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好詞>導游詞>南京導游詞
        南京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11-26 13:26:11
        • 相關推薦
        南京導游詞15篇

          作為一名樂于助人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shù)氐幕厩闆r,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南京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南京導游詞1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作為古城南京秦淮名勝蜚聲中外,是國內(nèi)外游人向往的游覽勝地。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于宋,南京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2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人們通常所說的夫子廟,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主大建筑群,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夫子廟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wèi)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筑對稱配列,占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

          這里既是歷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自1984年復建以來接待游客60多萬人。在這里,春有金陵燈會;夏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納涼晚會;秋有美食節(jié)、文化節(jié)、祭孔活動和菊展。

          夫子廟地區(qū)是南京小吃的`發(fā)源地,早在六朝時期,就成了全市的小吃中心。明清及至民國政府時期,隨著秦淮燈船的興起而更加繁華,小小的夫子廟地區(qū),大大小小有20家小吃店,成了南京小吃集大成之地。名店有奎光閣、新奇芳閣、蔣有記、雪園、永和園、六鳳居、五鳳居、德順居、龍門居等。還有一家風味獨特的月來閣,是泊在秦淮河上的一條畫舫。

          雪園、永和園的小籠包子,皮薄、餡大、鹵多,每只折紋20多道,蟹黃包子更加鮮美。新奇芳閣供應的菜包、酥油燒餅、甜豆沙包、雞面、干絲、春卷,風味獨特。抗戰(zhàn)勝利后,蔣有記、六鳳居和小巴黎,合稱為夫子廟三家。蔣有記以善制牛肉鍋貼名噪金陵;六鳳居以豆腐腦、蔥油餅著稱;小巴黎以女侍招客,頗有洋風。

          從1987年12月起,在全市每年舉辦一次美食月,后發(fā)展為一年舉辦兩次食品節(jié)。這種食品節(jié),有組織,有計劃,力量集中,聲勢浩大,美食成批,風味獨特,吸引了眾多的食客。食品節(jié)期間,實行開放式經(jīng)營,邀請北京、天津、南京、成都、昆山、無錫、揚州、鎮(zhèn)江等地的名師,來夫子廟獻藝。夫子廟風味小吃深受海內(nèi)外游客喜愛,有19個品種獲得了省級和部級獎勵或榮譽稱號。**游覽夫子廟、品嘗夫子廟小吃后欣然題詞“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

        南京導游詞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

          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yè)、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

          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

          由于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它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

          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

          歷史上,南京城區(qū)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另一處在朝天宮。

          現(xiàn)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

          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

          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zhàn)中為日軍焚毀。

          現(xiàn)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

          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

          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

          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qū)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xiàn)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夫子廟中軸線的起點部分—夫子廟廣場。

          環(huán)顧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東西兩側有聚星亭、魁光閣及商業(yè)區(qū),北有中軸線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廟東西兩側的東、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廟地區(qū)區(qū)別于其他城市孔廟的獨特氛圍,即歷史上形成的廟市合一的格局。

          請看廣場前的這一條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

          流經(jīng)廣場的這一段是內(nèi)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廟時被改造為泮池,因曲阜孔廟泮水流過而得名。

          南岸的一堵紅墻,是建于明萬歷(1575年)年間的大照壁,長達110米,氣勢磅礴,為全國照壁之最。

          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筑群的開始。

          泮池北岸石欄則為明正德(1514年)年間所建,是歷經(jīng)了滄桑變遷之后,成為夫子廟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戰(zhàn)前曾加以修整。

          游人至此,憑欄小憩,觀覽秦淮秀色,心曠神怡。

          泮池西側的文德橋現(xiàn)為漢白玉橋。

          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

          因為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nóng)歷11月15日子時左右,皓月當空,憑欄俯視,在橋的兩邊分別可看到橋影將河中明月分成兩個半月,被稱為“文德分月”。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中就有記述,如果您有機會的話,不妨在農(nóng)歷11月15日來文德橋邊看一看。

          文德橋南烏衣巷口的一組徽派建筑群,為“王謝古居”。

          作為東晉豪族王謝兩大家族聚居區(qū),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唐劉禹錫名作《烏衣巷》的詩句,使烏衣巷、王謝舊居變得非常有名,現(xiàn)為“南京六朝歷史文化陳列館!按蠹矣袝r間可以進去參觀參觀。

          現(xiàn)在我們看石欄北側是新復建的天下文樞坊,表明此處為天下文化中心。

          三門四柱,頗為壯觀。

          在古代,它與后面的欞星門對應,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供郡親王出入,一般的官員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時都用木柵欄封閉起來。

          廟前廣場西側的聚星亭,六角飛檐、古樸大方,外表看雙重飛檐翹角,貌似兩層結構,其實只有一層,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薈萃之意。

          再請看東邊,臨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閣,閣內(nèi)的魁星亭,三層六面,下臨秦淮,景致獨特。

          古有“奎主文章”之說。

          奎星即魁星,是文運興旺之兆,是科舉時試奪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歷代學子奉為神靈。

          魁光閣與聚星亭東西犄角相望,互為呼應,融為一體。

          廟前廣場北面的石砌坊門,是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門,六柱三門,古樸優(yōu)美,中間橫楣刻有篆文“欞星門”。

          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的意思。

          三門之間鑲嵌有牡丹圖案的磚刻浮雕,精雕細琢,美侖美奐。

          石柱頂端皆用云板,即華表之意,作為一種標志。

          此乃皇帝祭孔的儀門。

          走過欞星門,我們就來到大成殿的大成門前。

          大成門,又稱戟門,是夫子廟的正大門,兩旁為持敬門。

          封建時代只有官員可以由大成門出入,一般士子只能從旁門進出。

          盔入門內(nèi),左右分別樹有四塊古碑:東邊有元至順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邊有公元1330年的殘碑《集慶孔子廟碑》和由市政府遷來的甫齊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問禮圖碑》。

          以《孔子問禮圖碑》為著。

          院落甬道兩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門生中的八位,即閔損、冉耕、冉求、端木賜、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狀甚虔誠,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臺為丹墀,俗稱露臺,高1.4米,東西寬21.8米,南北長“14.0米,四周圍以石欄,有云頭望柱24根,臺前兩角設有石燈籠。

          此露臺用作祭祀和歌舞。

          露臺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銅質(zhì)地,達4.18米,重乙37噸,做工精細,維妙維肖,體態(tài)豐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間透露出偉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露臺兩旁原是兩廡,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牌位和存放祭祀、儀禮、佾舞用具的處所。

          現(xiàn)縮為小兩廡,改為碑廊,陳列有趙樸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墨跡的碑石30余塊,供游人欣賞。

          露臺盡頭即為巍峨莊嚴的夫子廟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寬27.3米,進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頂?shù)姆鹿沤ㄖ?/p>

          正面屋檐下海藍色豎匾,上書“大成殿”。

          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大成”當指孔子。

          “大成”一詞,源出《札記.學記》,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又見于《孟子.萬章》。

          “孔子,圣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屋脊鴟吻中有造型精美的“雙龍戲珠”立雕,這在國內(nèi)同類建筑中屬首創(chuàng)之作;屋面覆蓋青色小瓦所體現(xiàn)的輕秀之勢,與北方孔廟屋面采用黃色琉璃瓦的富麗恢宏之勢明顯不一樣,更顯隨和、入俗之意,這亦是南京夫子廟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現(xiàn)之一,亦或稱之為“入鄉(xiāng)隨俗”吧。

          整座建筑重檐飛翹,斗拱交錯,氣勢雄偉;殿堂七楹,殿廊環(huán)立26根仿木圓柱;前后花格長門16扇,內(nèi)殿藻井枋檁,素雅肅穆。

          殿中央陳列有高6.5米、寬3.5米的國內(nèi)最大的孔子畫像,畫像前二側還有12位門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參、顏回,前面還陳列有柷、琴、臥箜篌,編磬,編鐘、古箏、鼓等古代樂器。

          四周墻壁懸掛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鑲嵌壁畫,稱為“孔子圣跡圖”,是由浙江樂清2OO匠師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內(nèi)蒙古、遼寧、青海、廣西、廣東等省(區(qū))的內(nèi)玉石,雞血凍、壽山石,翡翠綠、周村凍等石中名晶及黃金、珠寶、羅鈿等貴重的珠寶飾件,耗3年之功雕成,總投資580萬元人民幣。

          畫面采用中國古典全景式構圖方式,輔以考證有據(jù)的細部描述,做工精細,色澤自然,富有立體感,給人以逼真神奇之感。

          每幅面高2.5米,寬1.3米,畫中 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

          38幅壁畫分別是圣跡之圖、題首前言、尼山致禱、麒麟玉書、二龍五老、鈞天降圣、俎豆學禮、職司委吏、命名榮貺、職司乘田、問禮老聃、在齊聞韶、晏嬰沮封、退修詩書、夾谷會齊、歸田謝過、誅少正卯;女樂文馬、因膰去魯。

          匡人解圍。

          丑次同車之一,丑次同車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貫隼、適衛(wèi)擊磬、學琴師襄、西河返駕、靈公問陳、子路問津、在陳絕糧、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壇禮樂、跪受赤虹、西狩獲麟、夢奠兩楹、治任別歸、漢高祀魯。

          體現(xiàn)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光輝典范形象,這恰如殿中對聯(lián)所寫“氣備四時興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真乃謂“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

          由大成殿東廡北門出,經(jīng)東市即進入學宮區(qū)。

          東市和西市是由原來進出學宮的東、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經(jīng)銷商品的場所,現(xiàn)已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具特色的工藝美術晶、文化用品銷售場所和文化活動場所。

          學宮是封建時代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有不同層次,如縣學、府學(路學、州學等)和國學,都與孔廟毗鄰,以示儒學立國,修身的正統(tǒng)地位。

          學宮包括明德堂、尊經(jīng)閣、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樓等單體建筑。

          走進學宮大門,就是古風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們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聽訓導師宣講圣教和上諭(倫理和政府法令)的場所,以培養(yǎng)學子們忠君愛國的思想。

          對于明德堂的名稱,可能有的游客要問,各地夫子廟建筑群中只有“明倫堂”,何以南京夫子廟例外,叫作“明德堂”?確實,南京夫子廟內(nèi),明德堂原來也稱“明倫堂”,只是當年元軍即將攻克南京之時,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為了表明他寧死不屈的決心,親自手書,改“明倫堂”為“明德堂”以明效忠國家、報效民眾之志氣,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經(jīng)閣,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層,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頂,氣象非凡,是當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諭講課的講堂,現(xiàn)為民俗風情陳列館。

          與尊經(jīng)閣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樓,尊經(jīng)書院分置尊經(jīng)閣后兩邊。

          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現(xiàn)為梨園;青云樓清時改為圖書館;尊經(jīng)書院為講課之所,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室。

          尊經(jīng)閣后小高地,叫衛(wèi)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廟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時,亭內(nèi)立皇帝御題的“敬一箴”,作為生員士子的座右銘。

          所謂“敬一”就是對孔學的敬業(yè)之意。

          游完學宮,向東過貢院西街走數(shù)十米,就是江南貢院。

          利用這一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夫子廟的其他情況。

          夫子廟地區(qū)除了夫子廟自身建筑之外,還有更為引人注目的民風民俗、特色市場和風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過燈節(jié)的習俗,六朝時期佛興燈旺,作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節(jié),燈火滿市井,為全國之冠。

          明朝時放燈時間延長,正月初八為上燈節(jié)。

          十八日為落燈節(jié),是我國歷史上為時最長的燈節(jié),那時南京人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燈節(jié)都極為隆重,以夫子廟地區(qū)為最盛。

          卡國以后,夫子廟燈會在政府的`支持和組織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廟的大街小巷、店堂鋪面、河房屋頂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彩燈,前來觀賞的人群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煞是壯觀,其規(guī)模之大、延續(xù)時間之長、燈彩式樣之多,在全國同類燈會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廟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業(yè)文化也比較發(fā)達,首先是夫子廟建筑群兩側的東、西二市就以其豐富的工藝美術晶、古玩、字畫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顯示出文化的商業(yè)性價值,其次在夫子廟還有小商品市場、花鳥蟲魚市場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場,體現(xiàn)了南京人的一種閑適心態(tài)和文化品位。

          夫子廟已成為現(xiàn)代商品云集的商業(yè)中心區(qū)之一。

          其三,夫子廟還是南京四時茶食的發(fā)源地,隨著各種節(jié)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廟秦淮小吃因時更新,各種茶食店鋪,攤販小吃,應有盡有,成為我國東南地區(qū)歷史最久、最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旅游區(qū)。

          從泮池文德橋至文源橋方圓百米左右的市面,風味飲食店就有數(shù)十家之多。

          可謂咸甜葷素風味迥異;東西南北各有千秋。

          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園、六鳳居、老正興、奇芳閣、蔣有記等,風味名點和小吃有數(shù)百種,極大地強化了夫子廟的區(qū)域性特征。

          好,我們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貢院遺址。

          凱南貢院是專門用來考試的場所,起初規(guī)模并不大,只供府、縣學考試之用。

          明初鄉(xiāng)試、會試集中在此舉行。

          后貢院規(guī)模擴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為江南貢院,已經(jīng)是規(guī)?涨,形成東起姚家巷,西至學宮、孔廟,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體,其號舍達兩萬多個,在當時全國貢院中首屈一指。

          民國之后,貢院冷落,只有明遠樓等,作為歷史文物被保留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明遠樓,上下三層,四四方方,飛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貢院舉行考試期間用來警戒和發(fā)號施令之所。

          如今樓下拱門內(nèi)保留的明、清和民國年間的石碑,詳盡廄載了江南貢院的盛衰歷史。

          為有效地保存封建時代科舉考場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在此建立了“江南貢院陳列館”,復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號舍,陳列了神態(tài)各異的應試學子的塑像,供人們參觀。

          同時,游人們還可以親自體會一下“金榜題名”的古趣。

          各位朋友,您不想試一試?

          游罷夫子廟的主要觀光點,我們大概可以把夫子廟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兩點。

          第一,夫子廟是一個廟市合一的活動場所,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廟建筑及其文化氛圍通常與商業(yè)文明、市井文化相隔離。

          在夫子廟,一方面是圍墻內(nèi)嚴謹?shù)奈幕諊?另一方面是圍墻外、秦淮河兩岸充滿活力的商業(yè)文明,如工藝美術品、小商品、花鳥及現(xiàn)代商場、批銷中心,以及業(yè)經(jīng)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俗文化,如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秦淮燈彩、秦淮風味小吃、云錦工藝、南京白局等,一應俱全,充分體現(xiàn)了夫子廟的繁華和與眾不同。

          學宮、孔廟與市場(東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風民俗等)和諧相處,高雅的儒學文化與通俗的市井文化、商業(yè)文化相互兼容、共同發(fā)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廟建筑布局中有許多中國之最。

          如象征南京母親河—秦淮河的長達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國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廟中獨一無二的。

          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夫子廟學宮明德堂的名稱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寶”—孔子畫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跡壁畫,堪稱全國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廟的與眾不同,地方政府和國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來,開發(fā)并形成了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風光帶。

          在東起東水關、西迄西水關的十里秦淮,發(fā)掘出那些被歷史湮沒的秦淮勝跡,如瞻園、白鷺州、中華門城堡以及桃葉渡至鎮(zhèn)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觀,即所謂的“四點一線”,形成了集山水、園林、市街、河房河廳和民風民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qū)。

          現(xiàn)已布局井然,初具規(guī)模,景致獨特,美不勝收,成為全國旅游景區(qū)四十佳之一。

          基于此,有關部門還開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線路和陸上游一條線,成為繼“湖南路燈光夜市”后又一顆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顯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廟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南京導游詞3

        各位游客:

          我們即將參觀的景點就是明孝陵。你們知道明孝陵的主人是誰嗎?這人可大有來頭,我們邊走邊介紹。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是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鳳陽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17歲投身皇覺寺,1352年參加了元末郭子興的紅巾軍,1356年領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稱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其實明孝陵的這片土地原是六朝開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位于明孝陵東側的靈谷寺,可是當時朱元璋為了奪取這篇風水寶地呢,還大興土木的將寺址從獨龍阜遷到了紫霞洞的南面。當新寺建成后一些風水先生又來搬弄是非,于是靈谷寺又再次搬遷現(xiàn)在到了明孝陵以東。

          在陵墓動工后一年,馬皇后病逝,因為馬皇后死后謚號“孝慈”,因此陵墓取名“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個工程直到142019年才完工。

          朱元璋生世:朱元璋生平。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開國皇帝。本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人。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于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興死,被明王韓林兒封為左副元帥。1356年,領兵攻占集慶(南京),改名應天府,建江南行省,稱吳國公。實行“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之計,積畜實力,1364年,滅陳友諒,自稱吳王,1367年,滅張士誠,后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舉兵北伐,進攻元大都。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京師,是為明太祖高皇帝。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園依山就勢神道蜿蜒曲折,陵寢恪守中國建筑之傳統(tǒng),中軸對稱,紅墻金甍,宏門巨碑,神道石刻森嚴肅穆,深遠莊嚴。墳山封土為寶城寶頂,即圍繞墳山起墻,稱寶城。城中封土為山,稱寶頂。自朱元璋開始寶城寶頂均為正圓形(清代帝陵依明制而建,獨改寶城寶頂為橢圓),首創(chuàng)了寶城寶頂,前朝后寢的陵墓形制,開創(chuàng)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一、大金門、碑亭

          1、大金門的建筑特點及規(guī)模

          2、碑亭原來的建筑形式和現(xiàn)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稱

          4、功德碑簡介

          5、碑文的內(nèi)容

          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大金門,當年明孝陵陵區(qū)從大金門的兩側延伸出一道45華里的外墻,把整個紫金山都包括在內(nèi)。原來的大金門是重檐歇山頂,頂覆有黃色琉璃瓦,現(xiàn)在屋頂和大門都蕩然無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門。

          過了大金門,我們就來到了四方城,這里原來是一座碑亭,由于頂部毀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只留下了四面墻壁和四個門券,每邊長26.86米,猶如一個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稱它為“四方城”。四方城內(nèi)的這座石碑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為朱元璋立的。碑高近4米,上書碑文是由朱棣親筆所撰而成的。,全文有2746個字,共分為七部分,分別記敘了朱元璋的一生事跡。這塊碑是南京現(xiàn)存最大的碑刻。下面這個馱碑的圣獸被稱為赑屃,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當年朱棣發(fā)動政變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其中之一呢就是為朱元璋樹碑立傳,歌功頌德,以此來籠絡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這也是明孝陵工程結束的標志。

          二、神道、梅花山

          1、石象路的六種神獸名稱、數(shù)量及排列順序

          2、望柱(點到即可)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將的名稱、數(shù)量及排列順序

          4、欞星門復建的時間

          5、孫權墓和賞梅勝地

          走過御河橋,我們就來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兩側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種石獸,分別是獅子、獬豸、大象、駱駝、麒麟和馬,每組四只,兩立兩蹲。獅子是百獸之王,象征帝王的威嚴;獬豸是傳說中的法獸,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駱駝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遼闊,國家西域安寧;大象則是象征國泰民安,民心順服;麒麟是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瑞獸,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這種動物是馬,象征對帝王的忠誠。在神道兩側安置這些石獸的主要有三個功能:一是用來表記朱元璋的功績,二是為了展示大明的國力昌盛,三是祈望鎮(zhèn)妖辟邪。

          走過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對望柱,望柱又稱華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稱陵表。在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從這里開始,神道開始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兩對武將,身穿盔甲,手執(zhí)金吾,身材魁梧;兩對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肅穆。他們分別是一對青年的,一對壯年的,預示著大明江山后繼有人。為什么要把石人成為翁仲呢?原來傳說翁仲是秦始皇時的一名有名的武將,他死后,秦始皇為了紀念他,便命人鑄了一尊他的銅像,立于咸陽宮門外。匈奴人覲見,遠遠看到這尊銅像,都以為是翁仲,畏懼不敢接近。此后,人們就把立于廟堂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統(tǒng)稱為翁仲了。

          神道的盡頭,立有一座六柱三門的欞星門,原門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欞星門是根據(jù)史料在2019年修復的。這是謁陵時通行的禮儀之門。位于神道翁仲路北的明孝陵欞星門,據(jù)史料推斷是在清朝早期到同治年間被毀。2019開始復建,2019年建成開放。據(jù)考證,明孝陵欞星門與北京十三陵的欞星門結構是一樣的。復原好的欞星門西南向,正對神道,仿木結構,三門六柱,三門并排,面闊20多米,高7米多。材料盡量用原件,需要添加的石料均采自明孝陵工程原料地——南京青龍山。欞星門的柱頭、云墩等均用石料雕制,石柱礎和抱鼓石按原有樣式復原。欞星門是明孝陵引導部分的結束,象征著王尊,帝后入葬陵寢地宮時,此門為必經(jīng)之門,所以又被稱為龍鳳門。

          在石象路東側,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圍繞梅花山轉了一個彎。原來這座山是東吳時孫權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時曾有人建議將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留下給我看大門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彎曲,正好成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F(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南京著名的賞梅基地了。

          三、金水橋、陵門、碑殿

          1、金水橋(點到即可)

          2、陵門建筑特點

          3、“特別告示”碑及六國文字

          4、碑殿內(nèi)五塊石碑的名稱及內(nèi)容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金水橋,金水橋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寢建筑,金水橋原本有五座,正對著陵宮的五座大門,后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清代只重新修復了三座,我們可以看到橋面與橋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遺物,橋欄為清代重修。從這里開始,建筑依照中國傳統(tǒng),坐北朝南,中軸對稱。

          順坡而上,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門,這是陵宮的大門。它黃瓦,朱門,紅墻,相互映襯,盡

          顯皇家的氣派。這座門是1988年根據(jù)史料重修的大門,在門前在墻外的東側,有一座特別告示碑,立于宣統(tǒng)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國文字書寫,內(nèi)容是告誡游人要保護孝陵。

          進了文武方門,我們就來到了碑殿,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大門,因大門在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中,清同治年間將毀壞的大門改建為碑殿,殿內(nèi)共有五塊碑刻,正中一塊上刻“治隆唐宋”,為康熙皇帝手書,意思是贊譽朱元璋治理國家的功績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作為滿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對朱元璋的尊重和欽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滴鯃(zhí)政之初,漢人不服滿人統(tǒng)治?滴跎钪,光靠滿人高壓政策是不行的,還須依靠漢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親謁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謁陵時題“治隆唐宋”,借此籠絡人心。作為旁邊兩塊是乾隆皇帝謁陵時所題的詩碑。后面還有兩塊臥碑分別記敘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時謁太祖陵的紀事,上面有兩江總督陶岱以及江南織造郎中曹寅所書的記錄。

          四、享殿遺址

          1、享殿過去和現(xiàn)在的用途

          2、原來的規(guī)模及現(xiàn)在可見的景觀

          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舊址,可以看到原有漢白玉的三層須彌座臺基,臺基高三米,三層臺基的四角上還遺留石雕的螭首,臺基前后各處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山河”,下陛為“天馬行空”三層須彌座上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的神位。原來的殿宇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我們現(xiàn)在看到臺基地面上保留下來的56個巨大的石柱礎,每個的直徑都有0.91米,看到這里就不難想象當時的享殿是多么的壯觀。當年的孝陵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嚴,當時孝陵的規(guī)模遠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長陵享殿要大,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間修復的三開間的小殿,規(guī)模已大不如前。

          五、方城、明樓、寶城、寶頂

          1、方城明樓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寶城、寶頂?shù)囊?guī)模、形狀和建造特點

          4、墳的封土變化

          經(jīng)過內(nèi)紅門,走過升仙橋,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條石與巨大的磚石砌成,方城東西兩側各有八字墻一堵,墻面四角飾有磚雕花紋,這些磚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過方城正中54級甬道,迎面就是寶城的南墻,正面可見用十三層條石壘筑,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據(jù)說這七個字刻于民國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詢問的。

          從寶城與方城之間的東西夾道折向南拾級而上,可以登上明樓,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毀于清代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僅存四壁,2019年明樓加頂保護工程完成,已修復上午明樓于2019年7月正式對游客開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國的十九處帝王陵墓的圖片資料。

          方城后面就是寶頂,它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頂上樹木參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馬皇后埋葬的玄宮。寶城就是圍繞寶頂周長約1100米的磚城。寶城寶頂?shù)幕柿晷沃崎_創(chuàng)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寶頂大致為圓形,清代帝陵的寶頂改為橢圓形了。

          墳的封土變化: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幾個時期:周代,封土為墳。秦漢時期,“方上”,墳上部為四方臺,下部為四方形大基礎,如覆斗形。唐朝,以山為陵,陵為墳墓的別稱就從此而起。宋代,小方上,與秦漢時期類似,但規(guī)模較小。元代,“墓而不墳”,地面上沒有標志。明清,寶城寶頂,外加圍墻,內(nèi)堆山形圓丘并高出圍墻,城即寶城,圓丘即寶頂。明為正圓,清為橢圓。陵墓之所以能夠成為旅游資源,是因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即建筑雄偉,文物珍貴,環(huán)境優(yōu)美,科研價值高,便于憑古吊今等。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沒有陵墓。諸多的明代陵墓遺存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觀賞之處。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今天的參觀就要這里結束,感謝大家對我的導游工作的配合,歡迎您再次游覽明孝陵!

        南京導游詞4

          各位游客,您現(xiàn)在來到的是總統(tǒng)府的西花園,又叫煦園。煦園初建于明初,成型與太平天國,是南京最為精致的一處江南園林。古代的造園者說:“水為園林血脈,建筑是園林的五官”。今天,導游我就帶大家來領略煦園中水之靈動,建筑之精妙。

          走過小院,映入眼簾的是一泓池水,這就是太平池。大家請看,水池的形狀像什么?對了像花瓶!捌空,平也”,意為平安、太平。

          池的南邊建有一座畫舫,畫舫又稱花船,在江南是供達官貴人吃船菜,聽小曲兒的地方,此處的畫舫底部以青條石砌成,故稱“不系舟”。它是當時的二江總督尹繼善為迎接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所建,將北方馬車華美之蓬蓋與江南舟船相結合,讓久居北方的乾隆皇帝有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又因不系舟底部為青石所建,穩(wěn)若磐石,所以此舫又寓意著大清江山堅不可摧,萬世永固。大家請看,畫舫上的木雕十分的精美,門楣上雕刻有蝙蝠、梅花鹿、山貓,分別寓意福、祿、壽,另外還有牡丹、萬年青、仙鶴等,都是取“長壽富貴”之意。在過去,畫舫是供人泛舟河上聽小曲兒、吃船菜用的,而在園林構景中,水中有船,是景;有畫舫,更是美景。坐在畫舫上,有泛舟湖上的感覺,再望著周圍的美景,真是“靜水清清碧玉凝,亭臺樓閣池云中,名為畫舫混不動,人入畫中更添情”。

          站在畫舫上,憑欄遠望,對面就是漪瀾閣。它建于池中露臺之上,四面環(huán)水。前有平臺,圍以石欄,欄上十數(shù)只小獅,古拙形象。兩旁以單孔石拱橋與兩岸相接。閣開三楹,正面為屏風式門,上雕圖案均系瓶鼎,諧音平等。閣為磚木結構,灰瓦覆頂,雕花門窗。南面的露臺,可作拜月及聽曲之用。中秋之夜,女人祭拜月神,祭品多為月餅、水果、菱藕之類。祭畢,全家邊吃邊賞月,同時請樂師隔水奏樂。樂聲從水面上傳來,這叫“水音”,格外的清潤悅耳,因其正對不系舟,所以又有“水舟雙鑒”之名。

          畫舫的西側便是夕佳樓,雙層檐頂,三面臨水。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夕陽西下,登樓而望,亭臺閣榭,無不流光溢彩,水中倒影亦是搖曳生輝。夕佳樓圍以曲欄,仕女可臨水半倚,團扇輕拂,故又稱“美人靠”。

          而畫舫的東側建有一水閣,這里可是清晨觀賞晨曦的佳處,也是早晨讀書的'好地方。大家再仔細看,水榭屋頂翹起的戧脊上有什么?兩只神態(tài)歡悅的喜鵲棲息在一只綻放的梅枝上,望著滿園的美景,不忍飛去,故而此閣得名忘飛閣。

          煦園精巧雅致,別具一格,您看,南舫北閣遙相呼應,東閣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這畫舫、樓閣又將這一池碧水自然分割成三個部分,既各自獨立又融為一體,雖為人作,宛若天成。

          游客朋友,一泓池水,四處美景,這不就是一幅精妙的畫卷嗎?漫步煦園,俯視倒影,仰望蒼穹,您不就在畫中悠游嗎?這正是:水榭樓臺成美景,人入畫中更添情。

        南京導游詞5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稱,各個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跡和遺址,F(xiàn)在我們要去參觀游覽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選址經(jīng)過—營建過程】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歷代帝王對陵地的選擇非常慎重,特別注重選擇“吉壤”之地,即風水寶地。每次外出選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員外,還要吸納通曉地理、會看風水的方士參加。選好陵地后,皇帝還必須親自審視現(xiàn)場,滿意了才被最后確定下來。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關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開始籌劃營建陵墓。據(jù)說,他曾把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大臣召來,商議選址。五人約定各自先把所選最佳墓址寫在紙上,然后同時公開。結果,英雄所見略同,都寫著“獨龍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這樣定了下來。獨龍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徑約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墳冢。中國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龍?zhí)熳,在獨龍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p>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開始籌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軍都督府企事李新。當時,動用大量民工,遷走了前人留下來的幾十座寺廟。自東晉、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當作國教,因此南京寺廟林立。東晉時,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侶達10萬之眾。唐代杜牧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闭钱斈昴暇┓鹚屡d盛的寫照。除了遷寺之外,甚至還遷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當要遷走三國時孫權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時,朱元津說了一句話:“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守門!辈艣]被遷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馬皇后去世,朱元津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將其靈樞葬人陵墓,封她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稱也由此而來。1383年,孝陵的主體工程大殿建成。 1392年,皇太子朱標去世,葬在孝陵東,稱為東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個建陵工程才告結束,工程歷時20xx年。朱元津臨終前,曾留下遺命;“喪儀物一以儉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無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釋服,無妨嫁娶!边@顯然是朱元璋收買人心的把戲。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圍,東起孝陵衛(wèi),南到衛(wèi)崗下馬坊,西抵城墻邊,北達獨龍崗半山腰,方圓20多公里,可謂規(guī);趾辍T诼L的20xx年工程建設中,耗盡了民脂民膏。當時墓區(qū)內(nèi)植樹萬株,養(yǎng)鹿千頭,派守的衛(wèi)兵多達5700人。其范圍之廣,規(guī)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見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時,有40位嬪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東、西兩側,38人從葬于孝陵。這暴露了中國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忍,他們不僅生前要享受榮華富豪,死后仍要“雖死猶生”,實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導建筑:下馬坊—大金門—神動圣德碑—御河橋—神道—石象路—華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為引導建筑的神道和主體建筑的陵寢兩大部分。

          各位游客:進入明孝陵陵園區(qū)內(nèi),首先看到的這座石牌坊,叫做“下馬坊”,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著的是“諸司官員下馬”6個楷書大字。當時的文武官員到此必須駐轎下馬,以示尊敬。眼前所見的這座下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請大家看,這便是明孝陵的正門——大金門,黃層重檐,紅色墻堰向東西境蜒,氣勢非凡。

          大金門正北70米是碑亭,俗稱“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個券門。亭內(nèi)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著明成祖朱律頌揚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長達2746宇,每個字都有拳頭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龜形動物,高2.08米,古人稱為“贔屃”,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jù)說特別能負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區(qū)最大的一塊古碑。

          各位游客:過了御河橋,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為兩段:第一段為東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長615米,路上兩側分列6種12對共24只石獸,每種4只,兩蹲兩立,自東向西排列著獅、獬豸、駱駝、象、麒麟和馬。這些石獸各有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又起到鎮(zhèn)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傳舜帝時管刑法的官員皋陶豢養(yǎng)獬豸,如果遇到兩人爭斗,它能用角抵觸無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為公正的神獸,在這里用來標榜皇帝是執(zhí)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駱駝象征著沙漠與熱帶,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zhèn)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性格溫良,寓有“順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wěn)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麟、鳳、龜、龍)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江山的重要坐騎,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上常常立下汗馬功勞,它具有“老馬識途”的智慧,“馬不停蹄”的能耐,“一馬當先”的奉獻精神和忠于職守的高尚品德,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所鐘愛。明孝陵神道的6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80噸,都取材于江蘇大連山。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冬季時,在路面上灑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用讓眾人一路上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任務。石獸盡處,神道折向正北。這一段神道從望柱起到根星門止,長250米,俗稱翁仲路。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對圓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龍紋飾,這就是華表。華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宮殿、宗廟的標志。其實原先的華表與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不一樣,它是一根木柱,后來演變?yōu)樵诳拷局敳堪采隙痰臋M木或木板,把它豎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讓人書寫諫言,或是起到表識作用。這種表柱也叫柜表,因為遠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時候花與華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華表。墓前立華表始于戰(zhàn)國時的燕昭王,到西漢時已很盛行,但當時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華表,直到東漢才盛行,東漢時的石柱周圍有瓜棱形直紋,柱上還題刻著“某官職某某神道”的字樣。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現(xiàn)了蓮花紋因蓋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礎、柱頂出現(xiàn)了卷草紋雕飾。宋陵石柱通體都刻有龍紋。由于受宗教的影響,柱頂端也逐漸演變成承露盤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華表上的犼頭朝外,表示望君歸;華表上的犼頭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華表又稱“望柱”。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從明孝陵神道到這對華表為止改變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線排列。據(jù)說這是為了繞開孫權陵墓,遵守朱元津不遷孫陵,讓他為朱元津看守大門的諾言,所以使神道呈彎月形,環(huán)抱著梅花山。每到初春時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艷,宛如一片“香雪海”。

          過了華表,這由南往北排列著的是8個石人,其中4個文臣,4個武將,人們也把它們叫做石翁仲,因此這段路又叫翁仲路。傳說翁件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駐守臨洮(今甘肅岷縣),鎮(zhèn)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為了紀念他,便鑄了阮翁仲銅像,立在咸陽官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遠看見這尊銅像,都畏懼不敢靠近。從此以后,人們就把銅像、石像通稱為“翁仲”了。這些翁仲全部用整塊石料雕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莊肅穆;武將披甲戴盔,威武雄壯。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獸同為明代石雕藝術的珍品。

          【明孝陵主體建筑:金水橋—文武坊門—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樓—寶頂】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導建筑便參觀完畢了。接著請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參觀明孝陵的主體建筑。

          首先我們來到了金水橋前,金水橋為三孔石橋,橋面設有欄桿。從金水橋直到方城、寶頂,方向為正南北,建筑按中軸線對稱配置。

          從金水橋向北200米,順坡而上,這就是明孝陵主體建筑的正門,名叫文武坊門。門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寬1.99米,高1.07米,陰刻餾金“明孝陵”3個大宇,為曾國藩所題,邊飾云龍花紋,F(xiàn)在的大門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門外東側墻下,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高1.05米,寬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鐫刻,內(nèi)容是保護明孝陵的告示。這塊碑是清宣統(tǒng)元年(1920年)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知府會銜豎立的。

          進人文武坊正門,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豎立著高大的石碑5塊,中間一塊最為醒目,上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是清圣祖玄燁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謁明孝陵時題寫的。意思是贊揚明太祖的功績勝過了唐宗家祖。這塊碑高3.85米,寬1.42米,碑下有座。碑的兩側,還有兩塊立碑,分別刻有乾隆巡謁明孝陵時的兩首題詩。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從正門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鋪成一條寬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為3間,檐高3。11米,長11米,進深7米,規(guī)模比原來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內(nèi)掛著的是朱元津與馬皇后畫像的復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稱“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山河”,下陛為“天馬行空”,均為浮雕圖案。

          穿過內(nèi)紅門,走過大石橋,一座全部用大條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1米,東西兩側有八字墻。方城正中是一個高大的拱門,拱門內(nèi)是一條深長的隧道,由54級石階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階,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樓所在。

          明樓俗稱“馬娘娘梳妝臺”,東西長39.15米,南北寬18.40米。南面開拱門3個,東、西、北三面各開拱門一個,樓內(nèi)地面用方磚鋪地。明樓原來是有頂?shù),現(xiàn)僅存四壁。方城和明樓是明代的創(chuàng)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沒有這樣的建筑。在寶頂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樓,其中又夾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莊嚴肅穆的氣氛,顯示出帝王的無比威嚴。

          方城之后就是寶頂,也叫寶城,只見正面的石壁上橫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楷書大字。據(jù)說,它刻于民國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問。寶城是一座近似圓形的小丘,直徑約325米到400米,四周圍有磚墻,墻以條石作基礎,依山就勢而筑,高約7米,墻頂厚度2.I米。寶頂之上,樹木參天,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地宮就在這寶頂之下。據(jù)說,這地宮完全按南京明故宮前朝后寢形式建造。根據(jù)專家考證,據(jù)陵墓地面建筑的規(guī)模估計,這座地下宮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發(fā)掘的第十個陵墓“定陵”。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曾得到發(fā)掘,一旦發(fā)掘,必將又是一大奇觀。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如果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將盡量滿足你們。現(xiàn)在清隨我一起上車,去游覽下一個景點。

        南京導游詞6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笔紫,我代表港青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朱,是諸位在華東期間的地接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豬,百年修得同船渡,叫小豬親切點嘛,哈哈,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梁,看到后腦勺,是不是很像梁朝偉啊,哈哈,是的,我們的梁師傅可是與梁朝偉是兄弟呢,名人都想看吧,但是為了安全起見,等休息的時候,我們在一睹梁師傅的神采吧,我和師傅一起為大家提供各種旅游服務,如果大家在旅游過程當中對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意見或者建議,都盡管提出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幫助大家來解決,祝愿大家在華東能有個美好,難忘的快樂回憶。

          我們的第一站是南京,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對南京的'概況還不是很了解,那么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于海內(nèi)外,簡稱寧,是江蘇省的省會,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長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積6598公里,下轄2縣11區(qū),常住人口有800萬。

          南京地理位置優(yōu)越,風景秀麗。孫中山先生曾贊嘆:南京“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區(qū),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難覓如此佳境也”。四季如何游玩呢,春游“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云”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

        南京導游詞7

          南大鼓樓校區(qū)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為南京大學三大校區(qū)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大學舊址所在地。1952年南京大學由四牌樓遷往鼓樓辦學,鼓樓校區(qū)也成為南京大學主校區(qū),直至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啟用。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坐落在南京市中心區(qū)域,位于鼓樓區(qū),與南京市中心鼓樓廣場相鄰,漢口路將鼓樓校區(qū)劃為南園、北園,南園是學生宿舍生活區(qū),北園是教學科研區(qū),面積近800畝。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為金陵大學舊址所在地,北園金陵苑一帶為中華傳統(tǒng)風格建筑群,其中的北大樓已經(jīng)成為南京大學的標志性建筑。

          (大門)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毛澤東同志當年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題寫的。

          (北大樓)

          南京大學北大樓建于1917年,由美國建筑師司邁爾(A.G.Small)設計,磚木結構,地上2層,地下1層,建筑面積3473平方米。由于誕生于中西文明激烈沖撞和融合的年代,至今我們依然能從它的外觀和風格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大樓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設計,同時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風格:中部建有一座5層高的正方形塔樓,將整座建筑分成對稱的東西兩半;塔樓頂部是十字形脊頂,實際上為西洋式鐘樓的變體;樓體由明代城墻磚砌筑而成。

          這些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墻磚以及盤繞其上的爬山虎,讓整幢建

          筑顯得格外寧靜、古樸和厚重,一如它所在的大學和城市。歷經(jīng)百年風雨的北大樓如今是南大人心中的圣地。在翠樹掩映的校園中,高高矗立的塔樓猶如一位不朽的守望者,無聲地言說誠樸、雄偉、厲學、敦行的校訓。這正是召喚余光中先生跨越那彎淺淺的.海峽、回歸母校的鐘聲,也是激蕩著每一個南大人心魂的鐘聲。

          (孺子牛)

          由吳冠中題字,楊振寧題詞,熊秉明雕刻的重達5噸的青銅雕塑孺子牛,舉行了揭幕儀式。

          座落在南京大學田家炳藝術學院前,長5米,寬1.8米,高2.7米的孺子牛,熊秉明先生形容其仁者看見他鞠躬盡瘁的貢獻;勇者看見他倔強不屈的奮起;智者看見他低下前蹄,讓牧童騎上,邁向待耕的大地,他是中華民族的牛;他是忍辱負重的牛;他是任重道遠的牛。楊振寧評價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意識的象征,并提議將其命名為孺子牛。

          (大禮堂)

          建筑仿造中國古代廟宇,磚木結構,地上兩層,屋頂主跨為歇山頂,附跨為硬山頂。筒瓦屋面。外墻用明代城墻磚砌筑,磚銘印記至今依稀可辨,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何應欽公館)

          南京大學外事辦公樓。原為何應欽公館。始建于1934年,抗戰(zhàn)期間毀于兵火。1945年在原址重建。歷史上有名的斗雞閘4號,即所謂南朝時達官貴人斗雞尋歡作樂的斗雞閘故地。

          (鼎)

          從主干道向西,看到一大鼎,為南大百年校慶時江蘇省政府捐贈。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fā)展為傳國重器。

          (小禮堂)

          南京大學小禮堂原為金陵大學小禮拜堂,由著名建筑師齊兆昌、美國弗洛斯與漢密爾頓建筑師事務所共同設計。堂前同時建一鐘亭。后經(jīng)戰(zhàn)亂,鐘亭被毀,鐘亦遺失。為紀念南京大學建校百年,由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捐資修繕小禮堂;北海經(jīng)銀河高科技產(chǎn)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捐資重建鐘亭。

        南京導游詞8

          【煦園:十二生肖石—壽寧石—鴛鴦亭—桐音館—俞槍所書詩碑—不系舟—忘飛亭】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將前往“總統(tǒng)府”景區(qū)最精華的部分煦園參觀。請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墻,墻的圓潤門上方鑲嵌著“煦園”兩字。這就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

          煦園建于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余畝。園內(nèi)花木扶疏,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球、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nèi),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在這兒,大家不妨一起來尋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xiàn)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xiàn)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游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請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塊嶙峋崢嶸的太湖石,嚴然具有皺、瘦、漏、透、丑等特點,請大家仔細辨認,它像漢字中的.哪個字?對!細心的游客已經(jīng)看出像個“壽”字。我們可在壽字石上留個影,在此預祝各位萬事如意,健康長壽。

          游客們:剛才我們看了兩組石景,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園中的水景。煦園的園林構筑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國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面防、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東像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致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臺樓閣也布置得十分巧妙!捌靠凇庇袖魹戦w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渡,南面有石訪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請大家往前看,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并立,近看卻是混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致,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臺上的那座建筑,叫桐音館,是煦園內(nèi)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群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jù)說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樹少時家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后來終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潛心鉆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宇,用來勉勵后人。

          游客們:酉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jù)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后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撒在這里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并非強調(diào)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秘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

          游客們:現(xiàn)在讓我們走近小橋,繼續(xù)參觀西花園的景致,前面看到瓶形的水池是人工開鑿的,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磚駁岸,顯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長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據(jù)說這座石舫是兩江總督尹繼善為了自己享樂,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額是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所題。中國有句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個形似橫臥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系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yè),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系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請大家仔細看,石舫分為前后兩艙,卷棚屋頂,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石航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頭鋪以青磚,船艙頂部是黃色琉璃瓦,兩側嵌有青磚雕花欄板,上面雕刻著牡丹、萬年青、卷草、猴、鹿、編福等彩色圖案,雕飾極其粗礦、優(yōu)美,富有濃郁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石舫門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兩只木雕獅子,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作品。請大家仔細辨認一下獅子額上的字。對了,它的形狀與“王”字非常相似。其實它是天王兩字的合寫,因為在太平天國時期,所宣傳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這一時期的工藝品中,凡獅、虎、龍的額上都刻有“天王”合寫字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農(nóng)民領袖洪秀全的敬仰。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指方向看,他右畔的那座飛檐翹角、玲瓏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飛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著一只神態(tài)歡悅的喜鵲,喜鵲看著自己水中美麗的倒影竟然忘了飛翔。

        南京導游詞9

          各位游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導,或者小*。我身旁這位是司機*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可以給大家?guī)硪淮蚊篮玫哪暇┲谩?/p>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nèi)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qū)。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qū)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jīng)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

          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chǎn)業(yè)。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yè)實力雄厚、產(chǎn)品暢銷國內(nèi)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fā)達,為南京城市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wèi)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chǎn))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chǎn):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著名風景區(qū))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

          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10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靈谷寺,這是一個由寺廟建筑、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和靈谷公園組成的風景名勝區(qū)。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還是籠統(tǒng)地稱它為靈谷寺。我們的.車正在行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車窗兩側,沿途玉蘭挺立,林木茂密,曲徑通幽,我們仿佛置身于仙靈境地。我先來介紹一下靈谷寺的創(chuàng)建歷史。

          靈谷寺地處紫金山東南麓,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時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時,其周圍大小寺院已達70多所。到了明代,這些寺院歷經(jīng)滄桑,大部分被毀,只有南麓獨龍崗一帶的蔣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數(shù)幾座保存完好。靈谷寺前身就是處于獨龍崗的開善寺,南朝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為埋葬寶志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稱寶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稱太平興國禪寺,明初改為蔣山寺。朱元津為建明孝陵,命人選中獨龍崗這塊風水寶地,于是就下令將這一帶包括蔣山寺在內(nèi)的所有寺院都遷往紫金山東麓,合為一寺。因為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嶺"之間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為"靈各專"。靈谷寺初建時,規(guī)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從山門到大殿,長2。5公里,占地約500畝,僧人上千。難怪朱元津將它看成杰作,并御筆題額"第一禪林"?上Ш髞硪蛟獗鸾匐y,只有無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間重修靈谷寺,規(guī)模已遠不如當年,然而紅墻黃瓦、松翠林茂、鳥語花香、環(huán)境幽靜,仍不失"靈谷深秋"的佳景。

        南京導游詞11

          各位游客,我們即將參觀的景點就是位于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始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鳳陽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 17歲投身皇覺寺,1352年參加了元末郭子興的紅巾軍,1356年領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稱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說是因為朱元璋主張“以孝治天下”,另一說是因為馬皇后死后謚號“孝慈”。故此陵明代稱“孝陵”,到清代始稱“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區(qū)別。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園依山就勢神道蜿蜒曲折,陵寢恪守中國建筑之傳統(tǒng),中軸對稱,首創(chuàng)了寶城寶頂,前朝后寢的陵墓形制開創(chuàng)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大金門,當年明孝陵陵區(qū)從大金門的兩側延伸出一道45華里的外墻,把整個紫金山都包括在內(nèi)。

          原大金門重檐歇山頂,頂覆有黃色琉璃瓦,現(xiàn)在屋頂和大門都蕩然無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門。

          過大金門,我們就來到了四方城,這里原來是一座碑亭,由于頂部毀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只留下了四面墻壁和四個門券,每邊長26.86米,猶如一個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稱它為“四方城”,城內(nèi)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稱赑屃,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這塊碑是南京地區(qū)最大的一塊明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個字,共分為七部分,一、敘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為民請命,發(fā)跡定遠;三、平定天下,登基稱帝、冊中宮、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廢中書、設六部,親掌兵權;五、重人才、建國學;六、生活簡樸,囑死后與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號及144句四言頌詞一篇,碑文是對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評價!按竺餍⒘晟窆κサ卤钡穆涑墒窃1413年,這也是明孝陵工程結束的標志。朱棣在大書特書朱元璋功績的背后其實是在大樹特樹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繼承皇位的正統(tǒng)。他原本在南京東郊的陽山派上萬民工鑿了一塊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達72米,因為過于巨大無法搬運因而棄之未用。

          走過御河橋,我們就來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兩側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種石獸,每組四只,兩立兩蹲。獅子是百獸之王,象征帝王的威嚴;獬豸是傳說中的法獸,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駱駝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遼闊,國家西域安寧;大象則是象征國泰民安,民心順服;麒麟是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瑞獸,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這種動物是馬,象征對帝王的忠誠。在神道兩側安置這些石獸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記朱元璋的功績,二是展示大明的國力昌盛,三是祈望鎮(zhèn)妖辟邪。

          走過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對望柱,望柱又稱華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稱陵表。在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從這里開始,神道開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兩對武將,身穿盔甲,手執(zhí)金吾,身材魁梧;兩對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肅穆。他們分別是一對青年的,一對壯年的,預示著大明江山后繼有人。神道的盡頭,立有一座六柱三門的欞星門,原門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欞星門是根據(jù)史料在2007年修復的。這是謁陵時通行的禮儀之門。

          在石象路東側,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圍繞梅花山轉了一個彎。原來這座山是東吳時孫權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時曾有人建議將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留下給我看大門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彎曲,正好成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F(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南京著名的賞梅基地了。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金水橋,金水橋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寢建筑,金水橋原本有五座,正對著陵宮的五座大門,后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清代只重新修復了三座,我們可以看到橋面與橋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遺物,橋欄為清代重修。從這里開始,建筑依照中國傳統(tǒng),坐北朝南,中軸對稱。

          順坡而上,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門,這是陵宮的大門。它黃瓦,朱門,紅墻,相互映襯,盡顯皇家的氣派。這座門是1988年根據(jù)史料重修的大門,在門前在墻外的東側,有一座特別告示碑,立于宣統(tǒng)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國文字書寫,內(nèi)容是告誡游人要保護孝陵。

          進了文武方門,我們就來到了碑殿,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大門,因大門在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中,清同治年間將毀壞的大門改建為碑殿,殿內(nèi)共有五塊碑刻,正中一塊上刻“治隆唐宋”,為康熙皇帝手書,意思是贊譽朱元璋治理國家的功績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作為滿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對朱元璋的尊重和欽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執(zhí)政之初,漢人不服滿人統(tǒng)治。康熙深知,光靠滿人高壓政策是不行的',還須依靠漢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親謁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謁陵時題“治隆唐宋”,借此籠絡人心。作為旁邊兩塊是乾隆皇帝謁陵時所題的詩碑。后面還有兩塊臥碑分別記敘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時謁太祖陵的紀事,上面有兩江總督陶岱以及江南織造郎中曹寅所書的記錄。

          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舊址,可以看到原有漢白玉的三層須彌座臺基,臺基高三米,三層臺基的四角上還遺留石雕的螭首,臺基前后各處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山河”,下陛為“天馬行空”三層須彌座上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的神位。原來的殿宇毀于清咸豐年間的戰(zhàn)火,我們現(xiàn)在看到臺基地面上保留下來的56個巨大的石柱礎,每個的直徑都有0.91米,看到這里就不難想象當時的享殿是多么的壯觀。當年的孝陵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嚴,當時孝陵的規(guī)模遠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長陵享殿要大,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間修復的三開間的小殿,規(guī)模已大不如前。

          經(jīng)過內(nèi)紅門,走過升仙橋,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條石與巨大的磚石砌成,方城東西兩側各有八字墻一堵,墻面四角飾有磚雕花紋,這些磚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過方城正中54級甬道,迎面就是寶城的南墻,正面可見用十三層條石壘筑,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據(jù)說這七個字刻于民國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詢問的。

          從寶城與方城之間的東西夾道折向南拾級而上,可以登上明樓,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毀于清代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僅存四壁,2009年明樓加頂保護工程完成,已修復上午明樓于2009年7月正式對游客開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國的十九處帝王陵墓的圖片資料。

          方城后面就是寶頂,它是一個直徑325---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頂上樹木參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馬皇后埋葬的玄宮。寶城就是圍繞寶頂周長約1100米的磚城。寶城寶頂?shù)幕柿晷沃崎_創(chuàng)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寶頂大致為圓形,清代帝陵的寶頂改為橢圓形了。

          今天在明孝陵的東側還保存有明太子朱標的東陵遺址,在當年明孝陵陵區(qū)鐘山之陰還建有數(shù)座明代功臣墓。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為秦漢時的方上,代表陵墓為陜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為依山為陵,代表陵墓有陜西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為規(guī)模比較小的方上,明代朱元璋首創(chuàng)了寶城寶頂、前朝后寢的陵墓形式。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沒有陵墓。諸多的明代陵墓遺存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觀賞之處。

          中國古代陵墓作為中國文化的遺存,為后人研究與了解中國古代經(jīng)濟與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各位游客朋友,我們今天的參觀就要這里結束,感謝大家對我的導游工作的配合,歡迎您再次游覽明孝陵!

        南京導游詞12

          нанкин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столица братства" на море и за его пределами, являетсяпровинциальным центром провинции цзянсу, политически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м икультурным центром провинции. Общая площадь города составляет 6 598 кв. км, апостоянное население - 7 741,3 тыс.

          нанкин расположен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части нижней части реки янцзы, главнымобразом, рельеф бассейна холмов, на востоке возле города есть гора цзыцзинь, назападе есть гора цинлян, на юге есть гора бычьей головы, на севере есть гораЦися. гора цзыцзиньшань простирается с востока на запад и проходит черезнанкинский город, нанкинский город к северу от города сформировали две системыводы, на юге - река цинь Хуайхэ, на севере - река цзиньчуань. Кроме того, навостоке нанкина и на западе страны есть озеро сюаньхуэй и озеро мо сянь, как двеблестящие жемчужины. переплетение гор и воды вместе создает рельеф местности,великолепный город нанкин.

          из - за кольца воды в Нанкинском городе горы, с древних времен это место,где воины должны бороться. В 472 году до нашей эры, впервые здесь был построенгород, также есть и первое название нанкина "Вьетнам город". с учетом того, чтогород был построен в Нанкине, прошло почти 2500 лет. древний город нанкин имеетглубокие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и 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рни,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ой из четырех древнихстолиц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здесь династия мин: дун у, Дунцзинь, Сун, ци, лян, чэнь, атакже последующие Нантан, мин - чжи, тайпин тянь и Кита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поэтомунанкин также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древний город шести династий", "столица десятидинастий". династия династий и династий оставила нанкину много имен, таких, как:цзиньлин, фураж, цзяньинь, цзяньган, цзяньнин, Шэньчжоу, цицин, тяньцзинь идругие, некоторые имена сохранились до сих пор как названия Нанкина. нанкинполучил название от династии мин в начале года, когда нанкин по имени Тяньфу,чжу юаньчжэнь Чжан намеревался перевести город в открытый, будет переименован впекин, Тяньфу назвал нанкин, а впоследствии страна, хотя и не переехал, ноназвание нанкина остается неизменным. новая история китая началась в Нанкине, атакже закончилась в Нанкине. в 1842 году цинск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подписало сбританскими агрессорами первый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истории Китая неравноправныйдоговор - Нанк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 в1949 году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нанкина Народно -освободительной армией Китая ознаменовало собой вступление китая в новую эпохусоциализма.

          сегодня нанкин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 шоссе, авиация, водное сообщение,трубопроводы и другие виды транспорта являются полностью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узлом ввосточном районе Китая. в Нанкинско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м аэропорту лукоу открытывнутренние и внешние авиалинии, охватывающие 45 городов страны, а также ЮжнуюКорею, Японию, Таиланд и Сингапур. нанкинский порт расположен в нижнем теченииреки Янцзы по золоту, и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он охватывает почти 50 стран ирегионов на пяти континентах.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нанкин город осуществилбеспрецедентные масштабы городск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нанкин 2 - й мост Янцзы,нанкин 3 - й мост Янцзы, базальту озера тоннель, девять Хуашань тоннель, Сай -Хунцяо мост мост, крупнейший двухэтажный мост в Восточном Китае, пять этажныхразвязок и так далее были построены, что значительно повышает транспортны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города, и еще больше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л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ую среду Нанкина.

          Нанкин - единственный город, который развивается через реку в нашейпровинции. он заним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е место в приморской провинции, вдоль реки,вдоль открыт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является важной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базой ввосточной части китая и одним из шести основных узлов связи в стране. В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сформировано четыре опоры "электроника, нефтехимия, сталь,автомобили".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в нанкине были достигнуты заметные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езультаты, Непрерывно 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лась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структура, заметно возросла доля третьей отрасли в ВВП. "цзиньлин нефтехимия","Наньцзин груп", "панда электроника" и другие знаменитые предприятия имеютмощную силу, продукция имеет рыночную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ость как внутри страны, так иза рубежом, Группа су Нин стала ведущим торговым предприятием и частнымпредприятием Китая, имеет высокую репутацию в отрасли. В то же время, нанкинявляется крупнейшим городом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в стране,научно -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ская Сила сильна,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сила уступает только пекинуи шанхаю.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научно - техн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заложили прочную основу для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нанкинской город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нанкинский город бренда много, несколько раз был оценен как десять лучшихгородов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городская среда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иблагоустройства города,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арк и город, лучший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город вкитае,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й образцовый город и так далее. нанкинский уровень озелененияизвестен по всей стране, лесной покров достиг 23%, леса и города играют активнуюроль в улучшении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 и климата. Нанкинское городское дерево - кедр,а рыночные цветы - цветы сливы.

          Говоря о нашем Нанкине, приходится упомянуть четыре конкретных продукта,которые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т ? есть?, ? пить?, ? играть? и ? одеваться?: соленая утка,чай с дождями, камни и облака. соленая утка с тонким мясом и свежим вкусомявляется знаменитым продуктом, популярным среди китайских и зарубежных туристов.чай с дождем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им из десяти знаменитых китайских чаев, чай с крепкимканатом, как сосновая игла, чай с водяным ароматом. дождевой камень формируетсяв конкретных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красивая текстура, великолепная фигура,является драгоценным предметом яшмы. юньцзинь - - дань двух династий мин и Цин,яркий цвет, как заря, и Сун Цзинь в сучжоу, и шуан в Чэнду.

          древняя история родила нанкин богатейшие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е ресурсы, восток отгоры чжуншань пейзаж в основном, включает в себя чжуншань, мин Сяолинь, храмлиньгу и "Жемчужина воды" базальт озера, западно - и Каменный город пейзаж точкизрения, на юге знаменитый пейзаж цинь хуайя является основным ударом, в то времякак город нанкин фольклорных настроений; на севере вдоль реки пейзаж главнымобразом, содержит мост Янцзы, просмотр здания реки, храм Цзинхай и другие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эти четыре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вокруг основного городаНанкин неделю, связи между собой, стена династии Мин перистых проходов, в связис тем, что в китае и за рубежом сформировался знаменитый город стеныпейзажа.

          нанкин, в котором собраны горы, вода, город и вэнь, и горы, и горы, и горы,и горы, и горы, и горы, и горы, и горы, и реки, и реки, и большие и большие, ибольшие, и большие, и большие, и большие стены,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и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цветание, и лес, и деревья зеленеют, встречает гостей с восемьюсторон с широкой душой.

        南京導游詞13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將去游覽的景點是雨花臺。

          雨花臺,位于中華門外雨花路南端,是一處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參觀游覽勝地。

          因雨花臺產(chǎn)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為石子崗。至于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云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jīng)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于是人們就把這里稱為雨花臺。明、清時期,這里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為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為色彩艷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幾、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jīng)加工后,還可成為項鏈、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shù)匾验_始將雨花石作為裝飾品了。在鼓樓北陰陽營的氏族公共葬地,發(fā)現(xiàn)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畫家徐悲鴻、敬愛的周總理也都曾對雨花石情有獨鐘。

          【陵園廣場烈士雕塑群像】

          新中國成立后,南京人民為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等,使這里成為人們瞻仰革命烈士的紀念地。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1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筑,館名由1題寫。館內(nèi)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雨花臺,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jīng),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兩代,景區(qū)內(nèi)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由名勝古跡區(qū)、烈士陵園區(qū)、雨花石文化區(qū)、雨花茶文化區(qū)、游樂活動區(qū)和生態(tài)密林區(qū)六大功能區(qū)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余處名勝古跡和樓臺亭閣館。如今,這里有氣勢雄偉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筑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郁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爾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游、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qū),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熱忱歡迎國內(nèi)外賓客前來觀光游覽!

        南京導游詞14

          方山既是一個風景如畫、植被豐富感受自然的絕佳之地,方山植被繁茂,植被覆蓋面極高,除大面積茶木外,另有榆樹、栗樹、檀樹、槳王樹、櫸樹等繁多樹種的林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至今保護完好,是難得的天然大氧吧。方山的土地由玄武巖發(fā)育而成的紫色沙壤土,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林木茂盛,形成了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里空氣清新,晨霧彌漫,造就了特殊的茶葉內(nèi)質(zhì),在唐朝時期方山紫霧茶就聞名全國了,近年來,方山紫霧在制作工藝中,

          方山植被繁茂,植被覆蓋面極高,除大面積茶木外,另有榆樹、栗樹、檀樹、槳王樹、櫸樹等繁多樹種的林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至今保護完好,是難得的天然大氧吧。 方山的土地由玄武巖發(fā)育而成的紫色沙壤土,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林木茂盛,形成了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里空氣清新,晨霧彌漫,造就了特殊的茶葉內(nèi)質(zhì),在唐朝時期方山紫霧茶就聞名全國了,近年來,方山紫霧在制作工藝中,采用現(xiàn)代的生物工程技術,在加工過程中充分利用鮮葉內(nèi)物質(zhì)的生化反映,使歷史上的名茶—方山紫霧茶的品質(zhì)特征,在現(xiàn)代的芽茶產(chǎn)品中獨僻蹊徑。色澤翠綠、自豪藏而不露、湯色明清、香氣清爽、滋味甘酣、葉底嫰綠整齊,在玻璃杯中沖泡時,芽頭在玻璃杯挺直豎立,在杯口象倒掛的翠針,在杯底芽尖朝上直立,象雨后春筍,在杯中三上三下,浮動不止,清湯綠葉栩栩如生,既是一種高級飲料,又是一種藝術欣賞品。

          “方山紫霧”以品質(zhì)優(yōu)良聞名于世,優(yōu)秀的品質(zhì)來自于嚴格的原料選擇和工藝操作。方山紫霧茶的制作經(jīng)過鮮葉采摘——攤放——殺青——初烘——攤涼——整形——足焙——篩分——包裝九道工序,全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清明前后,采摘生長在方山山頂?shù)母6Υ蟀缀恋膯窝浚款^要求肥壯重實,芽葉未伸展而勻稱,無細瘦芽、肉傷芽、蟲傷芽、開口芽、紫芽葉、紅芽葉、空心芽,單芽的比例應符合特級≥90、一級≥85、二級≥70的標準。需要花費大批采茶姑娘整日的勞作,正應了唐代詩人皇甫冉采茶詩的描述:“采茶非采綠,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狈缴缴蟿(chuàng)辦于1982年的茶場,現(xiàn)有可采摘茶園400畝,年產(chǎn)干茶1000公斤,紫霧茶在全區(qū)首批獲得了QS食品安全認證,在獲得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基礎上,于20xx年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認定證書,并于20xx年被認定為有機轉換產(chǎn)品。在最近8年的全市地方名茶評比中,紫霧茶先后2次獲金獎、6次獲銀獎。在春茶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紫霧茶盡管每斤售價在1000元以上,卻仍供不應求。日前,某五星級酒店派人到該茶場購買一批茶葉,茶場沒有現(xiàn)貨,酒店毅然要先付貨款,等有貨再提,可見紫霧茶的珍貴了。

          在方山紫霧茶的產(chǎn)區(qū),我們看到的天池后的那一片茶園是品質(zhì)最高的一塊,因為這里是典型的火山紫色沙壤土質(zhì),茶葉吸收了土地中大量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再加上此處地勢較高,終年紫霧繚繞,水汽充足,茶葉吸收了天地之氣因而色澤翠綠,幽香如蘭,滋味深厚,鮮爽甘醇,尤其珍貴,算得上是紫霧茶中的極品。

          杭州雖有虎跑泉泡龍井茶的雙絕,卻比不上我們腳下方山天池水泡極品紫霧茶的享受,因為天池水泡極品紫霧茶不但可以品茶香、水韻,更可以吸收水與茶中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zhì),對身體健康極為有利。明代茶道高手盧仝的`“七碗茶”詩,可謂是對池水泡紫霧茶最好的形容,“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清汗,平生

          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腋下習習輕風生”, 想找一找暇散的時光,拾一份從容的心情,用一池清水泡開淡淡的紫霧,品到美妙處,那種欲說還休的感覺,恐怕自有一番趣味吧!為進一步挖掘“方山紫霧”養(yǎng)生健康價值,迎合市場需求,茶場開發(fā)了系列茶產(chǎn)品:紫霧茶粉、茶豆腐、茶葉面包、茶葉面條、茶葉食用油等系列紫霧茶產(chǎn)品,產(chǎn)品問世后,立即受到人們喜愛,成了南京云錦、雨花石、鹽水鴨等名特產(chǎn)之后的又一土特產(chǎn)。

          在方山腳下還有一個叫方前村的小村莊,該村村民家族繁盛,人丁興旺,村民普遍長壽,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很多,甚至出現(xiàn)百歲以上的老壽星,老人們具有明顯的三無特征,即無心腦血管疾病,無癌癥患者,無疾而終,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據(jù)研究,該村村民長壽的秘訣就在居民長期飲用紫霧茶,用此泉水炮制當?shù)刂淖响F茶,更是清香沁人,入口甜美、爽口,回味無窮,國內(nèi)外醫(yī)學研究證明紫霧茶含豐富多種茶多酚,有助于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紫霧茶中的茶多酚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癥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裨益。因此飲用此茶的居民多長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老人精神矍鑠,身體健朗。

          各位如果想嘗試一下,不妨去天池旁環(huán)境優(yōu)雅的“紫霧茶館”去感受一番吧!

        南京導游詞15

          中山陵親愛的朋友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去看看該地區(qū)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點。到了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只能看到南京的一半。雖然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等,但中山陵無疑是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名勝之一。

          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人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朋友稱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使用了"中山橋"他的別名,所以他在中國被尊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象山縣翠橫村。他野心不大,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讀書。畢業(yè)后在廣州澳門行醫(yī)。后來棄醫(yī)從政,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了中國同盟會,被選為并提出了“驅逐滿洲、恢復中國、建立人民國家、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理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tǒng),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從那以后,我經(jīng)歷了“袁世凱竊國”第二次革命民族保護運動保護法運動”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總統(tǒng)。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把舊的三民主義發(fā)展成新的三民主義,并“提出:聯(lián)俄共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應馮玉祥邀請,北上商討國家計劃,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操勞過度而死。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視野開闊,氣候壯麗,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你可能會問;孫先生生于廣東,死于北京。他一生都在為革命奔走。他為什么選擇南京作為他的安息地?

          據(jù)說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會長時,靈谷寺僧就曾向他推薦過這首曲子。平川前,清逸后”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了南北和平統(tǒng)一,毅然辭去總統(tǒng)職務。四月初的一天,他和胡、等人在明陵打獵,來到現(xiàn)在陵墓所在的地方休息。孫先生環(huán)顧左右,對左右說,以后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要這塊地安葬(再過一天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討一塊地安頓我的尸體)。當然,紫金山風水的氣勢不是孫先生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問:“我死后,可以葬在南京紫金山腳下。因為南京是臨時政府成立的地方,所以我不忘辛亥革命。"所以,雖然孫先生在南京呆的時間不長,但南京對孫先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選擇南京紫金山作為墓地,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南京導游詞】相關文章:

        南京的導游詞04-17

        南京導游詞07-16

        南京明孝陵導游詞04-11

        南京景點導游詞02-18

        南京高淳老街導游詞01-26

        南京旅游導游詞02-05

        南京的導游詞15篇07-21

        南京的導游詞13篇07-22

        南京導游詞(15篇)12-12

        南京瞻園導游詞01-04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