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好詞>導游詞>中山導游詞
        中山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12-06 16:54:12
        • 相關推薦
        中山導游詞

          作為一位杰出的導游,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什么樣的導游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山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山導游詞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文錦俊,大家可以叫我文導游。今天我們要去參觀的是汕頭八大景點之一的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1926年興建,1928年對外開放,是汕頭最古老的公園,中山公園里面的九曲橋和假山最有名。下面就由我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九曲橋建于1926年,有四面通風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兩邊又各有一個小亭,然后以橋連成一個體。九個直角曲成的橋體點就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園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黃梳璃瓦蓋頂,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如詩如畫。橋是曲折的,人們漫步在橋上,能不斷的變化方向,得到”移步換景“的效果。憑欄可覽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魚戲逐,情趣應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成為園中八景之一。

          假山是公園里的一絕。假山高三層,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全部由海水侵蝕風化的石頭和鋼筋水泥建造。其間有弈亭、梅亭、敘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賢亭、摘星亭等七個小亭。是典型的中國南方園林景致。由于石頭奇形怪狀,空洞而又相連;路徑設計得迂回曲折,壁洞既隱又現(xiàn);山徑盤旋,無中見有,有中又無。所以漫步登山,別有一番情趣。登上山頂眺望,只見綠竹樹木掩映,崎嶇的.山石交錯其間,有一種登高舒展之感。海風吹來,倍感涼爽。所以老人們整日都愿在此流連;有的在寬闊地帶唱潮劇;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冊。人們一面乘涼,一面欣賞,自得其樂。

          中山公園的美景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游客們玩的開心。

        中山導游詞2

          中山紀念堂位于東風中路北側(cè)。原是1920年非常大總統(tǒng)府所在地。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臺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紀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優(yōu)秀元素,整體呈現(xiàn)恢宏壯美、金碧輝煌的特色。從屋頭檐角的細部裝飾處,均體現(xiàn)這一特質(zhì)。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

          由來

          中山紀念堂是全國及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由我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先生設計,1920年動工,1931完成。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筑力學的結(jié)構(gòu)原理,采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jié)構(gòu),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nèi)不設一柱,更顯氣勢恢宏。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6600平房米,高52米,舞臺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

          經(jīng)歷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廣州市各界人士在此舉行禁煙行;1945年9月,駐廣州地區(qū)的日本侵略軍在這里簽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種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里舉行,如教育基金百萬行、廣州國際集體婚禮、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60周年、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等等。

          現(xiàn)狀

          現(xiàn)在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shù)闹醒耄邞抑粔K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nèi)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懸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著鏤花丹門,襯托得殿堂越發(fā)的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紀念堂總體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紀念堂的主體建筑為大禮堂,高49米,系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宮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梁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是孫中山所書。大禮堂的建筑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筑水平,禮堂內(nèi)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shù)?根柱子隱藏在壁內(nèi),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

          中山紀念碑

          孫中山紀念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紀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頂,與中山紀念堂處于同一軸線上。紀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崗巖石徹成的方錐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頂、挺拔向上,頗有沖天之勢。從紀念碑往下約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與孫中山先生有關的建筑物,即孫讀書治事處。

        中山導游詞3

          大家好!我是你的導游。我叫文錦軍。你可以叫我文導。今天我們打算去參觀中山公園,它是汕頭的八大景點之一。

          中山公園建于1926年,1928年對外開放。它是汕頭最古老的公園,中山公園的九曲橋和假山最有名。我給你介紹一下!

          九曲橋建于1926年,四面有三個通風亭,中間有一個大的主亭,兩邊有一個小亭,通過橋連接成一個整體。九座直角橋坐落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園林的特色。亭子上覆蓋著黃色的梳狀玻璃磚,映在碧綠的湖面上,風景如畫。這座橋是曲折的。人走在橋上,可以不斷改變方向,得到“為風景而走”的效果。看圓柱,可以看到湖光山色的美景,波光倒影,樂趣應該是。所以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成了園中八景之一。

          公園里爬山是必不可少的。假山高三層,占地1700平方米,全部由石頭和被海水侵蝕的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其間有夷亭、梅亭、許方亭、德岳亭、月梅亭、祁縣亭、摘星亭等七個亭。是中國南方典型的景觀。因為《石頭記》怪誕、空洞、貫通;路徑設計曲折,墻洞有隱有現(xiàn);山路盤旋,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看不見。所以走路爬山,別有一番滋味。爬到山頂往外看,只見青翠的竹林,高低不平的巖石相互交錯,給我一種攀爬伸展的感覺。海風吹來,感覺很涼爽。所以,老人愿意整天在這里流連;有的大面積唱潮;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人們一邊享受涼爽,一邊盡情享受。

          中山公園有很多美景,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希望游客們玩得開心。

          各位游客,我們要去的是中山公園。

          我們首先來到中山公園最著名的`操場?纯淳G色的柱子和紅色的欄桿。好美!人很多,有溜冰場,海盜船,騎馬等,F(xiàn)在我們來到中山公園的大湖。大湖靜如鏡,碧玉綠。多美啊!湖里有許多船,水里有氣球。從遠處看,胡像一個五彩繽紛的廣場。湖里有許多小魚,包括紅色、黃色和金色。它們真是美麗的魚。

          看,中山公園有多大,周圍的銀行更長。看到湖中心的小島了嗎?走過石橋就可以去島上玩了。

          中山公園到處都是迷人的風景,我怎么說都不為過。

          中山公園位于中華路南側(cè),占地16.1萬平方米。它成立于1924年。

          日偽時期叫千代田公園,中國人被限制進入公園。解放后經(jīng)過40年的規(guī)劃建設,現(xiàn)已成為沈陽市重點公園之一。公園里綠樹紅花,假山亭臺,小橋流水。雖然它位于繁華的市中心,但它有自己的寧靜。

          位于園區(qū)內(nèi)的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唯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zhì)教育基地,休閑觀賞的好去處。博物館位于中山公園百花園,風景優(yōu)美,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石頭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和錄像廳。

          兩側(cè)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兒童游樂場,是孩子們的天下。它配備了40米高的纜車、宇宙飛船、電動木馬、小火車、碰碰車、空中電動轉(zhuǎn)椅、彈跳城堡等設施。中山公園經(jīng)常舉辦花卉、彩燈和冰燈展覽。每年的展會期間,游客很多,高峰時人擠人。

          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唯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zhì)教育基地、休閑觀賞的好去處。

          博物館位于中山公園百花園,風景優(yōu)美,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石頭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和錄像廳。博物館以“自然與人”、“自然與藝術”為主題,將知識、興趣和欣賞有機結(jié)合,展示生物物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揭示自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以及向自然學習的規(guī)律。

          博物館主要景觀和展品:沈陽最大的熱帶雨林、世界最大的陸龜、世界最大的貝類、世界著名的蝴蝶和甲蟲、世界著名的蝸牛、珊瑚、中國最大的龍化石、世界罕見的四角巖羊、最完美的古生物組合

        中山導游詞4

          汕頭中山公園于1920年奠基興建,1920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鑒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xiàn)存建園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為紀念中山先生而作,是中國內(nèi)容最豐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園林。

          汕頭中山公園位于廣東省汕頭市,于1920年奠基興建,1920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鑒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xiàn)存建園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它四面環(huán)水,北面瀕臨韓江,可以眺望韓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橋與市區(qū)相連。中山公園地處鬧市區(qū)又沒有鬧市的喧囂。園內(nèi)水面寬闊,綠樹成蔭,被稱為是汕頭的“市肺”。

          汕頭中山公園原名“中央公園”。1920年汕頭市成立后,劃出舊月眉349畝荒蕪爛泥地,初步指定為建設公園地點,因這地方的形勢,很像月眉,所以叫做“月眉塢”。1920年,在市區(qū)改造規(guī)劃中,因公園位置在市區(qū)的中央,故定名為“中央公園”。1920年,第二次東征軍進入汕頭市,當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了紀念他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功績,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把原來的“中央公園”正式改名為“中山公園”。

          園內(nèi)六島相接,筑長堤,東部小島自然式,西部大島規(guī)則式,園中四絕:牌坊、假山、九曲橋、館花宮。牌樓為廡殿頂,斗拱彩畫,仙人走獸;假山用海礁石,下構(gòu)一洞,上建七亭,旁立一龜,十分壯觀;九曲橋有三亭,紅欄桿,白橋面,紅亭身,藍屋,灰垂脊,黃寶頂;園中園館花宮為盆景園,景墻最出色,有梅洞門、青瓦壁、卵石窗。

        中山導游詞5

          大連中山廣場總面積22000平方米,直徑168米。廣場呈圓形和放射狀,從這里向四面八方輻射出10條道路。它也被稱為中山音樂廣場,因為它被高級音頻包圍,每天定期播放世界著名歌曲。

          廣場中央凸出的圓盤是露天舞臺,是市民的公共娛樂場所。夜幕降臨時,數(shù)百人聚集在這里,隨著音樂起舞,F(xiàn)場歡樂祥和。因為跳舞不需要買票,來這里的.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和農(nóng)民工。

          廣場周圍的大多數(shù)建筑都是在日本和俄羅斯建造的。這些建筑現(xiàn)在大多被金融機構(gòu)使用,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信托投資銀行等。,所以它也是大連的金融中心。廣場對面是大連賓館,三星級賓館。建于日本統(tǒng)治時期的1920年,是當時大連最先進的酒店,叫大河酒店。旅順還有一家同名酒店,但是比這家酒店小很多。末代皇帝伯夷和他的妻子萬榮住在那里。

        中山導游詞6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qū)20公里,距廣州城區(qū)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圍20萬平方米,從業(yè)人員135人,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根據(jù)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于博物館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yè)務情況,經(jīng)上級批準,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gòu)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yè)務包括:

          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

          2、孫中山生平經(jīng)歷研究;

          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后裔研究;

          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

          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

          6、孫中山思想研究;

          7、相關的博物館業(yè)務和觀眾服務項目研究;

          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紀念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huán)境求發(fā)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并以現(xiàn)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yè)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

          自2001年2月起導入ISO9001質(zhì)量管理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以現(xiàn)代系統(tǒng)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yè)務、文物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的科學管理。

          紀念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題,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相結(jié)合,構(gòu)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nèi)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xiàn)代生態(tài)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孫中山紀念館為依托,以保護中山民俗文物、弘揚民俗文化為己任,展覽與示范相結(jié)合的新型博物館,開館以來深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民俗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區(qū),它分為民居展和民俗展兩部分,以文物展示為主,使參觀者能身歷其境,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農(nóng)業(yè)展示區(qū)則以文物展示與耕作示范相結(jié)合為特色,知識性、歷史感并重,對青少年一代特別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的建立,不但為民俗文物的保護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展覽陳列更豐富、更立體。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南朗鎮(zhèn)翠亨村,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jié)構(gòu)、中西結(jié)合的兩層樓房,并設有一道圍墻環(huán)繞著庭院。圍墻正門外南側(cè)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

          故居正門南側(cè)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孫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

          屋檐正中飾有光環(huán)的灰雕,環(huán)下雕繪一只口銜錢環(huán)的`飛鷹。

          樓房內(nèi)部設計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墻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

          該建筑物門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內(nèi)前后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zhuǎn),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樓宇落成后孫中山親筆撰寫的。

          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于此。

          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布置的。1883年,他從檀香山帶兩盞煤油燈回來,放置在條臺上。后座是孫中山母親臥室,正廳南側(cè)為孫中山的大哥孫眉與夫人譚氏的臥室。北邊耳房是孫中山與元配夫人盧慕貞的臥室,當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妝臺和凳等仍舊擺放著。1892~1895年和1912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

          二樓南邊,是孫中山的書房,墻上掛著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室內(nèi)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臺椅、鐵床。1893年冬,孫中山曾在此書房研讀古今書籍,探索救國救民真理,并曾在這里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

          1895年與陸?zhàn)〇|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還曾在這里為鄉(xiāng)親治病。

          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北邊是磚砌的花臺。

          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跡。孫中山7至12歲時,常與他姐姐妙茜在金檳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經(jīng)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孫中山也常在山下蘭溪的溪間捉魚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樹,是他童年時代常常聽參加過太平軍的馮觀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將領反清故事的地方。

          據(jù)悉,孫中山故居項目總投資約130億元,通過對核心景區(qū)孫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設一個集現(xiàn)代與歷史的國際休閑度假旅游名鎮(zhèn),計劃在3年至5年內(nèi)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占地19。8畝,總投資約3932萬元,目前已竣工。

        中山導游詞7

          中山陵親愛的朋友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去看看該地區(qū)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點。到了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只能看到南京的一半。雖然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等,但中山陵無疑是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名勝之一。

          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人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朋友稱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使用了"中山橋"他的別名,所以他在中國被尊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象山縣翠橫村。他野心不大,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讀書。畢業(yè)后在廣州澳門行醫(yī)。后來棄醫(yī)從政,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了中國同盟會,被選為并提出了“驅(qū)逐滿洲、恢復中國、建立人民國家、平均地權(quán)”的著名綱領,以及“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民主義理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tǒng),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從那以后,我經(jīng)歷了“袁世凱竊國”第二次革命民族保護運動保護法運動”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tǒng)。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把舊的三民主義發(fā)展成新的三民主義,并“提出:聯(lián)俄共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應馮玉祥邀請,北上商討國家計劃,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操勞過度而死。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視野開闊,氣候壯麗,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你可能會問;孫先生生于廣東,死于北京。他一生都在為革命奔走。他為什么選擇南京作為他的安息地?

          據(jù)說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會長時,靈谷寺僧就曾向他推薦過這首曲子。平川前,清逸后”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了南北和平統(tǒng)一,毅然辭去總統(tǒng)職務。四月初的一天,他和胡、等人在明陵打獵,來到現(xiàn)在陵墓所在的地方休息。孫先生環(huán)顧左右,對左右說,以后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要這塊地安葬(再過一天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討一塊地安頓我的尸體)。當然,紫金山風水的氣勢不是孫先生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問:“我死后,可以葬在南京紫金山腳下。因為南京是臨時政府成立的地方,所以我不忘辛亥革命。"所以,雖然孫先生在南京呆的時間不長,但南京對孫先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選擇南京紫金山作為墓地,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中山導游詞8

          蘭州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cè),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里處,稱“鎮(zhèn)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中山橋位于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nèi)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稱為“鎮(zhèn)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wèi)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于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jié)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皝锌慈绿一ū,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鐵橋承建時,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

          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zhàn)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后經(jīng)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qū)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jié)構(gòu)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中山導游詞9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將要參觀游覽的景點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臨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頂處,比獨龍崗明孝陵所處的位置高出90多米;從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離700多米,顯得十分雄偉壯麗。

          【孫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設計者呂彥直】

          各位游客:在到達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孫中山,姓孫名文,字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現(xiàn)已改為中山市),是中國辛亥革命的領袖。孫中山早年曾求學海外,1892年畢業(yè)于香港西醫(yī)學院,曾一度行醫(yī)。20世紀初年的中國,災難深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目睹清政府的腐敗,孫中山毅然放棄行醫(yī),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知識分子,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帶有資產(chǎn)階級政黨性質(zhì)的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權(quán)”即“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從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會在我國華南地區(qū)不斷發(fā)動武裝起義,特別是在1911年4月27日發(fā)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雖然最終遭到失敗,但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從此各省紛紛響應,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這就是中國近代影響深刻、意義深遠的一次偉*——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臨時政府會議上,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商議成立中國臨時政府并定都南京,確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1912年1月l日,孫中山從上海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但因袁世凱的扶持和革命黨人的妥協(xié),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并定都北京。革命雖然受到挫折,但是孫中山先生沒有氣餒,繼續(xù)展開了護法運動、護國運動、討袁運動。1924年1月同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新三民主義”。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著病痛,北上與馮玉祥商討國事。1925年3月12日,終因肝病惡化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歡鐘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就曾登山游覽。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總統(tǒng)之職后,來這里打獵,看到這里山水相依,氣勢雄偉,就有了他回長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這一夙愿,再三叮囑左右。當然,孫中山葬于紫金山,不僅僅是個人的愿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臨時政府所在地,孫中山先生長眠于此,表示了討伐帝制和繼續(xù)革命的決心。

          為了尊重孫中山先生的遺愿,由孫夫人宋慶齡,兒子孫科等人組成的孫中山葬事籌備處,通過登報懸獎,征集陵墓設計方案。在眾多的應征者中,年僅33歲的青年建筑師呂彥直設計的警鐘形圖案被一致評為首獎。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呂彥直是山東省東平縣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后,被公費派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深造,得到美國設計師茂菲的指導,回國后,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筑事務所”。為了設計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嘔心瀝血,不辭辛勞。在工程接近尾聲時,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時年36歲。

          【陵園路—陵區(qū)總體概況—半月形廣場—孝經(jīng)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已駛向陵園路。這條長達3公里的“綠蔭長廊”兩側(cè),種植著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樹——梧桐樹。這條路也是南京綠化的一條林蔭路。出了陵園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

          好了,中山陵馬上就要到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就暫時介紹到這里。請各位游客準備隨我下車,一同去參觀中山陵,瞻仰偉大的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動工,歷時三年多,耗資220余萬銀元,于1929年春竣工。孫先生的遺體是1929年6月1日從北京運抵這里的。整個陵區(qū)的面積達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臺和墓室等組成。根據(jù)呂彥直的設計,整個陵區(qū)平面呈警鐘形,給人以警鐘長鳴、發(fā)人深醒的啟迪。孫中山先生在臨終遺囑中說,他致力于國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呂彥直的警鐘形設計,寓意深刻,最貼切地表達了“喚起民眾”之意。

          中山陵作為一座陵墓,呂彥直在設計上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的陵墓建筑風格,如依山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等中國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屬于封建糟粕一類的`東西,如摒棄用于顯示古代帝王威嚴的石人石獸,同時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進技藝。整個構(gòu)思的確稱得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別具匠心,巧奪天工。

          各位游客:進入中山陵,首先來到的是陵前的廣場。廣場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雖然不很大,但卻為陵墓平添了莊嚴肅穆的氣勢。請大家留意,我們腳下的這片廣場呈半月形,是“鐘”的下緣。四周蒼松挺立,樹大蔭濃,恰似革命事業(yè)萬古長青,枝繁葉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廣場南面的高臺上,矗立著的是孫中山的全身銅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

          廣場南面那座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八角形石臺上的紫銅寶鼎,高4.25米,腹徑1.21米,重約5000公斤,是中山陵紀念性建筑之一。這尊鼎鑄于1933年秋,是廣州中山大學師生和校長戴季陶捐贈的、鼎的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的校訓。鼎內(nèi)還刻有戴母黃氏手書《孝經(jīng)》全文,所以叫孝經(jīng)鼎。

          【博愛訪—墓道—陵墓正門—碑亭—條堂—墓室—孫中山遺體安葬經(jīng)過】

          各位游客:由廣場拾級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處,大家請看:這座沖天而立的花崗巖牌坊,高12米,寬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橫帽上刻著“博愛”二字,因此又稱為“博愛坊”。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崗巖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格局為四攬三閉門沖天式。牌坊,在我國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寢的人口處,用來歌功頌德,至此朝拜者必須下馬步行。我們眼前的這座牌坊上所鐫刻的“博愛”兩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跡,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銘,據(jù)說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

          經(jīng)過牌坊,就到墓道。整條墓道長480多米,分為三道:中道寬12米,鋼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黨4.2米,柏油路面。墓道兩旁對稱地種植著兩排雪松和四排檜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獸,喻示著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氣長留天地之間。其中的雪松已成為南京市的市樹

        中山導游詞10

          汕頭中山公園于1926年奠基興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鑒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xiàn)存建園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為紀念中山先生而作,是中國內(nèi)容最豐富且最有地方特色的近代園林。

          汕頭中山公園位于廣東省汕頭市,于1926年奠基興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鑒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xiàn)存建園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它四面環(huán)水,北面瀕臨韓江,可以眺望韓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橋與市區(qū)相連。中山公園地處鬧市區(qū)又沒有鬧市的喧囂。園內(nèi)水面寬闊,綠樹成蔭,被稱為是汕頭的“市肺”。

          汕頭中山公園原名“中央公園”。1921年汕頭市成立后,劃出舊月眉349畝荒蕪爛泥地,初步指定為建設公園地點,因這地方的形勢,很像月眉,所以叫做“月眉塢”。1923年,在市區(qū)改造規(guī)劃中,因公園位置在市區(qū)的中央,故定名為“中央公園”。1925年,第二次東征軍進入汕頭市,當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了紀念他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功績,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把原來的“中央公園”正式改名為“中山公園”。[1]

          園內(nèi)六島相接,筑長堤,東部小島自然式,西部大島規(guī)則式,園中四絕:牌坊、假山、九曲橋、館花宮。牌樓為廡殿頂,斗拱彩畫,仙人走獸;假山用海礁石,下構(gòu)一洞,上建七亭,旁立一龜,十分壯觀;九曲橋有三亭,紅欄桿,白橋面,紅亭身,藍屋,灰垂脊,黃寶頂;園中園館花宮為盆景園,景墻最出色,有梅洞門、青瓦壁、卵石窗。

        中山導游詞11

          汕頭中山公園歷史悠久,建成迄今歷經(jīng)80余年滄桑。公園的建設始于1921年。首任市長(當時稱市政廳長)王雨若選月眉塢349畝荒蕪爛泥地為籌建公園地址并報當時的省政府,1923年被批準,因公園位置在市區(qū)的中央,故定名為“中央公園”。

          汕頭中山公園于1926年奠基興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開放,總面積20.18公頃,其中玉鑒湖面積6.3公頃,是汕頭市現(xiàn)存建園歷史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汕頭中山公園四面環(huán)水,北面瀕臨韓江,可以眺望韓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橋與市區(qū)相連。汕頭中山公園地處鬧市區(qū)又沒有鬧市的'喧囂。園內(nèi)水面寬闊,綠樹成蔭,被稱為是汕頭的“市肺”。

          汕頭中山公園是我國南方著名的人工公園,位于中山路北側(cè),建于1926年,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四周綠水環(huán)繞,園中亭臺樓閣、假山奇石、綠樹繁花、小橋流水,景色十分綺麗。正門牌墳,高30米,背面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4字。園內(nèi)中常有老年婦女圍聚在一起,一面做針線活,一面唱潮汕特有的說唱藝術"潮州歌冊"或潮劇,聽者甚眾。園中的九曲橋、館花宮、動物園、湖上餐廳等,也獨具特色。

        中山導游詞12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中山公園。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中山公園最有名的游樂場,看綠色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多美。∮泻枚嗳税,有溜冰場,有海盜船,有騎馬等,應有竟有。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中山公園的大湖,大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個碧玉,真美麗啊!湖里有好多船,水里還有氣球。遠看胡像五顏六色的廣場。

          湖里好多小魚,有紅的,有黃的,有金的,真是美麗的魚。

          看,中山公園多大,它周圍的提岸更長,看見湖中心那個小島了嗎?走過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中山公園到處都有魅力的`景色,我說也說不盡。

          位于中華路南側(cè),占地面積16。1萬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

          日偽時期叫千代田公園,中國人被限制入園。解放后經(jīng)過四十年的規(guī)劃建設,成為沈陽市的重點公園之一。園內(nèi)綠樹紅花,假山亭閣,小橋流水。雖地處繁華鬧市區(qū)卻自有一種寧靜。

          坐落在公園內(nèi)的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zhì)教育基地和休閑觀賞的良好場所。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市中山公園百花苑內(nèi),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設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奇石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放像廳。

          占地兩面萬多平方米的兒童樂園是孩子們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纜車、宇宙飛船、電動木馬、小火車、碰碰車、空中電動轉(zhuǎn)椅、彈跳小城堡等設施。中山公園經(jīng)常舉辦花卉、彩燈、冰燈展覽,每年的展出期間,游人絡繹絕,高峰時人山人海。

          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zhì)教育基地和休閑觀賞的良好場所。

          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市中山公園百花苑內(nèi),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設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奇石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放像廳。博物館陳列以“自然與人”、“自然與藝術”為主題,以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有機結(jié)合為特色,集中展示生物物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性及自然之美、自然之奇,揭示了自然界發(fā)生、發(fā)展及其演變規(guī)律和師法自然規(guī)律。

          博物館主要景觀和展品:沈陽市最大的熱帶雨林、非洲塞舌爾國贈給我市的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龜——象龜、世界最大貝類——硨磲貝、各種珍貴的世界名蝶和甲蟲、各種珍貴的世界名螺、各種珊瑚、最大的中國龍化石、舉世罕見的四角巖羊、最完美的古生物組合——龍魚戲、最大的海百合、國際國內(nèi)獲大獎的奇石精品等。

        中山導游詞13

          中山陵音樂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qū)中山陵廣場東南。建于1932年至1933年,占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由關頌聲、楊廷寶設計,1932年秋動工興建,1933年8月建成。音樂臺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

          音樂臺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平面布局呈半圓形。半圓形圓心處設置一座弧形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舞臺及照壁,圓中心是舞臺,舞臺長約22米,寬約13.33米,高出地面3.33米。

          臺后建有大照壁,是音樂臺的設計主體,仿中國傳統(tǒng)五山屏風樣式,表面以水泥斬假石鑲面,既為舞臺背景,又是起到反射聲波作用,同回音壁原理相同,以匯集音浪。照壁坐南朝北,寬約16.67米,高約11.33米,水平截面為圓弧形。照壁上部及兩側(cè),雕刻有云紋圖案。上部云紋圖案之下,雕有三個龍頭,突出墻體之外。在舞臺邊緣處有數(shù)道波浪形臺階,階內(nèi)填土以栽花草。

          緊靠樂壇正前方有一汪月牙形蓮花池,呈半月形,池底有伏泉,池半徑為12.67米,用以匯集露天場地的天然積水,池水終年不涸,可以增強樂壇的'音響效果。樂壇兩翼筑有平臺,有臺階與花棚銜接,上砌鋼筋混凝土花棚。舞臺下辟有休息室、盥洗室和貯藏室等。

          舞臺前為觀眾席。設計者巧妙利用草坪的自然起伏,設計成由高到低的半圓形觀眾席。半圓形草坪呈坡面狀,半徑約56.67米。草坪上,沿同心弧方向展開三條小徑;沿扇面坡道圓心方向建有五條寬二米的放射形走道,每條走道有45級臺階。草坪被小徑和走道臺階分為12塊,草坪上可容納觀眾3000余名。

          半圓形音樂臺較高外緣上建有一條寬6米、長150米的紫藤花架。走道內(nèi)外兩側(cè),各有36根立柱、36個花盆、30張石凳;芟碌耐粋(cè)花盆之間,有長條形石凳,供觀眾品茶休憩。在花架邊的紫藤外圍,有一條弧形水溝,上有五座小橋,為音樂臺內(nèi)的五條出入口。紫藤長廊呈半圓形展開,形成等距離的節(jié)奏和旋律美。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游人休息納涼的佳境。現(xiàn)音樂臺有許多白鴿,可以在音樂臺買飼料喂這些白鴿。

        中山導游詞14

          中山廣場最早建于俄國占領時期,當時叫尼古拉耶夫廣場。在日本占領期間,該地區(qū)被稱為大廣場。解放后改名中山廣場,以紀念孫中山先生,也叫中山音樂廣場,因為周圍有高級音響,每天定時播放世界名曲。

          廣場呈圓形和放射狀,從這里向四面八方輻射出10條道路。廣場周圍的建筑大多建于本世紀初,包括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折衷主義。這些建筑現(xiàn)在大多被金融機構(gòu)使用,所以它也是大連的金融中心。

        中山導游詞15

          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cè),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里處,稱“鎮(zhèn)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