剩下的人數和兩艘船各裝多少人比較。學生就缺乏了這點生活常識,不知道哪艘船回來最合適?也許是學生對最合適少了點理解,課堂變沉悶了,是沒聽懂我的問話?還是生活經驗少了點?沒辦法只有在我指導下進行了。告訴學生哪艘船裝的學生最接近22,這時學生方才恍然大悟。在這一教學環(huán)境中,我力求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觀察思維的良好習慣。

          2、在問題出現后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出結果 教師適時點撥,觀察發(fā)現計算的捷徑。

          3、 教學設計本身就是為了突破計算的教學難點,連續(xù)退位。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 ,采用游戲形式,先讓學生估計繩子的長度 100CM,用剪刀分兩次減下 ,并告訴學生每次減去了多少 再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按老師的動作很快描述:一根繩子長100厘米,減去32厘米,又減去25厘米 ,還剩多少厘米?列出算式:100-32-25,并計算出得數。

          4、拓展延伸,通過幫助機靈狗完成弄臟的統(tǒng)計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已知總數和其中的兩個數 求第三個數,可以連續(xù)減去這兩個數,也可以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學生在計算中老是出錯,不是看錯數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這就要求計算需要多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jié)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搜集數學信息、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借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fā)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并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3、通過創(chuàng)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激發(fā)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欲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并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fā)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系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于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3-22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1

        數學教學反思11-12

        數學教學的反思03-10

        數學的教學反思04-22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3-09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18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