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10-09 07:11:27
        • 相關推薦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1

          看完小說,我還是沒能明白,這部小說為何要叫《長恨歌》。因為它不過寫了一個人的一生罷了,不過展現了上海的三個時代罷了,它為何要叫《長恨歌》?

          無論為何這樣叫法,我還是時時看到驚異的語句,一絲小小的針刺,觸動神經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卻不知為何而嘆。

          整站讀完,我發(fā)現了一個不完滿的人生;蛟S,因為書中所有的人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所以應該長恨罷。不論是這個當年的選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還是那個與她曾經相識相遇并愛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還是那個處處都是有著面子的卻獨獨沒有情愛的嚴家?guī)熌福贿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滿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與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樣?恩與義,情與愛,你要哪一樣?結發(fā)夫妻多是恩與義,卻最少情與愛,可以舉案齊眉、百頭到老,卻也會是路是路,橋是橋。妻子當然還是放在家中的,是為了面子的考慮。情愛也還是要的,假如不是因為中國社會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會是合法的。

          命運總是不由著自己主張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對于一切的命運,只是堅忍的自衛(wèi),別無它法。曾經繁華一夢,以為終身有靠,原來最后可以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給她的幾塊金條。她守著那幾塊金條,守到了老,沒想到最后卻為它送了命。強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權有勢,呼風喚雨,名利場中刀山火海,欺瞞壓詐,睡不踏實,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張著別人的命運的人,也主張了王小姐的命運,結果還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運之手,主張著他的命運。書中安排飛機出事,他入土為安了。他的命運原來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張。留下的王小姐在風雨人生中漫度著時光。

          命運也許根本就是命運,是誰也不能主張的。繁華后面原來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間的安排也不總是恰到好處的,總是錯著位,從開始就錯起,一直就只得這樣錯下去,錯到后面成了長恨了。

          我不知道我讀懂這本書沒有,只是驚異其中的一些句子,還有整站書讀完的悵然。寫的是上海,也現的是上海,所以還是有著生活的氣息,雖然作者寫得很繁華,但是其實讀到后面我只在為著書中的人物著急了。這件事,這樣安排應該多么好啊,那件事,為何這樣發(fā)展。

          漸漸地明白了長恨歌的意思。因為人生本就是這樣,并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所以,只會是錯著走,難道不是長恨嗎?好象除了嘆氣,就只得長恨了。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2

          《長恨歌》是一曲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摯愛傳奇,是一首關于人間真愛的傾情禮贊,是一段足以動天地泣鬼神的愛情絕唱。傳統的,古典式的,完美的,理想主義的愛情在這里走到了一個極致。

          這是一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時年三十五歲,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一天,他與在當地結識的秀才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談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寶往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及相關遺聞傳說,讓三人不勝感慨。他們惟恐這一希代之事,與時消沒,不聞于世,王質夫遂提議,由擅長抒情的白居易為之作歌,由陳鴻為之寫傳奇小說《長恨歌傳》。于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為“《長恨歌》主”。

          在我看來,《長恨歌》在史上留有不衰的盛名,得益于它的藝術特色。①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聯想到是的歷史的話,其中還經歷了有名的安史之亂。從安史之亂爆發(fā)到唐明皇攜楊貴妃出奔西行,再到楊貴妃逝世,唐明皇思念貴妃,情節(jié)曲折感人,悲劇感染力極強。②刻畫人物生動細膩。唐玄宗形象荒淫誤國又真摯專情,楊貴妃是一個美貌、忠貞的形象!盎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極盡了楊貴妃的美貌。③ 敘事、抒情、描寫高度融合,富有語言美和音律美。運用了借代、比喻、對比、對偶、頂針的修辭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huán)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然而,《長恨歌》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對于其主題的看法、理解歷來就有分歧,有“諷諭說” (暴露統治階級的荒淫,恨其誤國);有“愛情說”(歌頌唐明皇與楊貴妃真摯專一的愛情);有“雙重主題說”(指愛情悲劇的雙重性、人物性格的雙重性、作者態(tài)度的雙重性。當然,我們接觸最多的理解應該是“諷喻說”:認為詩是借李楊的戀愛故事,暴露統治階級荒淫無恥,政治腐敗等造成國家動蕩、深情無寄的嚴重后果,婉轉地諷刺了李隆基貪色誤國,荒于朝政,并以此作為后世的鑒戒。從具有傳奇色彩的帝、妃題材的特殊性出發(fā),以藝術的典型與形象,婉勸帝王。

          但我對“愛情說”挺感興趣,這種說法從未聽說,有一點神秘。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相關文章:

        描寫長恨歌的詩句04-10

        長恨歌讀后感08-21

        《長恨歌》讀后感04-26

        長恨歌讀后感04-16

        《長恨歌》讀書筆記11-05

        長恨歌讀后感范文08-25

        白居易《長恨歌》讀后感01-05

        (合集)白居易《長恨歌》讀后感01-21

        長恨歌讀后感6篇04-26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精品中文无码一区二区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抖音