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讀后感>讀《寫作課》有感
        讀《寫作課》有感
        更新時間:2023-05-30 17:54:42
        • 相關推薦
        讀《寫作課》有感(精選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寫作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寫作課》有感 1

          “假大空”的文風盛行一時,蔓延至小學,三年級才剛開始學習寫作,“空心”的文字就開始冒頭,在緩慢但踏實的進步和速成的炫目之間,我遇到了第一個寫作教學的困境。反復讀薛瑞萍的《寫作課》,讀完似有所悟,但仍舊不知何如而行。直到我開始動筆整理讀書筆記,才恍然,在看云這里,寫作課何曾獨自而來,它一直是隨著語文課堂,師生共讀,甚至是師生日常相伴,一起而來的一個朋友。

          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此文所說寫作能力,并非應考作文的能力,雖然二者有交集,但絕非同一事物。且作者已經(jīng)認定,要想憑真才實學提高作文分數(shù)幾乎不可能,因為只要書寫工整、篇幅適宜、敘述清楚且不走題,作文分數(shù)一般差不多,拉開成績的主要是基礎分。

          那么提高真實的寫作能力,意義何在?

          “通過務實、負責的作文教學幫助學生獲得他們切實需要的思維、表達、內(nèi)省的能力,達到他們理應達到的身、心、靈的真實成長。”

          此意義之一,意義之二在于:“果如此,他們既不會在分數(shù)上吃虧,又在分數(shù)之外,為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能力與品行的基礎!

          書中輯錄了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三個階段,看云在寫作上所做的努力和她的思考,這個年齡的孩子寫作該寫什么,如何寫,寫作此書時的看云贊同斯坦納的觀念:

          “介于十歲和十二歲之間的孩子應著重練習寫作記敘文,把所見所聞及實際經(jīng)歷的事情寫出來,要鼓勵他們詳細記述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并做正確的陳述。”看云由此反思,一年級時,鼓勵孩子們寫日記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一點,每一個帶一年級的老師,如果足夠敏銳,懂得體諒童心,遲早都會憑借直覺發(fā)覺。

          寫什么比怎么寫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許更重要,看云一再念叨:寫真、寫實、寫小。這幾乎成了云門弟子的寫作箴言,只要動筆,就要默念于心。真、實、小,就是認真看、認真聽、認真做,然后讓老師也看到、聽到、觸到。盯住一朵花、一株草,實實在在地寫。

          與這樣的寫作追求最契合的,自然是記敘文。沒錯,看云又一次引用了斯坦納的觀點:

          “記敘文要一直寫到六年級。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指導重點!o貼生活發(fā)現(xiàn)美’是一以貫之的原則。三年級更需要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大約四年級的學生才有’閑心’欣賞生動優(yōu)美的文句,五六年級才可以進行選材和結(jié)構(gòu)方面的討論!边@樣看來,我的學生是否過早邁進了文字的成熟區(qū),每次批作文,看到過分雕琢文句的作文,我的`心里就隱隱擔憂。

          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就是怎么寫了?丛普J為在孩子的寫作之初,必須有貼近生活、貼近童心的范本,此其一。必須有成人攜帶了同情和摯愛的手把手的指導,此其二。

          貼近生活、貼近童心的范本從何而來?何謂“攜帶了同情和摯愛的手把手的指導”?這一點,由有教育修養(yǎng)的父母在家做不是更合適嗎,那老師可以做什么?

          循此二道,且讓我梳理一下看云是怎樣做的。

          除卻常見的“寫前指導”,看云做得更多的是這些事:為孩子寫作提供親切的環(huán)境、豐富的營養(yǎng)、模仿的范本。為此她努力實現(xiàn)《日有所誦》《全閱讀》《我愛吟誦》的課程化,建立班級公用圖書角,倡導親子共讀。看云認為,寬泛地說,這些都是習作指導。

          看云也做寫作之前的指導,讓孩子們寫《xxx的自述》,看云以班級常用的小黑板為例,寫了一篇飽含真情的下水作文,讓寫作方法裹挾著真摯情感和真實的生活進入課堂,這個方法確實好,與每一個孩子息息相關的體驗,加上優(yōu)秀的示范,足夠保證學生的興趣,引起極為出色的仿寫。

          看云認為有關寫作方法的說明幾乎完全無用!三年級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夠啟發(fā)他們的具體鮮活的例子。誠然如此,每一次作文課,如果我講的方法沒有鮮活的例子做支撐,孩子幾乎難以真正吸收,就算吸收了,也會以一種違和的文字面貌出現(xiàn)在作文中,給批閱作文的老師一個可笑又可悲的諷刺。

          這些都是寫前的功夫,寫作之后的評改看云是如何做的呢?她并無專題論述,零星散見在全書各處,其中有一處讓我印象深刻。

          “對于那些寫得特別新穎、特別好的,老師一定要用課堂朗讀的方式隆重表揚!边@在我們一般老師來說,也是常用的辦法,但看云引起我深思的是,她在“每周一信”上推介的“日記佳作欣賞”有意選擇中等略上的,為的是不想在孩子和家長之間引起攀比、焦慮?丛普J為:比日記水平更寶貴的,是孩子生活的平靜與安全,集體生活的融洽與和諧。

          何等“師者仁心”,讓人感動。

          看云哪里是在教作文,分明是一個農(nóng)夫在細細培育她那一地的作物,作文只是這作物的花和果。看云只在根部用力,努力回到最樸素的種植方式,只問耕耘,不去問,花,何時燦爛枝頭,果,何時沉沉欲墜。

          讀《寫作課》有感 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和所有的語文老師一樣,對習作教學也是一籌莫展,畏而遠之,值得慶幸的是我有幸成為王國健卓越教師工作室的一名成員,在王校長的引領下,我讀了著名特級教師薛瑞萍的教學專著《寫作課》一書,對于習作教學似乎有些撥開云霧見天明的感覺。

          一、習作從寫日記開始

          薛瑞萍,網(wǎng)名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學小學部語文老師。自稱“布衣”“草根”,卻有著普通教師難以企及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視野,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堅持帶領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高品位的閱讀。

          薛老師認為:“教師的根應當扎在兩處沃野:一是在學生,二是在書籍。”閱讀是吸入,而寫作只是呼出方式的一種,教育就是教會人正確的呼吸。對于兒童來說,習作就要從仿寫開始。薛瑞萍老師說:“模仿———權(quán)威———獨立,這是孩子學習寫作必須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按照這樣的順序牽引孩子,就可以讓班上每一個,至少是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習得樸實可靠的書面表達能力。對于低段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學會簡單地記錄每天發(fā)生的事情。而教師就要善于表揚,經(jīng)常這樣地刺激,誘使孩子們留心生活,記錄美好的瞬間。這就需要老師成為兒童生活中的幸福、美好的重要源泉,然后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這種美、從而記錄、吸收這種美!秾懽髡n》中的看云讓二年級的孩子們寫日記,每周一篇。每個周一上午第一節(jié)語文課,孩子們都期待老師點評日記。點評時,老師重點表揚別出心裁的孩子,這不僅能給足佼佼者表現(xiàn)的機會,也給足后進者慢慢跟上的時間。

          二、習作離不開大量閱讀

          作文教學不是為了培養(yǎng)文學天才,天才遠不是教師能夠培養(yǎng)的。對于兒童來說,習作之初必須有貼近生活、貼近童心的范本。這個范本從哪里來?閱讀!于永正說:“學生時代啊,一定要多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這是為人類奠定底色的!

          從一年級開始,薛老師就帶領學生進行高品質(zhì)的`閱讀,同時要求家長親子閱讀。教師愛上閱讀,這會對學生閱讀產(chǎn)生重要影響。幾乎所有的名師都在持之以恒地做著一件普通而又簡單的事情,那就是讀書,堅持不懈地閱讀。讀書一定要成為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才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了。學生閱讀要避免為習作而讀書的悲哀。父母教師絕不能拔苗助長,要勤于給孩子講故事,說書,聽就是讀。兒童誦讀是兒童閱讀的跟,也是兒童閱讀的花。因為日有所誦,孩子們自然而然會萌生仿寫的念頭了,兒童習作就要從仿寫開始。

          談寫作必然會談到閱讀,必須回答讀什么,怎么讀。時間從哪來等問題了。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對于孩子,我們絕不能拔苗助長,一蹴而就,總而言之,習作之路要做到心平氣和,才能靜聽花開。

          讀《寫作課》有感 3

          讀完畢飛宇的《小說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畢飛宇對小說的解讀如此深刻?雖然之前也寫了讀書筆記進行總結(jié),但是總感覺自己總結(jié)的是皮毛,還是沒有深入的洞悉一些本質(zhì)性的問題,直到讀了《寫作課》之后,對于某些問題的理解才深刻了些。

          《寫作課》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艾麗斯·馬蒂森所作,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為了便于讀好這本書,我對作者也進行了一下了解,艾麗斯·馬蒂森是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并常年在耶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出版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曾獲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等,可以說本書的作者是一個有著豐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作家和寫作課教授者,這本《寫作課》的副標題是“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清晰明了的向我們交代本書的寫作目的是要告訴讀者什么是好的作品,為何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寫不好,如何能寫好作品,本書也是從三個大方面對寫作進行講解的。全書有三部分組成:引言、正文內(nèi)容(包括五部分)、致謝。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平實質(zhì)樸、幽默詼諧。下面就談談我讀完這本書后的一些感受。

          一開始聽聞要讀《寫作課》,主觀上覺得這一定是一本艱澀難懂,理論性特別強的一本書,心里懷揣著一些抵觸情緒和忐忑心理,擔心自己的知識儲備是否能讀懂這本書,但是當我翻開書的引言部分立刻就被它的標題吸引了,《打擾一下,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就像一位剛認識的朋友在和你聊著天,述說著我們曾經(jīng)可能的擦肩而過,不僅抵消了自己曾經(jīng)預設的種種消極情緒,還讓自己喜歡上了她的文字,喜歡聽她講關于寫作的種種故事,種種理論,那種內(nèi)心深處不自然的放松是以前閱讀從未體驗到的。這也正是本書的一大特色,語言平實質(zhì)樸,讓你感覺像和一位老朋友坐在咖啡館里,聽著低緩美妙的音樂,聊著天,放松而愜意,在這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中,作者也會偶爾的幽默詼諧一下,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氣氛,帶動著你的閱讀體驗,和她一起會心微笑。所以在整本書的一開篇,作者就以自己親切自然的語言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娓娓道來,把讀者帶入到了她的世界。

          艾麗斯·馬蒂森不僅在語言風格上拉近和讀者的距離,而且在文中的敘述中,我們也能看到,作者總是很細心的根據(jù)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指出很多年輕作家現(xiàn)在正在經(jīng)歷的困境或是提出未來有可能面對的問題,尤其講到全職作家和兼職作家各自的困境,前者承擔著他人審視的壓力,因未承擔社會職位而感到荒廢時光,后者承擔著自我審視的壓力,還可能因為工作和寫作精力分散遲遲寫不出來。女性作家可能承擔比男性作家更大的壓力,除了工作和家務本身的壓力以外,女性的自我審視更嚴重,更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可能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作品或者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放棄。作者在提出寫作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時,不是直接而尖銳的指出,而是通過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或是她周圍學生、朋友的經(jīng)歷來呈現(xiàn)。讓你不至于會無地自容或是羞愧難當,而是達到了心靈的共鳴,進而繼續(xù)閱讀下去,看看別人是如何解決這個困境的,這也是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是周圍朋友、學生的寫作問題,來和你一起,深度剖析問題,之后作者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告訴你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不僅讓讀者面對寫作問題時有情感的共鳴,還能讓讀者因為尋找到辦法而豁然開朗。

          一直以來我對于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理解都是比較膚淺的,覺得就是由篇幅的長短決定的,直到我讀完《寫作課》中的分析,我才知道,真正的長篇和短篇的區(qū)別是什么,它們的本質(zhì)差異并非篇幅,而是結(jié)構(gòu)。短篇小說一般需要兩三個事件,帶動讀者情緒隨著情節(jié)起伏,最后收尾;而長篇小說則需要作家更清醒,構(gòu)筑更多完整情節(jié),更豐滿的人物,不斷推動事件發(fā)展,有些小說雖然篇幅很長,卻不能成為一篇長篇小說。如果說短篇小說可能是過山車般的刺激,長篇小說更像是長滿鉤子的地毯,讀者上了鉤就別想甩脫,總是吸引著讀者讀下去,想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事。作者在敘述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差異過程中,為了讓讀者有更深刻的體會,舉了大量的小說的例子,在對例子分析的過程中,讓讀者體會到了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不同,具體而形象。

          最讓我有感觸的就是在本書的講解過程中,作者一直在強調(diào)一個和寫作看似無關卻又關系重大的因素,就是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自信心,有可能我就是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所以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在第四章《敞開心扉》這一章中作者列舉了很多由于作家自身不夠自信導致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的取舍上,對句子的選擇,懸念的設置,過分沉溺于心理活動的描寫上,刻意打亂的時間順序,創(chuàng)作動機不明,更甚至是無益的.脫離現(xiàn)實,這些都或多或少,直接間接的與作家自身自信心不足有關,所以當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強大的自信心是戰(zhàn)勝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在創(chuàng)作上,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我們也都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希望這也是你得到的一個啟發(fā)。

          作者不僅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好的作品,也向我們分析了為什么我們寫不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nèi)绾文軐懗龊米髌返姆椒。除了這些更讓我感動的一個細節(jié)是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還告訴那些年輕的作家如何擺正心態(tài),如何投稿以及在哪里投稿,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一個長輩對一個剛學會寫作的晚輩的殷殷教誨,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讀《寫作課》這本書好像在和一個朋友聊著創(chuàng)作的苦惱,也好像聆聽一個慈祥的長者在談她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感悟,如沐春風。

          或許我們最終也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一葉知秋,至少《寫作課》讓我們管中窺豹,了解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方法,對于我們今后的小說教學有了新的啟示和方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還很長,帶著自信,勇敢的面對各種問題吧,不僅是小說教學!

          讀《寫作課》有感 4

          按照《白鯨》的寫法,我要在開頭說明,這本書是我這兩年讀到的書里最喜歡的一本(當然我的閱讀十分匱乏)。讀這本書花了我13天零6小時,前13頁用了13天,后面200多頁用了6個小時。在讀引言部分時,我以為這是一本艱深的介紹寫作技巧尤其是寫小說技巧的書,可能是通俗版的《文學概論》,所以看完引言就再沒有理會。過了13天,到了不得不看正文的時候,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作者用大量豐富的例子,深入淺出地剖析寫作中的一些技巧,有很多精辟的論述,打破了我一直以來對寫作的刻板印象,甚至讓我想起了很多久遠的事情,所以一口氣讀完了全書。作者對小說的深入解讀,對創(chuàng)作案例的分析已經(jīng)十分到位,我不想梳理作者的觀點,想談一談那些觸動我的地方。

          作者說“有很多不是作家的人堅持認為,作家是稀有高貴的物種”,我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寫作課》的第一部分,談及遣詞造句的重要性,強調(diào)情感與理性的統(tǒng)一,讓我想起了那些自己寫作的艱難時刻。我曾經(jīng)是一名有小小文學夢的少年,因為小時候?qū)懽魑膶覍冶槐頁P,就以為自己還不錯。我創(chuàng)作的小火苗從13歲燃燒到17歲,在高二的一次語文課上徹底熄滅。那時我們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選修教材,老師布置周末寫一首現(xiàn)代詩。那個周末,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如學詩的香菱。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寫了什么,只記得老師表揚了我同桌的作品。而那一首小詩給我的震撼,讓我過了11年依然記得那個讓人昏昏欲睡的下午,老師讀的那首詩的結(jié)尾“小蟲兒你不要叫,難道你也有自己的情歌?”在那個瞬間,我明白了,上天真的給了一些人名叫“天賦”的東西,而我不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歡讀我同桌的練筆的小文章,她情感細膩,同樣的詞句在她的'排列下就那么動人。像她一樣出色的人都未必能成為作家,更遑論我這等凡夫。通過不斷的學習,不停地練習,或許我可以做到文從字順,但是寫出那種非凡的,深深地打動心靈的句子,是要有天賦的。

          雖然作者反復強調(diào)要自信,但作者也承認自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讀了這本書我依然認為成為作家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才華橫溢,他們都是天選之人。但是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刻板印象。

          我曾經(jīng)以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不算粗制濫造的網(wǎng)文)是很神秘的事情。我以為作家的工作與任何工作都不同,他們不必按部就班、事先安排,他們的創(chuàng)作如滔滔江水、氣勢磅礴,寫作往往一氣呵成。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原來作家寫作小說也一樣要排兵布陣,甚至偉大的作家也有靈感枯竭、絞盡腦汁的時候,和我等上班族也有相似之處。作者寫艾略特的采石場,艾略特的采石場里有地圖、人物關系圖、事件年表、分章概述等等,像一個取之不竭的寶藏。艾略特不停的從“采石場”采“石頭”豐富自己的小說,順利完成了《米德爾馬契》。這讓我認識到原來寫作并不神秘,作家是如此創(chuàng)作作品的,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方式如此有趣。在加上作者對小說寫作方式,如敘述視角、敘事順序等的解讀,打破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神秘感,拉近了創(chuàng)作與普通人的距離。甚至讓我也產(chǎn)生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創(chuàng)作沖動。

          除此之外,作者在想象力的部分講到真實和虛構(gòu)也觸動了我。作者常常為自己的學生不能發(fā)揮想象力,而是僅以自己的真實生活創(chuàng)作而遺憾。寫作需要想象力,作者也寫到怎樣獲取靈感,可以取材與身邊的人事物,但不要囿于現(xiàn)實,要展開想象。真希望那些將作家的作品和作家真實生活一一對照,挖空心思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作品蛛絲馬跡的人們(如紅學的索隱派)好好理解一下這個部分。記得在《圍城》的最后,楊絳談及錢鐘書《圍城》的創(chuàng)作,提到小說中的人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二者并不能等同。比如小說中的趙辛楣原型是鄰居家的五歲小男孩。而有的人卻認定楊絳不是錢鐘書的唯一摯愛,在錢老的生活里一定出現(xiàn)過一個“唐曉芙”,真是無稽之談。這些人就是混淆了虛構(gòu)與真實,或者說他們忘記了“虛構(gòu)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核心技法”。

          我想這本書一開始的目標讀者是兼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業(yè)余作家。即使作者在書里反復鼓勵人們大膽的寫作,我也知道這里不包括我這種凡人。但這并不妨礙我從這每本書里汲取營養(yǎng)。作者對寫作方法的解讀,對一些寫作誤區(qū)的剖析,可以從反方面幫助我們理解經(jīng)典作品。比如講到情節(jié)中的鋪墊和伏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風雪、偷聽等的設置就是鋪墊與伏筆的教科書。我們讀過的很多經(jīng)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使用的技法在這本書中都能夠得到印證。這本書讓我們可以站在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作品,對我們的寫作和閱讀教學都有所助益。

          讀《寫作課》有感 5

          這本書讓我非常暢快,還因為里面有許多觀點,跟我不謀而合。讀到這樣的地方,我就忍不住在心里大呼,“原來我不是一個人!”頓時有種找到同類的欣喜,好像潛藏的心事被人說破,兩個人有了共同的秘密,和作者都親近不少。

          譬如,我個人認為,很多翻譯過來的書很難讀,有些暢銷書或者比較經(jīng)典的書目,一大段讀完經(jīng)常不知所云,有些用詞讓人莫名其妙,生硬的翻譯冗長累贅,我經(jīng)常會去猜測原文是怎樣的?所以,有些翻譯過來的書我根本讀不下去。一度以為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畢竟有些是經(jīng)典,有些是暢銷書,是獲得大部分人認同的。

          原來明月小姐也有這樣的困惑,認為翻譯作品缺乏好文筆帶來的閱讀快感,同時還分析了原因:

          1、一流譯者群比一流作者群才華恣意,這里的才華指的是創(chuàng)造力,文字的駕馭力。

          2、即便譯者擁有非凡的文字駕馭力,但是會將才華運用在與作者的對話中,而忽略與讀者的對話。

          3、語言之間本就有難以溝通處,縱然是天才也無法彌接。

          4、翻譯姿態(tài)的問題,我們對于翻譯對象,踐行的是“信達雅”原則,處于仰視的姿態(tài)。

          嘿嘿,感覺為自己找到讀不下去翻譯作品的原因了。

          除認為翻譯作品難讀外,還有如下幾個觀點,舒姐姐和我不謀而合。

          外文中也有許多可以借鑒之處,打通語言間的界限,可以充實自己的語言庫,豐富文字表達。中學時候讀錢鐘書的《圍城》,就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有意趣的英文表達。事實上,每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巧妙借鑒,能夠讓文字增色不少。

          舒明月也認為,學習外文是提升文筆很好的方法!昂芏嘧骷覐氖路g,出發(fā)點就是吸納外國語言的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的寫作。”書里面講到漢語和英語的跨界以及互相借鑒,其中關于中文風的咒罵語讓我非常impressive。

          哈金在《等待》中,套用英文表達son of a bitch的結(jié)構(gòu),衍生出來的中文風表達son of a tortoise/turtle/rabbit(王八蛋/龜兒子/兔崽子)。是不是非常生動,讓人忍俊不禁?

          英文中有很多單詞和表達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舒明月舉出的例子是impress,認為這么利落的中性動詞,中文中沒有能夠與之匹配的。

          讀到這里,我贊同到要拍大腿了。艾瑪,這句話真是說到我心坎里面了。中文翻譯成“給……留下深刻印象”,簡直太啰嗦了。這個詞我經(jīng)常在草稿紙上用到。另外,類似的詞還有involve,這個詞言簡義豐,對應的中文釋義太多,還是用英文來得便捷。

          除此外,類似bedtime story,desert-island reading之類的表達,直接包含場景,中文翻譯成睡前故事、荒島讀物,但我還是更喜歡英文的表達。

          我個人愛好古典文學,認為古典文學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多誦讀記憶對自己大有裨益。在寫作中融入古典詩詞中的意象、意境和語言,不僅古典優(yōu)美,意蘊悠長,還可形成自己的特色。

          舒小姐在【傳承】的章節(jié)專門講了讀古代文學的必要性,認為作家應該懷有存續(xù)古典的責任感,“不斷回溯古典,從中發(fā)掘更豐富的詞匯、語法、句式、文體,以便以最精準、最具美感的方式描繪生活萬狀,拓展文學的可能性!

          我在寫作的時候,會盡量用短句子,將長短句結(jié)合(駢散結(jié)合),增強文字的美感和節(jié)奏感。

          舒小姐在談到古代文學的時候,認為古代文學非常凝練,書里面是這么論述的,凝練不是簡短,而是簡短且意蘊豐富,本身就包含足夠的張力;而且,要是具備了一定的古代文學涵養(yǎng),寫作時就可以在凝練的古語與洋洋灑灑的今文之間做靈活的切換,從而自由調(diào)節(jié)句子長短,掌控節(jié)奏。

          讀《寫作課》有感 6

          研究我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史,夏丏尊、葉圣陶的名字是無法回避的。作為現(xiàn)代語文教育事業(yè)的先行者,二位先生終生致力于語文教育事業(yè),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二位先生都曾在小學、中學、大學做過教學與管理工作,將其從實踐中獲得的教學經(jīng)驗融入文章學論著的撰寫,可謂得心應手。在1935年至1937年間,兩位老先生本著以學生和學科為本的理念,以科學精神來定位和改革語文學科的舊的教育方法,精心編制了一部極具創(chuàng)意色彩的語文課本——《國文百八課》。

          這本書側(cè)重于文章形式,按照原定計劃,《國文百八課》分六冊,每冊十八課,合計一百零八課。每個知識點設計一課,后來由于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此書只出版了四冊,共七十二課。因此,所謂《七十二堂寫作課》,是《國文百八課》的別稱。2017年,開明出版社將此七十二文話抽出來,整理匯編,名為《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圣陶教你寫文章》(簡稱《七十二堂寫作課》),直指文心,生動形象教授文章的寫作知識點,極具規(guī)范寫作指導意義!镀呤脤懽髡n》從“文章面面觀”談起,使讀者清晰地從整體明白文章包含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

          因此,第一講“文章面面觀”可視為全書導論,其余七十一講皆由此生發(fā),緊緊圍繞“內(nèi)容的獲取”“形式的`訓練”“方法的養(yǎng)成”三個方面展開,體現(xiàn)出夏、葉二位先生關于作文的整體觀念。就內(nèi)容而言,涉及“記敘的題材”“材料的判別和取舍”“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小說的真實性”“詩的本質(zhì)”“話義的詮釋”等方面。與此相比,二位先生對“形式”的講授則更為全面細致,充分顯示出指導普通學生作文與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的差異性。對“形式”的重視,“結(jié)果就會得到文章學的各部門知識”,如“文章的體制”“語匯的收集”“文法”“修辭”“鑒賞與批評”“風格”“章法布局”等。此書以“記”“敘”“論”“說”為四維,重點分析了記敘文、敘說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常識,在此基礎上涵蓋現(xiàn)代文學批評范疇中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文學樣式的寫作,間涉學術文、儀式文等應用文章樣式,可謂綱目分明,包羅萬象。在內(nèi)容與形式之間,始終串聯(lián)著“寫作方法”的指導,它是文章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籌兼?zhèn)涞挠行緩,真正為學生搭建了生活和寫作之間的橋梁。

          二位先生本身皆為文章寫作高手,熟悉各類文體寫作,對“場面的描寫”“情感的流露”“抒情的方式”“說明的方法”“議論文的變裝”“推理的方式”等常見寫作方法可謂信手拈來,絕不會產(chǎn)生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書中的寫作方法大多是二位先生的經(jīng)驗之談,不是冷漠教條的理論宣講,極易引起讀者共鳴。先生的每一篇講義都圍繞一個如何作文的話題來說,有話則多,無話則少,簡潔明了,不拖贅。對于做文章的理論說理透徹不深奧,語言樸實不浮夸,給出的方法實用不客套,篇篇讀來,課課聽去,潤物細無聲,就像一位長者坐在對面,把自己的所學所得娓娓道來,諄諄教誨,讓人感受到親切自然,受益匪淺。

          讀《寫作課》有感 7

          暑假,我閱讀了《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丐尊、葉圣陶教你如何寫文章》,從而讓我更加了解了如何去教作文。形象生動的告訴我們寫作是一門科學,貴在創(chuàng)新,又具有“共性”。顧名思義,這本書共有七十二篇,詳細講述了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的寫法,使作文教與寫的思路都豁然開朗。

          01、記述文

          描寫事物形狀如何、光景怎樣,是記述。寫好記述文也要選好記述的題材,其題材一定是值得記述的內(nèi)容,或是發(fā)現(xiàn)了某事物新的意味。選好題材后要確定它的順序,對于記述文來說觀察順序就是他的記述順序。萬事萬物,有的是沒有統(tǒng)屬關系的,如“桃紅柳綠”說成“柳綠桃紅”也無不妥;也有事物是有統(tǒng)屬關系的,我們要按一定的順序順次去寫,如“寫房子要先先寫房子方位、形狀整體的樣貌,再順次寫屋內(nèi)的客廳、廚房、臥室等”。其次就是情感,可歡快、可悲傷、可平靜!镀呤脤懽髡n》中還著重講了三個立腳點,第一人稱立腳點是作者自己,好比獨白,從“我”出發(fā),將自己展露在文章中;第二人稱立腳點是你,如同對話,從“你”出發(fā),用來告知特定對手,如勸誘文;第三人稱立腳點是他或具體名字出發(fā),可以用客觀態(tài)度和全知態(tài)度來寫。材料確定后就是記敘了,記敘的時候要把同類事物歸并,確保思路清晰。為了使記敘精深,需將事物按照一定順序羅列串聯(lián)起來,并加以背景、場面、情緒等生動形象的描寫。

          02、敘述文

          說它的變遷怎樣、經(jīng)過如何,是敘述。而對于敘述文來說變化、變遷、經(jīng)過都是關于時間,所以時間是敘述的主方向。普通的敘述文,都依照時間的順序來寫,但時間連續(xù)不斷,我們敘述時目的在于把特點傳出,如:“寫一天的事,不用從他起床、刷牙寫起,只需將一天中有意義、重要的時間寫出”。在敘述手法上,為了凸顯特色,要注意敘述快慢,詳略得當;學會敘述倒錯,切忌流水賬;要學會使用過去的現(xiàn)在化,增加讀者的趣味;要確保觀點一致。此外,好的敘述文還要學會使用對話,把能夠表達題本中心意義的對話記錄下來,可以使文章生動有趣,如戲劇就是用對話描述生動的.故事。

          03、說明文

          說明文寫的是作者所懂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關系等,給讀者說明事理。為幫助讀者理解,說明文常常舉出一些具體的事物作為例證,必須明白、準確。在取材方面可以通過類型的事物、抽象的事理、事物的異同、事物間的關系、事物的處理法等方面說明。說明文在話義的詮釋上要確保沒有漏義,在寫作方式上可以采用獨語式和問答式,同時確保說清、準確、易理解。說明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常用的有: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

          04、議論文

          議論文是把作者所主張的某種判斷加以論證,其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作者自己提出一個判斷來說述的,叫作立論;一種是對于別人的判斷施行駁斥的,叫作駁論。為了證明作者主張,常用演繹、歸納、辯證三種推理方式來增強文章可信度。另外,在本書中還提到議論文的變裝,只把事件寫出來,不寫作者的判斷,讓人自行意會,如寓言故事。

          四種文體的雜糅往往出現(xiàn)在小說中,文章對小說的真實性進行了解讀,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镀呤脤懽髡n》可謂寫作寶典,讓我深刻全面理解了如何寫作,我將多次拜讀,將其內(nèi)化,并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給學生,讓學生不在懼怕寫作,并對寫作逐漸產(chǎn)生興趣。

          讀《寫作課》有感 8

          事實上,這本書坦白來說,前面的看得不是特別懂,專業(yè)的術語,不同文章類別的細節(jié)區(qū)分。于我而言,未免太苛刻了些。于是,看了幾講之后,我便直接跳到了附頁(講解中提到的文章)。很明顯,既然這些文章被葉圣陶,夏丏尊拿來做范本的文章,顯然易見,定是大家之作。

          我原本是不怎么讀得來散文的,特別是像民國期間的那些文章,不與我們的現(xiàn)代語相適應。于是對于這類的文章,我直截了當?shù)厣釛壛。但是,畢竟是作業(yè)嘛,我還是讀了。

          讀了以后,細細地讀啊,反復地看啊。總算是有了些思路。又翻看看前面的解說。才恍然大悟。于是拿著筆,細細地勾畫,那些我不知名的生詞、復雜、眼花繚亂的描寫…如今似已變成了我眼中的精華,不可失去的材料。于是,再埋著頭,又細細地品。忽覺:好文章!

          有古詩、有記敘文、有現(xiàn)代詩…文體極豐富。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葉圣陶先生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這篇文章,寓意極深。我認為這是他老先生通過實際的雨而想象出一系列的不同性格形象的人物來表達自己對于那些嘲諷中國人、看不起自己國家的人的憤怒,和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想要報國團結(jié)眾人一心的的渴望。他并不是直接表達事件的,而是用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想象的場景描寫和語言描寫、細節(jié)描寫,讓作者感受到了他的情懷、與激情。十分令人震撼和激動:依然是滿街惡魔的亂箭似的急雨。最核心的還在這兒。始終在下雨,葉圣陶先生通過下得極猛烈的雨的“急”來表現(xiàn)了雨的惡魔,和人的魔影的猙獰。也用了“亂箭似的”來形容雨勢之激烈……在文中,還用到了引用,佩弦的詩道:“笑將不復在我們的唇上!”使得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更突出明顯了。其中,還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也深深地觸碰了讀者的內(nèi)心……

          最后,我想說說前書的主要內(nèi)容。其實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讀完以后,會對原本的文體有了更深的理解,怎樣表達,怎樣運用,它的特征是什么。這不僅可以加深我們的印象,還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文體,于是知道的便越多。是有一定的好處的。當然呢,還讓我明白,你若是不多讀點書,不然講解里頭提到的文章你都不知道哩!如此一來,就不好理解了。

          那么,想要真真正正寫好文章,還必須深入了解,多讀書,語言理解能力才強。明白了文體的運用,才不會偏題啦!

          讀《寫作課》有感 9

          從天津近年中考可知,作文比重40%,課外現(xiàn)代文對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的考核也占相當大比例。再看近年來的作文問題多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發(fā)現(xiàn),夢想的追求,成長中的啟迪有關。然而,寫作教學在我國卻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軟肋。課程專家王榮生先生曾痛批“縱觀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幾乎不存在寫作教學”。真實狀況如何呢?

          筆者在中學一線教書五余年,在我視野所及范圍以內(nèi),發(fā)現(xiàn)我周圍的語文教師并沒有輕視寫作(畢竟寫作占比分值很大)。然而,教師們教學行為卻驚人地一致。最常見的.作法是“布置作業(yè)”和“批改作文”。王教授所說的“幾乎不存在寫作教學”,一語中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們“缺教”是事實。

          初中寫作教學面臨乏術之困,由來已久。在現(xiàn)實教學環(huán)境中,即使是面對一堂具體的寫作課,語文教師中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不清楚“怎么教”,不明白自己教得“怎么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

          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大致表現(xiàn)如下:

          1.寫作前,對學生三令五申“開篇點題”“結(jié)尾點題”“細節(jié)描寫”“結(jié)構(gòu)分層”等等,如果學生追問一句:“老師,怎么才能讓讓文章層次分明,應該加入什么細節(jié)描寫?”或許一些教師一時間很難給出明確方法。

          2.平時基本沒有寫作課,但考前會給學生推薦范文背誦或者要求學生購買中考《滿分作文》之類。這種做法,最要不得!這不鼓勵學生抄襲嗎?長久以往,將給學生造成思維固化不思進取的惡習。平時偶有寫作“指導”,一般僅限于布置題目,有時進行審題指導;會評價作文,但僅限于知道形式并不能落地“治病”。

          3.會有習作講評,但僅限于朗讀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品;有時開批判大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信心喪失。

          4.一些教師會教給學生一些應試寫作“套路”,比如要求學生開頭寫出一串串莫名其妙的排比句名曰“增氣勢”,給文章分出過渡段和層層以小標題命名的小段落以示作品脈絡清晰;議論文必須寫成總分總,所用實例一定要聯(lián)系以往歷史人物的大事長篇大論一翻,用三個實例如此等等,這還都是教師們關起門來的“秘訣”或“私房話”。

          5.為對付考試,教師們歸納提煉幾種考場作文的框架模式,讓自己的學生按照固定的幾個模式去套寫,文無定法,設計固定寫作模式,也許會讓學生在短期時間內(nèi)不至于“腳踩西瓜皮”,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種做法其實是束縛學生的思維,導致考場“新八股”應運而生。

          語文教師在教學上的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也許不止這些,而上述種種行為卻普遍存在。我們強調(diào)在課堂有效的教學時間里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關鍵能力。但是,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們不僅教學無序,還教學無方,常常一葉障目,因小失大,與提升現(xiàn)代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背道而馳。

          讀《寫作課》有感 10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寫作要求中,保留了“注重寫作過程”這一關鍵性概念。這必定為進一步研制科學合理的寫作課程,制定科學的寫作教學方案,開發(fā)有效的教學策略,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提供科學依據(jù)。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的《七十二堂作文課》中很好的重視了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將作文作為一種科學的、專業(yè)的知識體系來講授

          我們知道,大學中文系、新聞系往往會開設“寫作學”課程,而中學語文教學則很少另辟課時來系統(tǒng)地講授作文。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指導與寫作實踐板塊,本是極好的作文教學內(nèi)容,可惜向來利用率極低。本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這是一部側(cè)重文章形式的書,所選取的文章雖也顧及到內(nèi)容的純正和性質(zhì)的變化,但文章的處置全從形式上著眼”。因此,作者在撰述過程中時刻關注三點,一是文章形式知識點的講解是否全面,“預定的文話項目有一百零八個,就代表著文章知識的一百零八個方面”;二是知識點的`講解是否能為讀者所喜愛,于是例句搜集過程中,“最理想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生活上取材”;三是重視學習文章寫作的未來效應,作者認為,“一個青年將來必將和各種各樣的文字接觸,如果只顧及到目前情形的適合,對于他們的將來或許是不利的”,語文教師應積極建構(gòu)一個具有個性化的作文知識體系,從外在形式入手,每周一課,圍繞一個知識點或訓練點,突破一個能力目標,三年下來剛好能初步形成完整的讀寫能力。學生作文水平的上限或許與個人天賦有關,但要想合乎規(guī)范,寫得有模有樣,則離不開老師悉心的形式講授。與此同時,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寫作技能的獲取。作文課絕不能只圍著中考,只為應試強說愁,還要顧及“他們的將來”。

         。ǘ┨岢跋滤魑摹

          近年來,“下水作文”的概近年來,“下水作文”的概念愈發(fā)引起研究者與一線語文教師的關注。追源溯流,“下水作文”的教學方法可謂源遠流長,然較早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首推葉圣陶先生。他曾說過,“語文老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經(jīng)常動動筆,用比喻的說法說,就是‘下水’”。

          “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導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學生只要用心領會,努力實踐,作一回文就有一回進步”。此番言論即便時隔幾十年,也仍然給人以啟發(fā)鼓舞。一個語文教師有沒有真實的寫作體驗,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效果往往會有天壤之別。只會紙上談兵的老師,哪怕是把某個作文題的審題、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等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也會一籌莫展。當前我們的一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懶于動筆,這在無形中就忽視了教師示范性作文的潛在教學效果。倘若就此而論,則《七十二堂寫作課》的作者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無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如上文所言,二位先生皆文學大師,熟悉各類文體寫作,因此對材料選取極為豐贍,對例句的文本解讀亦深得文心,對抽象概念的解釋通俗易懂,不僅讓讀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第十講“記敘和敘述”,作者聲稱,“記敘文是靜止的照片,敘述文是活動的電影。靜止照片所表示的是事物一時的光景,電影所表示的是事物在許多時候中的經(jīng)過情形”,接著又通過“寫一個人”“寫一處地方”兩個具體案例來予以闡釋。所下結(jié)論簡單明了,容易被讀者接受,其效果絕非照本宣科者所能比擬。語文教師積極地參與寫作體驗,與學生同題作文,為學生作文提供某種示范意義,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調(diào)動其作文積極性,也有利于其自身知識儲備的完善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更為重要者,語文教師通過“下水作文”的方式,對調(diào)整作文課的教學方法、準確把握學生的寫作訴求、縮短師生之間在教與學上的客觀隔閡等,皆有積極的意義。

        【讀《寫作課》有感】相關文章:

        有趣的寫作課作文04-16

        讀《最后一課》有感06-15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10-26

        讀《上有靈魂的課》有感06-13

        《最后一課》續(xù)寫作文03-02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5篇04-23

        讀《刻骨銘心的一課》有感04-24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9篇11-03

        語文課讀后感04-16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